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与北斗七星:从星辰神话到天文考古的探秘
从古至今,北极星与北斗七星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坐标。本文将从神话、历史、天文学及考古学的角度,揭开北极星与北斗七星背后的神秘面纱,探讨它们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天文学上的实用价值。
01北极星与北斗七星:古代星象的神话象征与指引作用
根据《万事通·万年历》中的相关信息, 在中国古代,星辰不仅仅是夜空中的光点,它们承载着丰富的神话象征和文化意义。北极星,作为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因其位置稳定且靠近正北方位,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作方向的指引。北极星在古时被称为北辰、帝星等,被赋予了极高的尊崇地位,甚至被认为是群星之主,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星辰的崇拜。在道教文化中,北极星更是由紫微北极大帝执掌,其地位之尊贵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北斗七星作为大熊星座中引人注目的星群,其独特的勺形排列使得人们能够轻易辨认。北斗七星不仅用于判断季节——其斗柄的指向会随季节变化,而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史记·天官书》中,北斗被视为天帝的车子,这与黄帝的别称“轩辕”相呼应。北斗七星在古代文献和神话中也多次与黄帝相联系,体现了星辰与古代神话人物的紧密关系。
这些星辰不仅为古人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时间判断的依据,更在精神层面承载了人们对天地宇宙的敬畏与想象。
北极星是小熊星座最亮的一颗星,距地球约400光年,亮度和位置较稳定, 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因此,自古人们就靠它指引方向。 在我国古代,北极星又称北辰、帝星、紫微星或紫微宫,居于紫徽垣内。 《后 汉书》卷四十八中说:“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它被视为最尊贵的星,为 群星之主。 道教中认为,执掌北极星的神君是紫微北极大帝,他执掌天经地纬, 率领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 全 国许多地区都供奉紫微北极大帝,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星辰崇拜。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中排成勺形的7颗星,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 尾,按顺序依次命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北斗七星的勺柄总是指向北极星,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 长约5倍远,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我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判断季节的方法。汉代曾有书载“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 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在古时还是黄帝的象征。《史记·天官书》中认为北斗为天帝的车子, 这也是黄帝又被称谓轩辕的原因。
02北斗七星与北极星在史前文化中的体现
《天文考古通论》有相关描述, 史前文化中对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崇拜和体现,可以从多个考古发现中得到印证。例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其器形与斗魁相似,猪纹身上的星饰被解读为与北斗七星相关的象征。此外,宁夏隆德县出土的四孔玉器,其形状和孔位布列也与斗魁相吻合,进一步体现了先民们对北斗七星的崇拜和观测。这些考古发现不仅揭示了史前人类对天文的认知和理解,也为我们解读古代神话和传说提供了新的视角。
把北斗七星比喻为七头猪的寓意是什么?人们已不得而知。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天学”中也引用了这则故事,指出“北斗七星在占星术上的意义”。冯时又查到汉代《春秋说题辞》中也有以北斗精质破散为猪的记载。向上追源,论定史前时代一批以猪为主题的艺术品的涵义,即先民们以猪为北斗七星的精灵,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已出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猪纹陶钵(图四九)。这件陶钵作方圆口,口略大于底,如作一纵剖面,形象一似斗魅四星的连线;而整个器形也一似斗魁;陶钵的一侧刻画一头猪,猪的腹部又刻画一个重圈纹,是表示星象的,可以代表斗魁四星。
在宁夏隆德县沙塘镇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采集到一件形制独特的四孔玉器,在当地出土的众多新石器时代玉器中不曾见到,其他地区也不曾见过,经著名玉器专家杨伯达确认,该器形在全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少见,没有固定的名称,遂依据其特征定名为“四孔玉器”(图五一)。从总体形象看,这件玉器正是斗魁的形状,四孔的布列也与斗魁相似。该玉器长25.1、宽17.5厘米,在新石器时代也算是重器了。孔经也不小,0.81.0厘米,表示的是天上的亮星。玉器中部呈墨绿色,边缘为白色;墨绿色近于黑色,古人用为“阴”,白色用为“阳”,合于“居阴布阳,故称北斗”的古说。
03北斗七星与神秘数字“七”的文化联系
