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与人的关系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年度论坛在成都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18 00:26

来源:封面新闻


论坛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人和城市的情感连结,将给予人长久的灵感与滋养。10月26日下午,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年度论坛在成都举办。论坛以“城市与我们:流动的公共”为主题,联结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思考者和实践者,对当代城市里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进行探索。


论坛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观点:一座能够不断折叠的、内容丰富的城市更能吸引人的驻足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电影研究者戴锦华看来,电影艺术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观影过程亦如城市生活的隐喻,陌生的人们在影院相聚又分别,获得了相同的体验及不同的感悟,完成了物理与情感双重意义上的流动。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以良渚国美校园设计为例,讨论了建筑师责与权的当代突围。当新一代年轻人对建筑和校园生活的期待发生改变,怎样的设计才能容纳多种需求、并激发更多可能?这将成为建筑师思考与关注的重点。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援引哲学家德勒兹“褶子城市”的概念,强调城市应该向光打开,也应保留隐秘褶皱。一座能够不断折叠的、内容丰富的城市更能吸引人的驻足。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城市规划专家李晓江聚焦城市社会变迁中“人”的显影。他认为,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为不同背景、文化、身份的人都提供可用的城市空间与服务供给,尽可能地制定多元的城市空间与公共场所。包容性将成为城市活力的来源。

本次论坛的举办地城市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成都的幸福感,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极具烟火气息的生活日常,更在于城市以“人”为尺度展开。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亦是人们体验,并分享当代城市生活的绝佳方式。从去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到今年人文城市年度论坛再次落地成都,人们的城市生活在流动在发展,也见证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前进。


论坛现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个人与公共的关系更加紧密

生活中就具备了更多的流动性与可能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感知城市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跨媒体艺术家费俊从“身体与媒体”出发,通过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案例,展现人们超越物理限制去体验城市、与城市互动的可能。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建筑评论家周榕则关注亲身体验与城市生活间的紧密关联。他认为观看仅仅是体验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种,如果人们想更好地理解、感知城市,设计师想要进行更人性化、更有效的设计,身体力行与抵达现场必不可少。

人类学家项飙从公共的切近性出发。在他看来,城市生活中的公共性是可变的、流动的、是与每个个体紧密相关的,当个人与公共的关系更加紧密,生活中就具备了更多的流动性与可能性。音乐人小河则分享了他历时多年进行的“寻谣计划”,当无数人涌入大城市,小河呼吁人们不忘小城、回望小城。

分享结束后,小河与寻谣计划乐队、以及来自天府第七中学小学部白鲸合唱团的学生们,还在现场带来了精彩的演出,通过音乐分享了对家乡及城市生活的理解与情感。

关于“流动的公共”,8位分享者给出了八种来自不同方向的解读,讨论也没有止境。人文城市光谱论坛主持人、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贾冬婷在论坛最后总结,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提出了“谁的城市”的追问。本届选择“流动的公共”作为主题,是对“谁的城市”的回应:公共在于你我之间,城市应该是属于“人”的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探索城市与人的关系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年度论坛在成都举办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99803

相关内容

三联人文城市招聘资深编辑
第三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开幕
《挑战者联盟》第三季:城市文化碰撞与挑战精神的升级探索
第十二届公关与广告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
诗意跃动春城,第三届昆明城市诗歌艺术节落幕
山东马拉松城市联赛,城市与人的“联”欢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明年回归,一场关于城市美学与人文关怀的对话在沪举行
第四届中国影都发展论坛在怀柔举办
十城联动,精彩集结!第三届武汉市“百姓明星”大赛正式启动
“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漳州芗城举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