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大地上的居所》:在雨与星的絮语里,触摸生命的柔软
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著名诗人、外交家,全名巴勃罗・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聂鲁达” 为其笔名,是 20 世纪拉丁美洲文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聂鲁达于 1904 年出生于智利帕拉尔城,中学时代便展现出文学天赋,开始诗歌创作。1921 年,他进入圣地亚哥教育学院学习法语,为后续的文学创作与外交工作奠定语言基础。大学毕业后,聂鲁达投身外交领域,曾在多个国家担任外交职务,丰富的国际经历为其诗歌注入了多元文化视角。
聂鲁达以 1924 年出版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蜚声文坛,该作品以炽热的情感与独特的意象,成为拉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1971 年,他因 “诗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全球诗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聂鲁达的命运与智利社会变迁紧密相连。1946 年,他因政治立场遭到国内通缉,被迫开启流亡生活;1973 年智利发生军事政变后,他于同年在圣地亚哥逝世,享年 69 岁。
此外,聂鲁达对中国及中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一生曾三次到访中国。1928 年,他以外交官身份来华,为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并与茅盾、丁玲、艾青等中国作家展开友好交流,推动了中智两国的文化互动。
大地上的居所
如此,在无边的漫长中,
从遗忘到遗忘,陪伴我居住于此的
是雨水的轨迹和呼喊:
被深邃的夜保留。
请收容我吧,在丝绒般的傍晚
夜幕正在织着
他的行头,在空中闪动着
一颗装满风的星星。
请让你的离去靠近我,直到深处,
沉沉地,闭上双眼,
请让你的存在穿过我,就当
我的心已经破碎。
若说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是炽热的告白,那《大地上的居所》便是他写给世界的温柔私语。这首短诗里没有激烈的情感碰撞,却用雨水、夜幕、星星这些朴素意象,织就了一张裹住人心的网,让人在字里行间,撞见生命最本真的脆弱与渴望。
诗的开篇就带着一股 “与世界对望” 的沉静 ——“在无边的漫长中,从遗忘到遗忘”,寥寥数语便铺开时间的纵深感。聂鲁达从不是只写风花雪月的诗人,他总爱把自己放进大地的褶皱里,这里的 “居所” 也不只是物理空间,更像灵魂的落脚处。而陪伴这份孤独的,是 “雨水的轨迹和呼喊”,雨水本是无声的自然现象,可在他笔下,却成了有温度的陪伴者,连被夜色收藏的痕迹,都透着让人安心的踏实。
到了 “请收容我吧,在丝绒般的傍晚”,情绪悄悄转了个弯。“丝绒” 二字太妙了,把傍晚的柔和、包裹感写得能触摸到,而 “收容” 这个带着恳求的词,藏着成年人不敢轻易示人的脆弱。我们总在白天假装坚强,可到了暮色四合时,也会像聂鲁达这样,渴望被世界温柔接住。接着他写 “夜幕正在织着他的行头,在空中闪动着一颗装满风的星星”,把夜幕比作裁缝,星星里装着风,这份浪漫不是悬浮的,而是带着生活气息的想象 —— 就像我们抬头看夜空时,会忍不住猜星星里藏着什么,聂鲁达把这份孩子气的好奇,写成了诗。
最戳人的是结尾两句:“请让你的离去靠近我,直到深处,沉沉地,闭上双眼,请让你的存在穿过我,就当我的心已经破碎。” 这里的 “你” 是谁,聂鲁达没说,可能是爱人,是故乡,或是流逝的时光。可这份矛盾的渴望,却戳中了每个人的心事 —— 我们既怕失去,又想在失去里抓住点什么;既想把心封闭起来,又渴望被某个人、某件事彻底照亮。哪怕 “心已经破碎”,也愿意让 “存在” 穿过自己,这份勇敢里,藏着聂鲁达对生命最真诚的接纳。
读这首诗就像在傍晚散步时遇见一阵微风,没有轰轰烈烈,却能让你停下脚步,想起那些被忽略的温柔。聂鲁达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大地上的寻常光景,写成了能住进人心里的诗,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子里,重新学会倾听雨水的声音,仰望装着风的星星。
网址:聂鲁达《大地上的居所》:在雨与星的絮语里,触摸生命的柔软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95501
相关内容
鲁迅先生:锋利的笔下是一颗柔软的心网红聂小雨与黑人合影,揽胳膊、摸手显亲密,称被狠狠上了好几课
花地|鲁迅的孙子论鲁迅:“硬”鲁迅也有“软挣扎”
《他是谁》聂小雨角色分析,胆大心细使命必达,从一而终虐恋情深
抖音聂小雨个人资料微博图片 极具御姐范的气质女神聂小雨写真
启明星与长庚星:至亲逝去后的生命絮语
《他是谁》里面聂小雨的结局 他是谁聂小雨和卫国平结局
抖音聂小雨多大了哪里人 聂小雨私房照曝光
柔软
色达猴子:听话又温柔的动物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