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说,“十四五”时期,按照“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工作目标,我国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向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和服务更加贴近居民群众。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省域内人口较多的地市和基层延伸和下沉。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已达到109万所,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
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实施“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的服务方式,促进化验检查结果互认。截至今年8月,全国有338个地市(州、盟)互认医学检查化学项目超过200项,县域医学影像、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及中心药房已经普遍建立。全国81个城市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正在试点推进中,2199个县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的医疗人次数达到3600万,比2020年增加了46%,群众上下转诊更加便利。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门诊候诊时间缩短。5500多家医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推广到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服务。试点开展免陪照护服务,400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居民提供上门护理服务项目,项目内容多达60多项。互联网医院发展到3756所,2024年互联网医院诊疗人次达到1.3亿,极大方便了百姓看病就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余艳红介绍,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覆盖率已经达到96%,不少县级中医院牵头组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约90%开设了中医临床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都建设有中医馆,形成了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人群,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健康老龄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聚焦“一老”,推动老年健康服务再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国设有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到6151家,占到综合医院总数的84.6%。在优化服务方面,推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已经在94.4%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了老年人“绿色通道”,并设立医务社工帮助老年人就诊。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
聚焦“一小”,努力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全国设置3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6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儿科专科联盟建设,带动提升儿科重大疾病、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水平。绝大多数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可以提供儿科服务,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儿童常见病诊疗服务。截至2024年底,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的数量达到24.39万人,比2020年的16.34万人增长了49.3%;每千名儿童床位数达到2.47张,比2020年的2.18张增加了13.3%。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通过支持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托育机构、用人单位办托、托幼一体服务等,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各地通过实施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降低托育服务价格,为群众提供普惠托育服务。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6%。到2024年底,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1个。
“十四五”时期,出生巨大儿的发生率实现了五连降,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由5年前的10.4%下降到9.7%。我国儿童营养状况持续改善,6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下降到4.5%,低体重率下降到1.4%。6—17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2.1厘米和2.2厘米。
中国特色现代化疾控体系初步构建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疫情风险,推动实施惠民利民举措。
严守公共卫生底线,创造健康安全社会环境。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快速发现、及时处置新发突发传染病和霍乱等传统传染病疫情;有效控制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局部疫情,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全力做好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历次重大地震、洪涝灾害等均实现灾后无大疫。
控制重点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成功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全国结核病发病率、肝炎感染水平持续下降,艾滋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全国层面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重点寄生虫病发病水平也降至历史最低。
实施惠民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优化调整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开展脊灰疫苗补种。今年国家还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女性健康。在全国推进电子预防接种证建设应用,鼓励地方推出分时段预约、周末接种、特殊人群上门接种等政策。
“十四五”是国家疾控体系系统重塑、快速发展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改革完善疾控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特色现代化疾控体系初步构建。监测预警更加灵敏。传染病监测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机构、2.8万家发热门诊和1041家哨点医院。监测渠道从发热门诊、哨点医院,拓展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病媒生物和城市污水监测站点等。
(责编:刘敬、孙娜)作者:本报记者 白剑峰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78750
相关内容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发布,无业/失业/退休人员的抑郁水平最高
一克商评|普及健康知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发布,学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合理膳食享健康(加强健康知识宣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擦亮“健康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五厂持续巩固提升健康企业建设纪实
环保及公用事业周报:多地发布“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振新能源发展信心
檀健次五年规划:从多元角色到国民艺术家
国家卫健委: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中英人寿发布2024年报:稳健增长与价值深化的高质量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