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编剧工作室,揭开综艺编剧的神秘面纱
导读:景祯文化作为只专注于综艺编剧的工作室,成长于国内综艺工业流程的本土化进程中。走过七年,不管市场经历如何的热闹还是清冷,其一直深耕在编剧领域,寻找着一档档节目赖以生长的新鲜模式及表达方式。
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文/白芷
谁也无法否认,当下任何一档综艺都离不开编剧的存在,这是内容至上市场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严格来说,综艺编剧的说法始于韩国。多年前在韩综模式开始被引入之时,也迅速催生了这样一个细分工种。这之前,国内负责节目编剧的人更多被称为编导或是策划。编剧和导演的分离,一方面意味着编剧的重要及对专业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国内综艺市场迈入工业化体系的结果。在越来越细分的综艺市场,编剧多从人物、故事的角度切入并延伸到一档综艺诞生的前端,参与到节目的策划、框架模式的设计与内容的搭建。
景祯文化作为只专注于综艺编剧的工作室,便成长于国内综艺工业流程的本土化进程中。走过七年,不管市场经历如何的热闹还是清冷,其一直深耕在编剧领域,寻找着一档档节目赖以生长的新鲜模式及表达方式。
《演技派》
画地图的人
很多观众会对综艺编剧有一定误解,认为他们是幕后“操纵”一切的无形之手,好像所有参与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的嘉宾都是“傀儡”,大家都在按照编剧撰写的剧本在表演。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在景祯文化总编剧曹圣扬看来,综艺编剧如同一个画地图的人。至于这个地图里面放什么样的人,谁和谁会在地图里面碰上,有可能发生什么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综艺编剧更类似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曹圣扬甚至认为,做每一档节目的过程中,如果现场发生的事情完全按照编剧的预想一一实现,这并不是一件成功或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你预估了一半,另外一半是有一些惊喜发生,这才是比较有意思的”。
从这个层面来看,编剧应被称为内容策划或是模式研发者。在策划或者研发每一个模式时,“我们其实是想当一面镜子,通过对内容的创造,让观众看到自己生活中会冒出的某一个疑问,面临的某一种困惑,或者会碰到的相似情景”,曹圣扬告诉“传媒内参”。
正在热播中的《爆裂舞台》由爱奇艺联合鱼子酱文化、景祯文化共同研发而成。据悉,这档原创节目的前期模式策划就历时半年。一般而言,像这种节目的平台或出品方会在最初设定一个倾向性的题材类型,编剧团队的工作则是从最开始参与梳理节目的整体资源,继而将资源整合起来去讲一个动人的故事。
因而编剧的工作始于前期选题的策划、模式的研发,到中端故事的架构即一档节目的框架,然后到单集的剧本,包括嘉宾在节目中的整体规划,直至后期制作中故事线的梳理,以此去放大依托于节目底层逻辑的价值观。
工作室编剧的沉浸式工作总结
在这样一个长长的链条中,曹圣扬更愿意称编剧是一个关乎手艺人的工作,在受众需求和个人经验及表达间做权衡。
受众层面的考量取决于编剧想到了什么。比如在《爆裂舞台》的研发前期,大家发现音乐人非常缺乏专业的舞台,这种思考来自整个制作团队对于行业的长期了解和积累。而通过什么手段去表达,则来自编剧手法或是专业经验。作为资深编剧,曹圣扬的积累更多源于和节目本身没有关系的事情,比如看剧、电影或者听歌,“如果只在自己的领域里,就很难跳出来去真正了解观众的喜好”。
表达背后的取舍
与此同时,综艺编剧也是一个“磨人”的行业,尤其对于原创节目的研发者。缺少既有模式的参考,便意味着原创道路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
“这会是一个反复受到打击、挫败,再去重新组织心情,去想新东西的过程”,曹圣扬直言。原创的路虽然长且难,但“更想通过原创的研发去做一些个人的表达”,这种表达的形成到呈现自然不易。
在采访过程中,景祯文化创始人廖媌婧同样提到编剧最大的难点在于表达背后的取舍。
