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疆离职独自创业,被雷军领投24亿,女科学家又缔造出百亿独角兽
你知道吗?当你看到那些酷炫的大疆无人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时,背后其实有一个女人的身影。她不是网红,不是明星,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却是中国硬科技领域真正的"隐形女王"。
她叫朱晓蕊,一个让大疆从濒临倒闭变成全球霸主的女科学家,一个亲手打造了两个百亿独角兽的传奇人物。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低调却又强悍的女人,看看她是如何在男性主导的科技圈里闯出一片天地的。
2007年,刚从美国犹他大学博士毕业的朱晓蕊回到国内,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学院当教授。说起来你可能不信,那时候的自动化专业,简直就是现在网友口中的"天坑专业"。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结果毕业后发现根本没有对口的工作。因为国内压根就没有几家做硬科技制造的企业,学生们只能去做销售,或者干脆转行。
这种情况让朱晓蕊特别揪心。她知道自动化行业的前景有多广阔,世界上所有的科技强国都在搞这个,这可是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啊!但国内的发展却慢得让人着急。
作为学院自动化专业的第一个教授,朱晓蕊看着那些满怀热情的学生们,心里五味杂陈。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人才被浪费吧?
于是,她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很"疯狂"的决定:鼓励学生们自己创业!既然没有合适的企业,那咱们就自己造一个出来。
2007年,机会来了。在同事李泽湘的介绍下,朱晓蕊认识了一个叫汪滔的年轻人。这个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的学生,脑子里装着一个关于无人机的梦想。
两人聊了之后,朱晓蕊发现这个小伙子还真有点意思。汪滔对无人机的热情让她印象深刻,而且他还已经和同学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叫"大疆"的公司,只是因为学业繁忙没有实际运营。
这不就是天作之合吗?一个有技术有经验的教授,一个有梦想有激情的学生,再加上李泽湘的资金支持,大疆的创业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但说实话,创业哪有那么容易?那时候的汪滔还只是个学生,根本不懂怎么经营企业。朱晓蕊就像个大姐姐一样,手把手教他:公司要做什么产品?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工作怎么安排?这些基础的东西,都是她一点点帮着梳理出来的。
更要命的是找投资。你想啊,在那个年代,无人机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个新鲜玩意儿,投资人听都没听过,哪敢把钱投进去?一个个都摇头:不了解这个行业,怕赔钱。
好在李泽湘够意思,出手相助,汪滔也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东拼西凑总算凑了100万,这就是大疆的全部家当。
你知道吗?大疆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差点就倒闭了。那时候团队就几个人,窝在深圳的一个小仓库里,每天为了技术问题焦头烂额。
但朱晓蕊没有放弃。她一边在学校教书,一边帮助大疆解决各种技术难题。那段时间她真的很累,但一想到这是在为国内的硬科技行业做贡献,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转折点来了。大疆推出的四旋翼飞机在北美市场火了,彻底火了!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大疆终于迎来了爆发期。
看看后来的数据就知道大疆有多牛:2017年无人机销量100万台,公司市值超过150亿美元;到2021年,申请专利超过4600项;2023年,市场价值达到1250亿元。现在的大疆,已经占据了全球无人机市场80%的份额,妥妥的世界霸主。
如果说大疆的成功还有运气成分,那么朱晓蕊的第二次创业就完全展现了她的实力。
2014年,她的第一个博士生邱纯鑫毕业了。这个小伙子也有创业的想法,而且目标很明确:激光雷达。
有了大疆的成功经验,这次创业就顺利多了。朱晓蕊、邱纯鑫,再加上师弟刘乐天,三人合伙创立了速腾聚创,朱晓蕊依然担任首席科学家。
这次不用为找投资发愁了。大疆的成功让朱晓蕊在硬科技圈打响了名号,投资人一听到她的名字就眼睛发亮。雷军的小米、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纷纷投资,24亿资金轻松到账。
速腾聚创专攻车载激光雷达,这个领域技术门槛更高,但市场前景也更广阔。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核心技术,推出了MX激光雷达、M3激光雷达等明星产品。
数据说话:2024年前三季度,速腾聚创总收入约11亿元,同比增长91.5%;激光雷达累计销量达到38万台,同比增长259.6%。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新的百亿独角兽的诞生。
说了这么多,你肯定很好奇:朱晓蕊到底凭什么能够连续打造两个百亿独角兽?
我觉得有几个关键因素。
技术实力过硬。作为美国犹他大学的博士,朱晓蕊的专业功底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她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学者,而是真正懂得如何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实战派。
眼光独到。在无人机和激光雷达还没火的时候,她就能看出这些技术的巨大潜力。这种前瞻性的眼光,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善于培养人才。从汪滔到邱纯鑫,朱晓蕊培养的学生个个都成了行业翘楚。她不仅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授创业精神和商业思维。
敢于冒险。在那个硬科技还是冷门的年代,敢于鼓励学生创业,敢于投身到这个不确定的领域,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朱晓蕊的故事,其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专业能力是根本。不管外界如何变化,过硬的专业技能永远是立身之本。朱晓蕊能够在科技圈立足,靠的就是扎实的技术功底。
眼光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在朱晓蕊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选对了赛道,后面的努力才有意义。
培养他人也是成就自己。朱晓蕊通过培养学生创业,不仅帮助了他们,也成就了自己。这种双赢的思维值得学习。
敢于突破舒适圈。从教授到创业者,朱晓蕊跨出了舒适圈。很多时候,机会就在舒适圈之外。
写在最后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像朱晓蕊这样的人显得特别珍贵。她不追求流量,不炒作话题,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用实力说话。
从一个回国的海归博士,到硬科技领域的"隐形女王",朱晓蕊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靠运气,不是靠炒作,而是靠实力、靠眼光、靠坚持。
在男性主导的科技圈里,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技术创新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中国硬科技崛起的一个缩影。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看到朱晓蕊带来更多的惊喜。对于这样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来说,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举报/反馈
网址:从大疆离职独自创业,被雷军领投24亿,女科学家又缔造出百亿独角兽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01130
相关内容
网易走出多位独角兽创始人,解读丁磊的千亿人生200亿,北京又跑出一个明星独角兽
四川百亿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曹德旺“胞妹”在江苏县城,干出182亿“超级独角兽”,再次冲刺IPO!
自主智能体“独角兽”闯关IPO!虽未盈利 估值已过百亿
百亿AI独角兽破产!“杀猪盘”骗惨孙正义
这50所高校,硬科技独角兽孵化力最强!清华夺魁,北大不敌上海交大
中专毕业的潮汕人,带着独角兽去IPO了
85亿半导体独角兽,被并购
4家独角兽,20+上亿级企业,小米生态链如何“种”出品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