《中国古代神秘数字》有相关介绍, 在多个文化中,数字“七”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数字,这种观念很可能来源于对北斗七星的观察与崇拜。北斗七星不仅在夜空中指引方向,还预示着气象变化,因此被许多原始民族崇拜。突厥语民族在接触外来宗教文化后,也开始感知到“七”的神秘力量。在汉族文化中,北斗七星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其重要性体现在可以辨方位和定季节。此外,与“七”相关的还有二十八宿,这是黄道赤道附近的恒星按由西向东方向分成的二十八个星座,每方为七,共分四方,与四象(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相结合,体现了古人对天象的深入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数字“七”不仅在天文学中有重要意义,还影响了人间的文化现象,如七辅、七相等概念的产生,这些都体现了“七”在文化中的神圣和神秘地位。
据民族学家研究,突厥语民族感知“七”的神秘力量,很可能来源于原始人对北斗七星的认识。出于生存的目的,世界上许多原始部落、氏族都极为关注天体,而能在幽幽夜空中指示方向,预示气象的北斗七星,更是使许多原始民族感到神秘并向之顶礼膜拜的对象,印度、朝鲜、蒙古的星宿七老崇拜或传说,可为例证。
在汉族中,对“七星”的认识也远在史前时代。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将它们联系起来,想像为一个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日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日枸。《尚书·舜典》中的“璇玑玉衡”,正是指代北斗七星。在古人的观念中,北斗七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用来辨方位,定季节。
不过,与天象有关的圣数“七”并不只北斗七星一项,还应提到四倍于“七”的二十八宿。
中国古代,素有二十八宿之说。古人将黄道赤道附近的恒星按由西向东方向分成二十八个星座,即二十八宿。由于它们的位置相对不变,就成为观察日月五星(火、水、木、金、土)运转的空间座标。二十八宿每方为七,共分四方。分别为: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業参、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轮。
按照天人交感而对应统一的原则,星象组合中的“七”为人间的文化现象提供了榜样。二十八宿的划分,并非恒星星座的简单分区,首先是前人对天象长期观测的结果。“七政”即“七正”。全句意为:观察北斗七星,以度量日月五星,度量日月五星,也就是考察它们运行所舍止的二十八个星宿。这样,北斗七星,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统统被纳入一个完整的天象数字系统之中。由北斗七星到由日月五星组成的“七政”,在古人观念中,都以北极星为中心。北极星既然象征天子,周围群星自然充当臣属。于是,七辅、七相之说应运而生。
04北极星与北斗七星在现代天文学中的意义
《探索岩石、天体中的科学》一书指出, 在现代天文学中,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具有深远的意义。北极星,差不多正好位于北极的正上方,是地理北极的代表。其独特性在于,尽管它的亮度并非出众,但其位置相对于地球自转的轴线几乎固定不动,这使得它在夜空中起到了一个稳定的参照点的作用。观察者可以通过找到北极星来确定正北方向,这对于导航和天文观测至关重要。
北斗七星,则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由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这个星群在夜空中形成了一个易于辨认的图案,常被用作找到其他星座和恒星的跳板。特别是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指示星”——北斗一和北斗二,通过它们连线并向外延长,可以轻松地指向北极星。这种关系使得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在天文导航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此外,北极星和北斗七星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文化中,它们被赋予了各种神话和传说,成为了人们探索和想象宇宙的重要符号。
北极星差不多正好位于北极的正上方,它代表的是地理北极(与地磁北极稍有不同)。北极星在空中的高度由你所处的纬度决定,离北极较近时,北极星似乎就在头顶上;距赤道较近时,北极星看起来则好像是在地平线上。北极星并不是特别明亮的,但它很与众不同,因为它的位置几乎从不改变,而其它所有的星星似乎都围绕着北极星逆时针绕转。
大北斗七星中。哪一个星旁边紧挨着一颗小恒星呢?答案是北斗六,也就是从勺把末端数第二颗星,较暗的那颗星是Aleor。过去,印第安人用这两颗恒星来测试眼力,他们把那颗较大的恒星称为女人,把它后边的那颗称为婴儿。北极星:将大北斗七星中两颢“指示星”北斗二和北斗一所成的线向外延长,就指向了北极星由于没有其它的恒星围绕着它,所以,虽然它不是很亮,也很容易找到,面对北极星就是面对着正北方向。
举报/反馈
网址:北极星与北斗七星:从星辰神话到天文考古的探秘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81513
相关内容
夜空中指南针:北极星与北斗七星探秘北斗七星中的璀璨明星——紫微星的神话与象征意义
中国神话人物:北斗七元星君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神秘三星系统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均是恒星,它们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北斗七星与紫微垣:星空中的神秘交织》
北极星:从天文学到神话故事的多重解读
北斗星与北极星
北斗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