作为编剧,要首先想清楚节目表达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比如,这档节目到底是因何而来,“做节目前,要先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节目,要找到一档节目独有的基因,而不是为了做节目而做。编剧要通过一档节目呈现怎样的价值观,价值观确立后才能以此往下推导。其次,要明确自己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什么人来讲这个故事,出演嘉宾怎样能够更好地辅助编剧去讲这个故事,或者说编剧怎么样更好地辅助出演嘉宾。”
《最强大脑7》
在廖媌婧看来,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之后,不管是赛制还是真人秀的设计都会水到渠成。
而这两个表达的核心点,一方面要考虑当下的年轻人喜欢看什么故事,另一方面则要有编剧自我表达的坚持。
为此,编剧们会大量去看相关类型的节目,做市场调研和用户调查,收集观众评价,分析一档节目为什么受欢迎。同时,参考来自平台的数据,做到关注并尊重用户的喜好。
除此之外,创作作为相对个人化或是团队风格化的事情,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因而,廖媌婧认为,在参考用户观赏心理的前提下,更多的要想清楚编剧到底想做什么,这时就不可避免的要去博弈,这是有一定的风险。尤其在原创节目的研发过程中,编剧如何把个人化的探索和尝试去跟节目做很好的结合是关键。
毕竟,综艺节目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产品,不去做一些突破性的创新也容易陷入固步自封,因而要不断在两点之下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勾连起现实和产业
做综艺编剧源自表达欲望,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平衡。而作为景祯文化编剧工作室的创始人,这之外,廖媌婧想得更为宏观、长远和真切。
在韩国综艺模式刚进入国内时,廖媌婧最初以后期编剧的身份参与到《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的第一季。从后期编剧到前期编剧,再到参与研发和创作了《青春环游记》《女儿们的男朋友》《演技派》《挑战吧!太空》等类型和风格迥异的节目。
《挑战吧!太空》编剧体验宇航服穿戴
热爱是带动廖媌婧进入行业的基础,廖媌婧考虑更多地是刚入行的年轻编剧和市场的挂钩。
“之所以成立工作室,更多还是希望有一个传帮带的作用”,廖媌婧告诉“传媒内参”。她希望能够打通编剧人才培养到产业间的链条,让编剧人才的日常教学更有现实意义,让象牙塔中的学生可以真正对接市场,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成面对市场的能力,而这也会对综艺编剧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产生反哺。
走过七年,始终坚守在编剧行业,廖媌婧依然谦虚地称“多年来一直在学习”,“我们很幸运,基本上工作室和浙江、东方、湖南、江苏卫视,以及爱奇艺、腾讯、优酷等主流平台都有合作,在和不同优秀团队共创的过程中,这亦是一个吸收的过程。”
《挑战吧!太空》沙漠勘景
可以感受到这是来自廖媌婧的肺腑之言,吸收优势,为己所用。整个工作室都能感受到向上和进步,体现在每一个新项目和之前相比,大家作为专业编剧的认知都在提升。而这种包容力和学习力,使得工作室可以保持新鲜、活力和愈来愈强的创新度。
在廖媌婧心目中,这个编剧工作室更像一个梯子。很多编剧都是从大学期间就在工作室实习,一步步走向助理编剧、独立写本子、责任编剧、主力编剧等。某种程度上,这个工作室亦是一个孵化器,让学校里的学生以一个相对安全的方式实现与产业的对接。同时,在和不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实现成长。
专注与回归
当问及现在及未来,廖媌婧非常满足,“当下这种状态就挺好,也不希望工作室有多大的规模,只要有一些共同志趣,性情相投的小伙伴们在一块磨本子就足矣。同时希望可以去感受更多有意思、有挑战性的项目”。
与此同时,作为目前市场并不多见的专注于综艺编剧的工作室,廖媌婧希望可以继续深耕和细作。在综艺领域里,把精力只专注于编剧这一件事上。
而往往专注才能成就专业。
