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发展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什么如此受人推崇?
近日,辽宁省博物馆隆重推出唐宋八大家文物特展,这一文化盛事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展览开幕以来,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慕名而来,其中不乏专程赶来的历史文化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他们驻足于一件件历经千年沧桑的珍贵文物前,或凝神细观,或低声交流,试图通过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展品,感受唐宋时期那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唐宋八大家,具体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和曾巩这八位文学巨匠。他们之所以被后世并称,是因为在散文创作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些文学大师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古文在散文创作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国文言文此后千年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影响深远。
那么,在唐宋八大家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中国古文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他们又是如何推动文学变革,最终改变了文坛风气的呢?
一、古文运动前散文的演变轨迹
散文作为中国文学传统的重要体裁,其历史几乎与诗歌一样悠久。被誉为散文之祖的《尚书》,就是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子百家的兴起,散文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文章以说理见长,行文自然流畅,虽然不事雕琢,却自有一种质朴的美感。诸子散文中,《孟子》的雄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严谨,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先秦散文的璀璨星空。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散文的思想深度有所减弱,但在叙事艺术上却取得了长足发展。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堪称叙事散文的巅峰之作,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在政论领域,散文也成为表达政治主张的主要载体,贾谊的《过秦论》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见解,成为政论散文的典范。东汉时期,随着经学研究的深入,考据类散文逐渐兴起。这类文章虽然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略显逊色,但仍保持着传统散文的基本特征。
东汉末年,随着中央政权的衰落,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士大夫阶层生活日渐奢靡,经学研究的风气逐渐消退。这种社会变迁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人们开始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忽视文章的思想内涵。这种倾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愈演愈烈,形成了以骈文为主导的创作风气。
虽然这一时期也有有识之士对这种文风提出批评,并尝试进行改革。比如西魏权臣宇文泰就曾命苏绰模仿《尚书》的文体撰写政令,要求官员效仿。但这种复古的文体比骈文更加晦涩难懂,最终未能扭转文坛风气。
隋朝统一后,南朝盛行的骈俪文风对北方文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初唐文风依然浮华不实。虽然这一时期诗歌创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散文领域却显得沉闷乏味。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部分文人开始呼吁回归汉代以前的散文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萧颖士和李华。他们虽然推崇古文,但性格较为温和,未能引起广泛响应。不过他们的文学主张对后来的韩愈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埋下了种子。
二、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革新
韩愈不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还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这种双重身份使他在文坛和政坛都异常活跃。他身边长期聚集着一批文人,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圈子。
韩愈具有非凡的号召力和宣传才能。他善于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文学主张,并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在他的影响下,李贺、贾岛等人都成为古文运动的支持者。据说贾岛就是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从文的。
韩愈之所以要聚集这样一支文学队伍,是为了彻底改变唐代文坛骈文盛行的局面。他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著名主张,强调散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表达思想,而非炫耀文采。为此,他创作了《原道》《上时相书》等一系列文章,阐述自己的文学理念。
然而韩愈性格过于刚直,他在唐德宗准备迎奉佛骨时,上《谏迎佛骨表》极力劝阻,结果触怒皇帝,遭到贬谪。这一政治挫折使他的影响力大减,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随之式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与韩愈同时代的文学家中,柳宗元在古文创作上成就最为突出。相比韩愈的外向张扬,柳宗元性格更为内敛,因此没有在文坛上掀起太大波澜,但其文学造诣实际上更胜一筹。
柳宗元的文章简洁隽永,特别是他在政治失意后寄情山水,使他的文字自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他善于借鉴屈原《离骚》的写作手法,使散文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柳宗元没有像韩愈那样公开倡导古文运动,但他在文章中明确表达了对古文的推崇。他主张为文要取法《尚书》《诗经》等经典,并吸收各家之长。他的文章虽然不合当时主流,却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使古文运动的火种得以延续。
三、北宋时期文学革新的全面胜利
唐末五代时期,随着社会动荡,经学再次衰落,骈文重新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但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家文化,思想界再次活跃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形式重于内容的骈文自然受到文人的排斥。
北宋中期,欧阳修率先举起了反对骈文的大旗。他继承韩愈的主张,提倡效法先秦两汉的古文,并以自己的创作为示范。由于欧阳修在政坛地位显赫,多次担任科举主考官,他利用这一身份大力推行古文。在阅卷时,他对那些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的文章一律不予录取,这对扭转文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文人。他的弟子曾巩不仅继承了老师的文学理念,还与王安石等人交好,他们共同成为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加上苏轼、苏辙、苏洵三位文学大家,以其非凡的才华突破了文章形式的束缚,将诗意融入古文,使这种文体最终为世人所广泛接受。
经过这次文学革新,人们重新认识到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性,逐渐摆脱了对形式技巧的过度追求。北宋文坛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次古文运动的成功,使古文在此后近千年的中国文坛上始终保持着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除了文学家们的卓越才能外,当时活跃的思想氛围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由于他们在政治、哲学等领域不断提出新见解,才需要通过文章来表达这些思想上的创新。这也是后世文人难以企及他们成就的重要原因——后来的思想交锋再没有北宋时期那样激烈了。
四、结语
唐宋八大家代表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其历史地位仅次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他们不仅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中国散文的历史性变革。
唐代中期,面对骈文盛行的局面,韩愈率先提出复古主张,号召文人回归汉代以前的散文传统,注重思想表达而非形式技巧。虽然韩愈的政治挫折使这次运动受挫,但柳宗元等人延续了这一理念,为北宋的古文复兴保留了火种。
北宋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复兴,古文运动获得了理想的生长土壤。在欧阳修的倡导下,北宋文人逐渐摒弃骈文,开始在散文中自由抒发思想。随后出现的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将这场文学革新推向高潮,最终确立了古文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这是他们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旧唐书·韩愈传》
2.《新唐书·柳宗元传》
3.《宋史·欧阳修传》
4.《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
5.《唐宋古文运动研究》,王水照著
网址: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发展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什么如此受人推崇?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85454
相关内容
北宋三朝宰相韩琦,胆识过人,为朝廷发展作出贡献致敬!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十位伟大科学家,我们该崇拜的明星
明星和科学家哪个对国家贡献大? 为什么?
为什么明星被推上神坛,而为我们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会被羞辱
唐宋八大家的关系图
为什么唐朝朝廷和皇室都推崇道教而不是佛教
古井贡酒的“三重宇宙”,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样本?
“企业家”们为什么推崇褚时健?
作家获得终身成就奖,肯定其文学贡献
为何国人总是崇拜娱乐界明星而不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