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的5大基本关系,所有制作人都在思考

发布时间:2025-09-13 18:56

电视行业内,有太多模式的凶猛、明星的凶猛、资本的凶猛;但真正无招胜有招的,怕是哲学的凶猛、命题的凶猛、务虚的凶猛。

实然世界里的收视率、美誉度、影响力等,是全力争取的数据目标;在应然世界里,始终崇尚“即便你身处阴沟,也有权利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就是一种哲学,看似务虚,却赋予人时代使命和家国情怀,并脚踏实地。

真实与真诚

真实高于月亮,它是真人秀“夜空中最亮的星”。

第三季《中国好声音》盲选阶段,帕尔哈提在回答“你有什么梦想”时说,“我没有梦想,我做好该做的,梦想自然会来”。这一反常规的回答,仔细一想,却是最真实的他。直到今天,这位音乐人依然保持着“做好该做的”,节目呈现与生活呈现、艺术呈现高度统一。

《蒙面歌王》遮去了歌手的面孔,但节目的重点不在于让观众猜测歌手是谁,而在于戴上面具,歌手反而回到了真实的自我,用“铁扇奥特曼”许茹芸自己的话说,“让我像是回到做音乐时的初衷,只想自由自在地用心歌唱”。

户外真人秀,现在常见各类小型、微型摄影设备的使用。除了技术便利之外,在人机关系上,往往就是“存在那里”的一台机器,从头到尾持续拍摄、开机提醒并不明显地录制,反而让节目主体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去表演感、去仪式感,强化真实的行为与行为的真实。

三个例子,都是“由破而立”,说明了真实的难能与可贵。真实,是取法乎上的尺子,但换一个质感的标准去衡量,便是:真诚。

所有好的节目,都有一个共性:打动电视人自己!当观众淌泪而你在窃笑,即便收视率飙高,也只是暂时。“能打动观众的节目,一定是打动自己的”――在节目现场,我经常看到台下幕后的同事们被自己的节目打动,与台上幕前的他们“同呼吸、共命运”,那便是真实与真诚合一的巅峰体验!

并且,我们也坚信:电视人如果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真诚面对自己的节目(及节目主体),观众自然会与你“真心换真心”。

发明与发现

真人秀,是社会的镜像,究其根本,关键在于发现与折射,而非发明与创造。

在当下电视行业,人们似乎更愿意去当“发明家”。于是乎,各种新的节目规则、新的装置道具、新的游戏玩法、新的场地设备不断被发明出来。乍一看,类型之丰富空前绝后,特别是在节目上档之前和之初,越来越亮眼的方案PPT和越来越惊艳的宣推软文让人们以为它们都将走向“现象级”,但随着节目的不断播出,其中的大部分也就昙花一现、寥然落幕。

诚然,电视行业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不是不需要新的节目规则、装置道具、游戏玩法和场地设备。但是,发明,一定要为发现服务。

发现什么?其一,发现情境。转型中国,是我们每个人身处的社会情境。其二,发现情感。“我口唱我心”,或是最好的表达。

其三,发现情绪。对于《中国好声音》的录制,“转椅”无疑是最好的情绪爆点。它在导师拍下、椅子转起那一刻,瞬时收集到学员的情绪、歌曲的情绪、导师的情绪以及观众的情绪,并毫无延时地集中释放出去。在这个意义上说,“转椅”这个发明是伟大的,因为它有力地支撑了发现。

纪实与综艺

业内常说,什么人,做什么节目。为什么往往被老百姓看成是综艺节目的真人秀,会有那么多的纪实成分?并且,那些优秀的真人秀,又往往赢在纪实成分?原因很简单:现在有很多学新闻、做新闻出身的人在做真人秀。比如,《爸爸去哪儿》的谢涤葵、《奔跑吧兄弟》的俞杭英、《梦想改造家》的SMG电视新闻中心团队等。

这种现象在灿星制作就更为明显。作为一家以新闻理想立身的娱乐节目公司,内部许多核心角色,都是学新闻、做新闻出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以另一种传播方式被践行――看似有冲突,实则更助力。