在工作室日常不做节目时,“这里更像一个教学研究单位”,廖媌婧向“传媒内参”介绍道,“我们会拿出很多节目模式来研究,甚至有时候会让比较年轻的助理编剧反写剧本,以此来练习写作和架构能力”。除此之外,工作室还有专门做科研的小伙伴。在大家做项目时,他们会去做一些学术理论方面的梳理,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在廖媌婧看来,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而在工作室参与了很多情境架构的节目模式后,廖媌婧和曹圣扬都希望去开创一些更为现实和富有生活表达的节目。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综艺节目制作很苦,也很难,但乐观的曹圣扬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差的时代。很多节目在做表达,像《脱口秀大会》《奇葩说》等都在用每一期的话题表达大众所关心的,而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档节目编剧的所思所想。
当下社会存在很多共同的情绪。在做现实题材的综艺节目时,也是一个让编剧和大众沉淀下来,去审视自己生活状态的机会。未来,廖媌婧也期望去做一些关乎生活的节目,透过节目实现心灵的回归与按摩。
集体学习AED除颤仪使用方法
所谓高光时刻都是无声的
当编剧发展成一个必备的工种,越来越多人参与到综艺编剧的工作中。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行业。在廖媌婧看来,要做一个合格的综艺编剧,应至少具备三个基本素质:恒心、热爱、好奇心。
编剧不好做,在每一个伏案写剧本,一稿一稿的调整,甚至为了寻找节目的底层逻辑,好几个月都没有答案时,“这个时候是很磨性子的”,廖媌婧直言。虽然已在行业从事了十多年,在研发模式时,曹圣扬也依然会有无数次想放弃的时候,“但每一次要放弃时,就会想都走到这一步了,也许再往前想一点点,说不定就成功了”。
在“传媒内参”看来,这就是一种恒心,可贵的坚持。
作为幕后工作者,也正是这种坚持让编剧感受到这一工作的神奇。在廖媌婧看来,编剧真正的光辉时刻并不在于录制过程中可以和艺人去对剧本,嘉宾兑现了一个什么结果,或是最终录出了一档好的真人秀。而在于日复一日与所做题材的死磕过程中,在苦苦寻找一种契合或是灵感而不得,但最终坚持下来的那一刻。“这是编剧的神性时刻,而这些时刻都是无声的,或是在日常中不被看到的”,廖媌婧非常感慨于此。
这也是为什么廖媌婧在做工作室时,会坚持让小伙伴们反写剧本,一方面是磨砺性子,另一方面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参透其他优秀节目主创团队的创作思路。反写出来便是一次成长,而恒心便是铸就成长的基石。
廖媌婧也会看到年轻从业者进入行业初期的一些困惑,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职业太磨人了,看不到在这个行业继续下去的动力。廖媌婧认为,从事这个行业更多的时候是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修炼,能够让很多人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热爱。“如果对编剧这个职业是非常热爱的,当你想到一个解决方案,或是想到一个好主意时,你会为此兴奋,大半夜也会激动得睡不着觉,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来自于对这个职业本身的认同感”。
除此之外,在踏实的同时要有好奇心。“要不断地对新的题材、新的事物充满好奇,这样也不容易老去”,廖媌婧直言。
如今三十多岁的廖媌婧,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时,不会觉得自己无法理解层出不穷的新鲜事或是当下的年轻人。身体上的老去是自然,但拥有好奇心可以让编剧始终葆有精神和内心的年轻态,从而让创作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网址:对话编剧工作室,揭开综艺编剧的神秘面纱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04755
相关内容
真人秀“剧本”再成焦点,揭秘综艺编剧工作流程对话《令人心动的offer》编剧李文妤,综艺编剧是做什么的?
对话综艺编剧:一个综艺人设的诞生
综艺节目中的编剧角色与创作揭秘
知名编剧揭秘综艺剧本如何出台:观众或难接受
网综《明星大侦探3》获赞,总编剧揭秘创作幕后
综艺编剧:从创意到荧屏的全能角色揭秘
《幕后之王》:揭开综艺制作的面纱
震惊!新剧《工作室》揭秘好莱坞内幕,明星全阵容出击!
新剧终于揭幕了,揭开的神秘面纱,一同探索我的影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