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技调研局

发布时间:2025-09-14 14:26



调研事件

NEWS

9月4日至5日,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曾拍摄过一部科幻大片——《天地大冲撞》。影片里彗星拖着火尾巴即将撞向地球,人类靠着核弹+飞船硬刚,以及美式大片的英雄光环,才保住人类延续的火种。当年以为这只是好莱坞的脑洞,直到后来才知道,这电影的灵感,居然来自一次差点波及地球的宇宙级碰撞!


▲ 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上映了以彗星撞地球为题材的科幻大片《天地大冲撞》

1993年,美国天文学家苏梅克夫妇和爱好者列维,发现了一颗叫“苏梅克·列维九号”的彗星。可这颗彗星命不好,第二年就被木星的引力撕成21块,像一串火球似的撞向木星。其中最大那块的威力,相当于3亿枚炸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要是没木星这个“保镖”挡着,这波撞击落到地球,人类恐怕早就成了宇宙里的“历史名词”了。也正因这事,天外来客撞地球的题材才扎堆搬上银幕,成了一代人的末日阴影。

其实地球并非一直如1994年那么“好运”。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一颗直径仅20米的小行星在空中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0万吨TNT炸药,造成近1500人受伤,7200座建筑受损。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1908年由小行星引起的通古斯大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将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夷为平地。而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直接终结了恐龙时代。


▲ 1994年的“慧木相撞”天文事件引发了全人类的关注和思考

当人类面对这些“宇宙警告”犯怵时,中国直接站出来说:“保卫地球这活儿,我们接了!”前两天,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宣布,中国要搞小行星动能撞击验证任务,直接把话题顶上热搜!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真刀真枪搞“行星防御”的国家。

这次任务将如何实施?根据吴伟仁院士介绍,先发射一个探测器抵达目标小行星,随后在距地球1000万公里左右的地方释放撞击器,以每秒约6.5公里的速度进行精准撞击,促使目标小行星改变其运行轨道,同时观测器记录撞击全过程,测量轨道偏转效果。

别觉得这操作容易,要在茫茫太空里,从1000万公里外精准命中一颗不断翻滚的小行星,相当于从北京扔一根缝衣针,正好扎进上海街头的一个针孔!但这一撞的效果很实在,预计能让小行星轨道偏移3-5厘米。你可别嫌这几厘米不起眼,就这一点点偏差,能让小行星至少100年内不再“亲近”地球。这种动能撞击技术,也是现在全球公认最靠谱的行星防御大招。


▲ 科技的不断进步让中国挑起了全球行星防御的“大旗”

有人可能会问:花这么大功夫撞一颗小行星,值吗?说白了,这事儿不仅不亏,还能给人类攒下“未来家底”!

第一,拿最珍贵的实验数据。这一撞,相当于在太空中搞了次“可控地震”,撞击器以每秒约6.5公里的速度撞上去,观测器在旁实时“记录要点”:要使多大劲才能让小行星变轨?撞出来多少碎片?碎片是石头还是金属?这些数据在地球上根本模拟不出来,毕竟太空里的微重力环境,跟地球完全不是一回事。

跟2022年美国NASA的撞击任务比,咱们这次更细致。NASA当时只测了小行星轨道有没有偏,而中国要把撞出多少碎片、碎片啥材质、轨道偏了多少厘米都摸得门儿清。这些数据,就是未来真有小行星来撞时,咱们保卫地球的关键“手册”。

第二,扒开太阳系的秘密。地球已经46亿岁了,早被火山、板块运动改得面目全非,就像个满脸皱纹的老爷爷,记不清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但小行星不一样,它们就像太阳系刚出生的宝宝,身上还留着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时的原始物。比如尘埃云怎么聚成行星,为啥有的成了地球这样的岩石星球,有的成了木星那样的气态星球。研究它们,就像翻看太阳系的出生证明,能解开一大堆宇宙谜题。

第三,为太空挖矿“踩点”。你敢信?小行星上全是地球稀缺货!比如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那些小天体里藏着铁、镍、钴、铂等大量元素,还有能当太空燃料的水冰,这些都是未来建太空基地、搞星际旅行的“硬通货”。

更牛的是,中国早就为太空挖矿备好装备了!根据央视报道,今年我国首台太空采矿机器人就在中国矿业大学诞生。这个机器人采用仿生六足移动结构,在小行星坑洼不平的地面上如履平地,集勘探、采集等本领于一身,其相关专利均已通过申请。除此之外,中国矿业大学还有五十余项专利开放许可通过上海技术交易所挂牌推广,推动相关技术的市场转化与应用。


▲ 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矿业大学研发的太空采矿机器人,太空资源的利用开发中国已经走在前列

第四,给中国航天来次全能大考。这次任务可不是只练撞击这一招,而是把深空探测、高精度导航、自主控制这些尖端技能全拉出来验证。比如自主导航,相当于让航天器在没有GPS信号的太空里自己开导航;超高精度撞击控制,刚才说的 “北京扔针扎上海针孔”,就是对这项技术的终极考验。

说白了,这任务证明的不是中国能撞小行星,而是中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深空探测与操作的体系,有了这本事,未来载人登月、上火星、建太空基地,都有了底气。

最让人佩服的是,中国已承诺将此次任务数据全球共享,这种开放态度展现了真正的大国担当。行星防御是全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国际合作,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大国技术成果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

看过九三阅兵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的精准打击与战略威慑已经覆盖全球。这才过了一周,咱们又该更新说法了:覆盖全宇宙!



网址:上技调研局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85788

相关内容

今日必读:明星基金经理调研碰上大牛股 朱少醒曾调研北特科技七个交
市园林绿化局重大项目谋划花园城市建设组领导及技术团队赴通州调研
调研汇总:中庚、中欧、嘉实基金等131家明星机构调研乐鑫科技!
市国土局副局长赵齐宣到射洪县明星国土所调研
调研汇总:嘉实、景顺长城、睿远基金等49家明星机构调研汉威科技!
中国地震局组织赴四川开展“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
今日必读:明星基金经理调研碰上大牛股 朱少醒曾调研北特科技七个交易日涨逾四成 明星基金经理调研碰上大牛股 朱少醒曾调研 北特科技 近期 A股指数 震荡,但个股活跃,有的个股在大涨前曾有部分明星基金经...
调研速递|亿田智能接受投资者调研 聚焦品牌营销与市场布局等要点
调研汇总:睿远、交银、中欧基金等64家明星机构调研天阳科技
三亚海棠司法局局长带队调研南田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