起底《演员的诞生》的编剧创作过程

发布时间:2025-09-19 06:14

源丨看电视(ID:TVwatching) 文丨姜宇佳

《演员的诞生》是2017年年末的一部惊喜之作,自开播起便话题不断,开播前,总导演吴彤就曾发布一条长微博,表达对这档节目的思考,其中便重点提到,节目对剧本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戏份要均等、要出彩、人物性格要有魅力、冲突感要强、长度要合适,所以每个剧本又有翻来覆去打磨修改十几次,工作量巨大。”

而节目播出过程中的不少热搜话题也都来源于剧本,宋丹丹与章子怡关于剧本与演员关系的争执,经典作品改编与年轻演员呈现效果的争议等,都使得剧本成为节目除嘉宾表演外最受关注的存在。

负责《演员的诞生》一整季所有剧本创作的正是姚志奇所率领的千秋岁前期编创团队。这些剧本究竟如何诞生,历经了怎样的困难?编剧团队又是如何应对这次挑战的?姚志奇在接受“看电视”专访时,详尽复盘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完成过程。

剧本创作流程还原:

演员搭配、作品选择、演员沟通、二度创作,反复打磨十四稿

“从入行开始,从来没有这么纠结过,真的太痛苦了。”《演员的诞生》的剧本创作究竟有多难,难在哪?姚志奇向“看电视”还原了剧本创作的过程。

首先,每期节目中包含六个甚至更多的选手,编剧团队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搭配,性别、年龄、资历、表演风格、喜好等因素都要考量进来,而最重要的配对原则是“最有化学反应”。

搭配完成后,紧随而来的便是影视作品选择的难题。“我们先要考虑,用哪一部经典的影视剧比较合适,选定了之后,还要再选这部剧里哪一个桥段和哪一对人物关系,跟他们是贴合的。”姚志奇介绍,这是一步步锁定的过程。

如此大体量、过程繁杂的剧本筹备工作,还只是《演员的诞生》剧本阶段的基本流程。更多时候,由于选手对剧本和舞台呈现的要求非常高,剧本的选定过程更为漫长、历经更多波折。

姚志奇举例,六强对决中的一场,最终表演剧本的出炉便十分坎坷,经过数轮沟通后,编剧团队才和演员共同选定了双方都有充足表现空间的剧本。而经过编剧团队的二度创作和演员对剧本的仔细钻研,两人的表演十分出彩。

类似这样的历经艰难的剧本创作和打磨,姚志奇和编剧团队都已颇为适应。剧本选择和改编还只是开始,每一个剧本的最终定稿都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前期沟通好的修改得就很少,不可能每个作品都切得很准,都要反复修改,最多的时候改到过十四稿,一遍一遍地调整。”

而加大了剧本创作难度的还有并不充裕的筹备时间。姚志奇告诉“看电视”,每一期至少五六个剧本的筹备时间几乎都在一星期左右,“可想而知这个难度有多大,全国单一整建制团队能把这个事情搞下来的应该也不多。”

编剧综合能力要求高:

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精华提炼、让演员产生信任感

接手这一项目前,千秋岁编剧团队就已意识到了这一任务的难度之高。“这个项目对编剧团队的综合能力要求太高了。”姚志奇感慨。他将对编剧的能力要求提炼为两个方向,一是对整个作品的把握和提取精华的能力,二是与包括演员在内的各个工种沟通的能力。

姚志奇与宋丹丹、冯雷沟通剧本

将一部数十集或两个小时的经典影视作品改编为舞台表演片段,情节都浓缩在这十几分钟里,又要把人物关系交代清楚、让戏剧冲突集中爆发,实在不是件易事。

时长的限制,是种种困难产生的根源,在姚志奇看来,由“又”和“戈”字组成的“戏”,一定要“在第二次打仗的时候才有好戏上演”,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几番矛盾激化和转折,戏才“有意思”。

而这个演员用十几分钟的表演展示演技的舞台,更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出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铺垫的过程会非常少,只能一边贯剧情,一边设置矛盾冲突”,这在姚志奇看来的确是个麻烦事。

也是由于舞台演技PK的特殊性,剧本创作基本都要做到对原作品最大限度的浓缩和提炼,编剧团队二度创作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因此,节目中的不少舞台演出都已呈现出不同于观众所熟悉的原作的面貌,甚至只保留了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情节、台词都是重新创作。

《橘子红了》的桥段不是电视剧的任何一集中出现过的,编剧团队将这部25集的戏反复看了两遍后,把原有的人物关系抽离出来,才重新改编出了这个段落;

《最爱》拿掉了得意二婚的线索,改编成一对艾滋病病人之间纯粹的爱情故事,成为点睛之笔的两人讨论生娃的戏,也是编剧团队全新创作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刘敏涛演的角色是电影中二太太和三太太的合体,主题也改编为女性觉醒,“所以最后落在了 ‘这灯,咱得自己点’,啪,把整个家给烧了。”在姚志奇看来,对原剧的改编再创作,哪是简单地扒下来就完了那么简单?

