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实名制难挡黄牛票?, 揭开演唱会“灰色产业链”, 深度探讨背后真相

发布时间:2025-09-13 23:08

截至2023年6月9日,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演唱会票务”相关的投诉数量已经突破13000条,其中公开的7850条投诉记录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经过分析,演唱会黄牛票相关的投诉案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时只有3起投诉,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飙升至3728件,2025年前三个月投诉量比2024年增加了206件,同比增幅高达50%。

那在“强实名制”的背景下,黄牛票从哪里来?背后隐藏的灰色产业链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强实名制下,“黄牛”披上“票务”的外衣**

2023年9月12日,文旅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并建立退票机制。消息发布后,许多歌迷曾抱有希望,认为黄牛票问题将会得到有效治理。

小罗是一位典型的歌迷,她曾认为:“至少黄牛无法垄断大批票,只能代抢,大家基本公平。”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尽管强实名制的实施给黄牛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这并未完全遏制黄牛的市场需求。在一些社交媒体和平台上,黄牛们换上了“票务”的马甲,以看似正规但实际违规的身份帮助消费者代购门票,收取手续费。

对于小罗来说,黄牛和票务似乎有着不同的定义,“票务”更接近官方渠道,而“黄牛”则是在民间通过倒卖赚取差价的行为。但她也承认,实践中,“票务”已经与“黄牛”没什么区别,很多票务平台也参与了票价的炒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强实名制实施后才出现的现象。早在2023年8月,谷河青年就曾关注过黄牛票的市场链条,只是当时强实名制未全面推广,黄牛票大多还是纸质的。而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的马丽红律师曾在《法治日报》中指出,票务平台通过非正规手段倒卖票款,实质上与黄牛行为并无二致。

**“某轮”票务:明目张胆的黄牛平台?**

“某轮”票务,成立于2015年,近年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互联网票务平台。谷河青年通过其App查看时发现,尽管该平台上许多演唱会门票显示“缺货”,但实际上几乎所有价位的门票都能找到。比如,陈奕迅《FEAR and DREAMS》巡演的原价2580元的内场票在平台上的售价竟高达3001元,而前排位置的票价更是“炒”到了11667元。

不仅仅是陈奕迅,其他明星如刀郎、周杰伦和邓紫棋的门票也在该平台上进行售卖,甚至价格高得令人咋舌。根据数据显示,“某轮”票务平台中,最高溢价的前30个歌手中,12位的票价上涨了1000元以上,其中刀郎的《山歌响起的地方》巡演的票价溢价最为严重——原价1280元的票竟然能卖到9722元。

不过,尽管票务平台看似正规,但其实背后却是复杂的产业链和灰色交易。许多票务商家通过伪造身份信息或借用他人公司资质成功通过平台审核,而后便可以进入代售市场。

**代购代拍成“黄牛票”新模式**

在强实名制的背景下,传统的黄牛票买卖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电子票不能像纸质票一样直接倒卖,因此,票务商家便转向了代购服务。所谓代购,就是票务商声称自己有渠道可以帮助消费者买票,并通过收集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来完成购票。

根据“票务大红”的说法,代购分为“代拍”、“录入”和“邀请函”三种方式,而其中“录入”和“邀请函”属于所谓的“内部票”,并未在官方平台公开发售。

所谓的“代拍”实际上就是通过“人海战术”抢票,即通过组建抢票群,组织多个人同时进行抢票。这一过程中,许多票务商并不会使用高科技手段,而是依赖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操作。

对于一些明星的演唱会,抢票的费用并不便宜,甚至有时需要支付数百元的代拍费用。而有的票务商甚至把代拍视作一种“零花钱项目”,但这对于歌迷而言,实际上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票价上涨:强实名制下的“供需失衡”**

许多歌迷认为,强实名制实施后,黄牛票的价格反而变得更加昂贵。像木心这样的一位歌迷,因为工作原因错过了抢票时间,便选择通过票务商来买票。她回忆起,当年她在北京看五月天的演唱会时,原价1555元的票,票务商却以4000多元的价格转卖。而如今,五月天的新巡演票价更是高达8334元。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黄牛票供需关系失衡的结果。随着歌迷基数的增加和票务市场的炒作,票价已经被推高到了一个难以承受的水平。

对于很多票务商而言,炒票的利润远远高于演唱会本身的票价。他们通过“代理费”以及各种“灰色”操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而这种利益链条,也让许多歌迷感到无奈和愤怒。

**结语**

尽管强实名制的推行让黄牛票乱象有了些许遏制,但在票务市场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无论是“代拍”、“录入”还是“邀请函”,这些手段都加剧了票价的泡沫化,也让消费者面临着更高的购票成本。或许,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法律监管和市场改革,才能真正让票务市场走向规范与公平。

(文中的“票务”与“歌迷”均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强实名制难挡黄牛票?, 揭开演唱会“灰色产业链”, 深度探讨背后真相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83228

相关内容

揭秘演唱会产业链:天价门票背后藏着什么真相?
揭秘:热门演唱会门票为何一开票即秒空?记者卧底代抢票群,揭露倒卖产业链
黄牛党的揭秘:从票贩子到明星信息的灰色产业链
演唱会经济链:黄牛票翻3倍,为什么我们还在为偶像发电?
周深演唱会门票秒空背后:一场技术漏洞与黄牛狂欢的合谋
男团插队事件源自畸形追星产业链 灰色产业链需严打
揭秘“卖惨”背后的灰色产业链,真相令人震惊!
孙燕姿演唱会开票秒光,火爆背后黄牛党与平台崩溃的抢票乱局!
违法作乱的追星产业链亟需斩断 铲除灰色利益链
揭秘饭圈灰色产业链 “站姐”们和那些说不清的集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