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三胜利日阅兵观礼席上,张凯丽的身影在各国政要与抗战老兵代表中格外醒目。这位\"国民演员\"与陈梦、马龙、苏炳添等体坛健将,以及霍启刚等商界精英并肩而坐,共同见证这场融合\"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的国防盛典。当镜头扫过她凝视受阅部队时动容的神情,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演艺明星,更是一位用三十六年职业生涯诠释责任与担当的时代见证者。
作为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张凯丽将演艺观察转化为民生提案的履职实践令人瞩目。在近年两会上,\"文化科技赋能国产影视\"\"加强反家暴公益诉讼\"等建议,展现了她从《渴望》中刘慧芳到现实参政者的蜕变。特别是在反家暴议题上,她推动检察机关与妇联建立长效机制的提案,让政协委员身份超越了象征意义,成为连接艺术与民生的桥梁。这种\"德艺双馨\"的特质,恰是阅兵仪式\"功勋崇尚\"精神在文艺领域的最佳注脚。
回溯张凯丽的艺术生涯,从1990年创下收视神话的《渴望》,到2017年《人民的名义》中游走于学者与贪官妻子双重身份的吴惠芬,再到2022年《人世间》里从\"刀子嘴\"蜕变为\"豆腐心\"的曲书记,她的每个经典角色都成为时代的精神切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塑造曲书记这一角色,她专程赴东北工厂体验生活,观察老干部的言行举止,最终呈现\"连走路都带戏\"的表演境界。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源自她早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经历锻造的坚韧品格——从吉林艺术学院的话剧舞台起步,即便在《渴望》爆红后仍坚持挑战音乐剧、反腐剧等多元领域。
在演艺界与参政议政的双重舞台上,张凯丽完成了一场持续三十六年的\"去标签化\"征程。她拒绝被\"国民媳妇\"的称号束缚,而是通过《裸婚时代》中犀利的田淑云、《人民的名义》里复杂的吴惠芬等角色,不断突破表演边界。正如她在政协会议上将\"科技 文化\"融合的思考,既推动着影视行业数字化转型,也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开辟新径。这种将个体艺术追求与国家文化战略相结合的视野,使她的每次职业转身都成为对更大格局的追寻。
观礼台上那个眼含热泪的身影,浓缩着一位艺术工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从冰场到舞台,从荧屏到议政厅,张凯丽用自己的人生轨迹诠释着:真正的荣耀不在于被聚光灯追逐,而在于让艺术之光能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当九三阅兵的礼炮声响彻云霄时,这位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家,正以她特有的方式接受着祖国的检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