而与演员等各工种的沟通,也是编剧团队所要面对的一大考验。“为什么这样”,是编剧团队不断被演员问到的,而为了让这些专业演员对编剧和剧本产生信任,团队也下了一番功夫。

《我的前半生》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跳进跳出、心理外化,是舞台剧常见的表现手法。但最初,演员对编剧团队提出的这一想法都较为排斥,编剧与演员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代创作初衷、这一手法运用的目的和好处,花费了六个多小时,成功说服演员接受这样的舞台呈现。

对于《最爱》中的经典对白“等咱病好了我给你生娃,跟你生一屋子!成不?”“不够。”“那就一院子!成不?”“还不够。”“那商琴琴,到时候就给你赵得意生一山头的小得意。”凌潇肃曾提出改成“生两个”的意见,编剧团队坚持,艾滋病人的状态不同于常人,“亏着的情况下会狠,就不可能从两个起步,一定是先生一屋子”,凌潇肃瞬间理解。姚志奇也有所感触,“和专业演员是掰扯道理,一点,他都明白了。”

剧本,对于演技竞演类节目《演员的诞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剧本,也曾引发导师之间、导师与选手、导师与嘉宾的争执,宋丹丹对个别剧本的质疑就是这一节目的热点话题之一。

姚志奇告诉“看电视”,“直到出了《平行线》的本子,也是整季唯一一个纯原创的剧本,丹丹老师很喜欢,才服的气,才说其实编剧是没问题的,只是一些特殊情况下各方面因素纠结在一起,才出现了这些争议问题。”

“编导演一体”的特色团队:

六成演员出身、全局性思维,模块化布局打破传统编剧模式

不同于单纯承担剧本创作任务的团队,千秋岁前期团队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于“编导演一体”。从前期节目策划,到中期剧本创作、与演员沟通,再到舞台现场排练、整体呈现,这支团队都是全程参与,并都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演员的诞生》中,他们也不单单负责节目中这近百个“剧本的诞生”,舞台表演和影视化的剧本、现场互动表演的题目都由他们操刀,这支前期团队甚至还参与到了舞台表演的排练部分,成为演员们的“半个军师”。

例如,凌潇肃和蓝盈莹的《最爱》就由姚志奇协助排练,前文提到的试图改动台词的一幕也就此发生,而排练过程中演员也对编剧团队逐渐建立起了更强的信任感。

到了舞台呈现的部分,千秋岁也能根据剧本创作和舞台经验,对舞美灯光道具等设计提出意见。

《解决吾先生》中成为舞台标签的大浴缸,就是姚志奇和团队所坚持设置的,在他看来,这会对演员表演带来巨大帮助,的确,彭昱畅因这段表演得到了更多人认可。“其实没写剧本之前,这个场景我们就已经在想了,如何让这个场景更有意思。”

“实际上我们不是一支单纯的编剧团队。”这是千秋岁前期团队的自我定位。据介绍,这支团队中有四成是专业科班出身的编剧,剩下六成均是演员转型而来。这支特殊建制团队的思维不同于常规编剧团队,“由于我们本身就是演员,从剧本创作阶段,我们自己就有一个预判,哪个状态下演的是舒服的,不是单纯的编剧思维在思考这个东西了,这一套就全都有了。”

以更大、更专业的视角,统揽从前期策划、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的一整套流程,已成为这支团队的标志性特色和优势。在姚志奇看来,这也是“最值钱”的地方,“我们是完全能够一手把住的状态,打破传统定义的编剧,把它变成了模块化的东西,骨架我们可以搭,肉我们也可以搞。”

而在策划、导演、编剧、剪辑等各个生产环节上都已培养出强劲团队的千秋岁,更希望通过对制作链条各板块的打通,打造完整的全产业内容制作生态链。

原文标题:起底《演员的诞生》编剧团队,这支“编导演一体”的特色团队如何应对最难挑战?

E N 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起底《演员的诞生》的编剧创作过程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04766

相关内容

揭秘某电视剧的“剧本创作”过程,好剧本是如何诞生的?
除了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这一角色在影视作品创作的过程中……
演员的诞生剧本汇总
演员的创作过程
《演员的诞生》宋丹丹惹怒编剧了!宋丹丹为什么老是说编剧不行?
揭开《天涯赤子心》的创作背后:编剧与演员们的心路历程 (天涯赤孑)
论演员创作角色的心理过程
演员的诞生电影
综艺编剧大起底,他们在节目中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
演员的诞生幕后细节曝光 演员的诞生邀请明星秘诀大揭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