在节目实操中,采访导演,作为一线的核心工种之一,他们的具体工作,跨界于纪实与综艺之间,并偏向前者。在镜头之外,类似新闻记者或记录片制作人,采访导演要与节目主体进行深入的长时段沟通,围绕着节目主体,挖掘真实的故事,而非编造戏剧的情节。

这里头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甚至于笨拙、真诚与投入,才更是一种有效的“反技巧”的技巧,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沟通、信任与理解,无所谓身份高与低、明星或百姓。

纪实感(新闻感)的凸显,还在于:设计节目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何要设计。比如韩国《无限挑战》今年有一期影响力极大,几位MC在节目中当了一天幼儿园男老师。看起来,无非是反串了常规的“性别化职业”,有很多好笑的点;但背后实则直接打中了韩国社会的痛点。

明星与素人

明星与素人,是现在电视行业讨论真人秀时的焦点命题。对此命题,我们始终有很坚定、清晰的认识:素人至上。

虽然在音乐、舞蹈及其他才艺的选拔类真人秀当中,明星导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宣传推广和节目权威性上。但有持续性的好节目,一定不是靠明星打天下的。明星,可以是绿叶,最佳配角;红花和主角,一定是素人――《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出彩中国人》等节目,反复印证着上述说法。

而在户外真人秀中,明星一定不是绝对的灵药,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毒药。这里头的关键在于应真实呈现明星的素人状态。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明星也是人”。在节目录制时,制作人如果还是把明星当成明星、当成节目中某一角色的扮演者,即便做到极致,也无非是有些意思的戏剧综艺,而不是有意思更有意义的真人秀;但如果在录制时,制作人能够明白“明星也是人”,在节目中通过各种发现和发明手法,在真实情景中逼出明星们的真诚状态,那么,不但节目会变得更接地气、更好看,对于参与节目的明星而言,也是一种正面的形象塑造。

就国内户外真人秀的现状而言,过于看重明星的参与,甚至是只认大牌明星,这不是什么好取向。在看一些电视节目时,恍惚间会觉得:明星们从演电影、演电视剧改为了“演真人秀”!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制作人和明星首先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 “演”只是真人秀的二流、三流表现,“不高级”;双方可以通过节目前期的充分沟通,共同逼近真实、逼出真诚。

目前,在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中,明星嘉宾逐渐能放下“偶像包袱”,放得开、玩得起,这只是“素人化”的第一个层次。内心与外在、节目内与外的真实统一,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第二层次。

迎合与引领

如果从中性而非贬义的角度去理解“迎合”一词,它可以表达为“贴近”。大众传播从业者,在职业姿态上需要迎合受众、贴近受众。引领什么?真正好的真人秀,是能够让观众笑里带泪、笑中有思,除了感触、思考此时此地的社会与生活,也可以打通时空,涉及此时彼地、彼时此地的社会与生活,帮助他们探索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

在笑里带泪、笑中有思的基础上,(投黑马www.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诗与远方的审美高度不是高不可攀。真人秀节目要对抗观众审美疲劳的唯一方式,就是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审美升级。灿星制作内部曾经就真人秀的终极目标进行过讨论,我们认为,真人秀就是要做到真善美!其中的美,就是审美,囊括了纪实感、综艺感、艺术感等要素。

审美的社会价值,除了形塑个体之外,本质更在于规范社会。因为美之本身,就是各种元素之间的和谐呈现,好比黄金分割线、好比音律曲式、好比人与人的默契等――懂得审美的国家与国民,很少是落后的、混乱的。

网址:真人秀的5大基本关系,所有制作人都在思考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82425

相关内容

关于明星真人秀电视节目声音录制的思考
对“明星真人秀”热的冷思考
亲子类真人秀“热”下的冷思考
在线人物关系图制作软件有哪些好用的,人物关系图制作工具
心系他人,换位思考——从日本学校给食制度得到的启发
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背后的冷思考
Python基于network模块制作电影人物关系图
日本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写遗嘱:我不在了大家好好干
小说人物关系图制作app,可以制作人物关系图的app分享
真人秀是剧本还是真感情?四大真人秀人物关系大盘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