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支可乐瓶,改写华语音乐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5-09-14 06:20

董小姐按:风起云涌的民歌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批优秀音乐人,其中包括李泰祥、叶佳修、梁弘志、李寿全等人,堪称民歌中兴的幕后英雄。追本溯源,在这些创作巨匠的前方,还有人为民歌运动披荆斩棘、开荒拓土、奠定基石,他们就是“民歌之父”——李双泽、杨弦和胡德夫。

此三子共同缔造了为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启蒙的“民歌运动”。李双泽在淡江大学丢掉手中的可乐瓶,提出“唱自己的歌”,民歌运动由此拉开序幕;杨弦发表的《中国现代民歌集》,是首张集结出版的民歌唱片,其意义不啻于民歌运动打响的“第一枪”;胡德夫则是台湾原住民,一生都以“战士”的姿态抗争,不论在乐坛还是社会。

历史的机缘巧合中,如果没有这3个人的横空出世,也许就没有后来改写华语音乐走向的民歌运动。今天,我们就来记取民歌先驱中的李双泽。

李双泽,是个画家、作家、歌者,是个充满人文精神、家国情怀的菲籍华侨。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李双泽是个“不及格”的音乐人,他的作品为数不多,创作还很稚嫩,歌声也不够动人,但是作为荒野中的拓路者,他提出“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就足以彪炳歌坛。

李双泽出生在菲律宾,后随父母经香港迁居台湾,进入淡江大学数学系读书。大学期间,李双泽一心想转入建筑系攻读,但始终未能遂愿,于是选修了建筑系几乎所有与艺术相关的课程,自此奠定了他短暂生命中深耕艺文的基本素养。

淡江大学是台湾第一所私立高等学府,从建校至今,始终沿袭着荟萃人文、锐意进取的精神,是一所充满愿景、创意丰饶的理想之境。从这里走出来的知名校友包括古龙、胡德夫、李建复、桂纶镁、卢广仲等,这里还是推动整个华语音乐步入现代化的民歌运动的发源地。

1976年,时任电台主播的陶晓清在淡水校园组织“西洋民谣演唱会”,参加演出的歌手都是此后民歌运动的重要推手,其中包括杨弦和胡德夫另外两位“民歌之父”,还有杨祖珺、赖声川和吴楚楚等人。

杨祖珺是民歌运动早期的一面旗帜,赖声川在转入戏剧行当之前,也是民歌阵营的中坚力量,吴楚楚后来则创办了台湾本土最具影响力的“飞碟唱片”,陶晓清凭借她媒体人的身份以及对民歌的推动作用,被誉为“民歌之母”。

看台下的听众中,则有张艾嘉、李建复、胡因梦等人。进入80年代,当年观众席上的张艾嘉和李建复都成了民歌旗手,张艾嘉曾为罗大佑的第一场创作专辑《之乎者也》奔走求援,她演唱的《童年》《光阴的故事》也都成了民歌代表作,李建复《龙的传人》也是中兴民歌的力作。

淡水校园的演唱会人,李双泽原本不在登台表演的歌手之列,他是顶替胡德夫上台。胡德夫因为前一晚在女友家帮人出头打架,身上挂彩重伤之下无法登台,只好搬来“救兵”李双泽让其帮忙“代打”,本意是想让有留洋经历的李双泽唱两首美国民谣,却被不按常规出牌的李双泽搅了局。

这场演唱会是活跃在大学校园中,普普通通、再正常不过的一场西洋民谣演唱会,每位歌手按部就班的唱几首外国民谣谢幕即可,但到了李双泽演唱的时候,他拿着一支可乐瓶子登台,大声地说

“我们在菲律宾,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在西班牙,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在美国,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现在,在台湾,我们还是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

他把可乐瓶子扔到一边,痛心疾首道

“我们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花钱买票来听西洋歌!我们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歌?”

李双泽开始在台上唱起《补破网》《国父纪念歌》这些台湾“自己”的歌曲。经他这么一闹,台下的观众在一片错愕与嘘声中散去,留下目瞪口呆的陶晓清和一众歌手。

第二天,李双泽的“极端”行径在淡江校园引起了广泛讨论,大家都在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歌,我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歌”,并且在之后几期的《淡江周刊》上引发持续争论,这股风潮很快席卷台湾校园,进而波及到整个青年群体。

大家纷纷投入到创作中,开始写自己的歌,用稚嫩的琴弦和嗓音抒发最真实的音乐感受,这就是台湾民歌历史上著名的“淡江事件”,亦称“可口可乐事件”,台湾民歌运动藉此拉开序幕。

站在民歌背后的李双泽,无疑是一位标志性的符号人物。他掷地有声的撷问,无异于丢下一枚重磅炸弹,直击青年群体的内心深处,并且拓展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歌变革,改变了翻唱西洋歌曲的沿革,也改变了华语音乐的历史走向。

李双泽是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华人,他回到台湾来寻根,想要寻找一些中国人自己特有的、传统文化的东西,结果看到这里的年轻人和菲律宾、西班牙各地的年轻人一样,都在唱洋歌,很是失落。

其实失落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青年群体、甚至整个台湾社会。70年代初,台湾退出联合国,国际地位岌岌可危,岛内弥漫着一股悲伤情绪。当代的年轻人听西洋民谣长大,以西洋民谣为精神寄托,身处这样环境也是心有戚戚焉。

但李双泽提出“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开始让年轻人从民族意识上,向内寻找,探索我们自己身上的独到“精神”,民歌运动就是在这种形式下的一种表象,其实最重要的“诉求”是,把我们的精神寄托,从原本西洋人身上,又转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淡江事件”翌年9月,李双泽在海边游泳时,为了救一名外籍游客而溺亡,生命在他28岁的时候画下休止符。后人为了纪念李双泽在音乐路上的探索与贡献,在他逝世30周年之际建了一座纪念碑,刻着“唱自己的歌”5个字,碑址就选在当年他掷可乐瓶的淡江大学。

这支被扔掉的可乐瓶,就像“蝴蝶效应”中引发风暴的蝴蝶翅膀,经过酝酿、发酵,在华语乐坛上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它推动我们的音乐、我们的精神追求,向我们中国人内在的地方去探寻。

也正因为李双泽一句“唱自己的歌”,让每个华人角落,都有我们自己的歌在传唱。

举报/反馈

网址:他用一支可乐瓶,改写华语音乐的历史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84449

相关内容

华语乐坛历史5大超级巨星:改变了乐坛流行方向!
从新加坡少年到华语教父:李伟菘李偲菘如何用音符改写乐坛历史
邓丽君,华语音乐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
台湾乐坛引领华语音乐潮流的历程与新星辈出
刘德华:用一生谱写音乐华章
华语乐坛“音乐教父”罗大佑:从医生到传奇,用歌声改写时代记忆
华语乐坛的璀璨星辰:八大音乐才子,用音符书写不朽传奇
这5个人就是至今华语乐坛的整个音乐史?别争!因为他们独一无二
周杰伦的“历史一刻”:华语乐坛面临着什么?
周深:华语音乐的新时代领军人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