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和“七七事变”共同教训:对待日军,唯有以牙还牙

发布时间:2025-09-13 02:20

“柳条湖事件”和“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历史上的两个重要节点。柳条湖事件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地点位于沈阳东郊,它也被称作“九一八事变”,从此,东北地区逐渐沦为伪满洲的统治区。而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地点是北京的卢沟桥,也被称为“七七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这两次事件在历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它们都是日军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其次,它们都是“不抵抗主义”政策的恶果,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一荒唐备战思想的必然结果,且都显示出在兵力对比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以失败告终。它们还标志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彻底破产。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它最真实地反映出过去的教训,也为未来提供了警示。当我们回顾“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时,许多人会产生一个疑问:同样面对日军的挑衅和侵略,为什么东北军选择了不战而退,而29军却能够勇敢抵抗?

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事变”,日军都是精心策划的。作为一个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方的文明开化也得益于隋唐时期两国的交流。甚至在武汉疫情期间,日本援助的物品上写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之手。然而,自唐代以来,东瀛多次尝试通过武力扩张,但每次都以惨败告终,如唐代的白江口之战,元代的元日之战,明代的抗倭之战以及万历朝鲜战争。然而,进入近代,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清廷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随后的日俄战争中,日本进一步巩固了在东北的势力,并开始驻兵。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发生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的死让原本强硬的东北军丧失了坚强的领导,而“中东路事件”又让张学良在苏军的打击下失去了自信。在中原大战中,张学良支持蒋中正,帮助冯、阎、李等联军获胜,随后“东北易帜”实现了“大一统”,但张学良与蒋中正的关系表面和睦,实则暗藏裂痕,使得日军在“柳条湖”事件中敢于有所行动。

“七七事变”前,形势也类似。宋哲元与蒋中正各怀心事,彼此并无完全的信任。当时,宋哲元的29军驻守在察哈尔、热河、北平和天津,日军的入侵必然会经过这些地方。尽管29军兵力达到8万人,但附近的东北军和晋绥军加起来也有15万人,而日军只有1.4万人,另外还有4万伪警察部队。

回顾“九一八事变”,尽管东北军北大营的8000人奋力抵抗,但仍未能抵挡住日军700人的进攻。16.5万东北大军最终也被2万日军吓退,最后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土地和资源。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背负了不抵抗的骂名,其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日军早有准备,背后策划“柳条湖事件”的是中国通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这两人曾是张作霖和张学良的座上宾,后来他们也参与了“七七事变”的策划。其次,日军的兵力、素质、装备和技术战术水平在当时堪称世界一流,他们早已为这场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包括舆论宣传、兵员调配、物资储备、情报收集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周密。第三,尽管东北军武器装备先进,且兵员素质在国内领先,但与日军相比,实力差距还是十分明显。东北军在与苏军的交锋中已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日军的攻击,胜负结果几乎是注定的。第四,面对日军的步步逼近,东北军中不少将士是有抵抗意愿的,但张学良的“大哥”蒋中正一贯主张“借刀杀人”,对日军入侵的态度模糊不清,这也导致了东北军对抵抗失去了信心。最后,尽管张学良心中怀有“家仇国恨”,但作为29岁的年轻人,他并未继承父亲的雄心壮志和霸气,最终只能选择不战而退。

相比之下,虽然宋哲元的29军也面临类似的困境,但他们选择了坚决反击。29军的勇敢抵抗,既源于华北地区一旦被日军占领,整个中国都将陷入危亡的深重局势,又因29军有着“宁可抗日死,不做亡国奴”的坚定决心。首先,与装备优良的东北军在“中东路事件”中被苏军重创相比,29军在两年前的“长城抗战”中因“喜峰口大刀队”而扬名立万,打出了国人的信心。其次,29军的战斗精神也十分顽强,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以及许多师团领导都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决心。第三,七七事变初期,虽然宋哲元等人希望通过和谈解决危机,但日军的全面进攻打破了他们的幻想,最终,29军展开了绝地反击。第四,虽然在“九一八事变”中北大营的官兵也曾有过反抗,但由于被上级制止,未能形成有效的抵抗。而在卢沟桥,金振中的3营从一开始便获得了最高指挥官的授权,能够更加坚定地进行抗战。

然而,尽管29军英勇抗战,他们依然未能抵挡住日军的压力,最终以撤退告终。28日,蒋中正发表了《庐山讲话》,对抗战进行了动员,而29军在经过长时间的抵抗后被迫撤离,未能实现“驱逐鞑虏”的目标,这令人遗憾。

回顾卢沟桥事变,有几点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铭记:首先,和虎视眈眈的日军搞和谈与和平相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其次,无论是军队还是国家,都应牢记孟子的教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三,一支军队若要保持战斗力,必须坚持官兵平等的良性制度,杜绝腐败。最后,只有在大熔炉中才能重生,29军的抗战最终由何基沣和张克侠在贾汪起义中重新点燃,吹响了淮海战役的号角。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教训深刻,它们提醒我们,只有建设强大的军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期和平与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九一八”和“七七事变”共同教训:对待日军,唯有以牙还牙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79602

相关内容

七七事变和九八一事变区别:探究不同,两次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七七卢沟桥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的关系
抖音兔子牙和七鹤大人是什么关系,兔子牙上快乐大本营哪一期?
sorry咯,以牙还牙是我郦家祖训
七七九九,唐僧取经之路有何来头?
谈谈明星日常,罗志祥坐着上厕所,他却要一天刷七八次牙
西班牙人对阵巴塞罗那:争夺关键三分的西甲联赛对决
《姜子牙》电影小九转世了吗? 姜子牙四不相是什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说课稿
宁波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宁波书城校区我的秘密花园右脑训练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