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常青树到曲艺边缘人!67岁冯巩为何被郭德纲反超?
相声江湖论“神仙”:冯巩门庭冷落,郭德纲万人空巷,谁才是观众心中的真神?
是谁能想到,在相声这片日渐被遗忘的传统艺术土壤里,竟会显现出如此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曲协主席、春晚常客,自带“国家队”光环的冯巩,其率领的12人演出阵容在深圳仅收获62位“想看”的寥寥标记;另一边,草根出身、曾饱受争议的郭德纲,却在遥远的乌鲁木齐引得八千余名观众趋之若鹜,为一睹其风采而疯狂抢票。这场鲜明的“票房战”,无疑狠狠地打了某些不切实际的优越感一记耳光,也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在这片江湖中,谁才是真正能触动观众心弦的“神仙”。
冯巩,这个名字几乎与春晚紧密相连,那句“我想死你们啦”早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作为马季先生的爱徒,广播艺术团的台柱,更是现任中国曲协主席,他身上的光环与地位,本应是相声界的“正规军”典范。然而,当艺术真正走向市场,走向最挑剔的观众时,却发现这些光环似乎黯然失色。今年10月,冯巩团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一线城市深圳举办演出,票价区间从80元到680元不等,参与的演员阵容也称得上星光熠熠,包括李志强、王彤、金霏陈曦等业内知名人士。然而,演出开票近一个月,在知名票务平台大麦网上,仅有62位观众表达了“想看”的意愿。这数字,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显得格外刺眼,也引发了深深的疑问:为何如此庞大的潜在观众群体,却对这场备受期待的演出反应如此冷淡?
放眼另一方,郭德纲与德云社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景象。同样是在10月底,他在地处偏远的乌鲁木齐举办演出,但令人震惊的是,竟有超过八千名观众在购票平台上标记了“想看”。要知道,前往乌鲁木齐观看演出,意味着许多观众需要克服远距离、高昂的交通与住宿成本,却依旧乐此不疲,甚至不惜“打飞的”也要前往。他们为何如此狂热?原因很简单:德云社的相声,是真真正正的“好笑”,是能够带来彻底“解压”的快乐,是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的体验。
难道冯巩没有实力吗?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回溯他早年与牛群合作的《小偷公司》、《拍卖》等作品,其中对官僚主义的辛辣讽刺、对现实生活的幽默调侃,无一不是经久不衰的经典。然而,问题的症结似乎在于,当他稳坐“铁饭碗”,进入体制,并担当起曲协主席的重任后,他的相声创作逐渐走向了一种“任务表演”的模式。作品中充满了教育意义,却渐渐失去了纯粹的笑声;艺术的“架子”端起来了,与普通观众的“地气”却渐行渐远。近年来,他更活跃在短视频平台,紧跟网络热点,俨然一副“网红老干部”的姿态。尽管这种转型本身并非不可,但作为曲协主席,本应肩负起推动相声艺术发展、培养新人、革新行业模式的重任,然而在这些关乎行业未来的大事上,却鲜有令人瞩目的作为。
而郭德纲,这位曾被贴上“非主流”、“野路子”甚至“三俗”标签的相声艺人,却凭借其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对观众需求的深刻理解,走出了一条别样的道路。他深知,观众是艺术的衣食父母,而非需要接受教育的学生。因此,他敢于在舞台上大胆地说、放肆地演、辛辣地调侃,甚至不惜自嘲。德云社的相声,是通俗易懂,但不低俗;是引人发笑,但不浅薄。更关键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融入时下流行的网络梗,加强与观众的现场互动,甚至在表演中加入歌舞、脱口秀等元素。他们之所以如此拼搏,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不好笑,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就会“饿死”。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身份高低”之争,而是关乎“谁真正尊重观众”的核心议题。体制内的优越感,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卖票的吸引力;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也终究无法取代剧场里热烈的掌声。观众心中最清楚,他们愿意花钱买的是什么?是真实的情感,是纯粹的快乐,是那个能让他们在欢笑中彻底释放压力、重获力量的美好夜晚。
作为观察者,不禁要问:一手好牌,为何会被打得如此沉默?究竟是端着的“高雅”难以获得共鸣,还是放得下的“热闹”更能赢得人心?观众的口碑,永远是检验艺术生命力的最佳试金石。
(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关注、点赞交流。图片及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址:从春晚常青树到曲艺边缘人!67岁冯巩为何被郭德纲反超?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96684
相关内容
生于不同年代的冯巩和郭德纲,为何辈分一样高?姜昆地位不保!郭德纲冯巩虎视眈眈,曲协主席身份究竟花落谁家?
郭德纲和冯巩关系如何?
郭德纲和冯巩之间的辈分关系,了解一下
冯巩:让郭德纲自我反思、也让深陷情人风波的自己反败为胜
郭德纲真的跟冯巩私下是仇人?郭德纲一个称呼让你明白
冯巩和郭德纲之间想不到的联系,网友:原来如此
冯巩是如何评价郭德纲的呢?你怎么看?
与姜昆关系紧张,与冯巩关系如何?郭德纲近日参加节目首次吐真言
娱乐圈那些事儿:小沈阳化解尴尬,郭德纲与冯巩,星爷退居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