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的友情观:不混圈,不凑局,只交真朋友
娱乐圈是个名利场。今天好兄弟,明天变路人。热搜上明星们亲热互动,转头可能就为资源“互撕”。这种表面热闹、背后疏远的“塑料友情”,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一个人,好像始终和这种氛围格格不入?
他就是靳东。他的朋友圈,似乎总是那么几位“老面孔”,低调,长久,而且坚固。
那么,他是怎么看娱乐圈这种“塑料友情”现象的呢?他又是如何做到的“独善其身”?
一、 “塑料”的本质,是价值观不同
靳东从来没公开抨击过“塑料友情”这四个字。以他的性格和修养,他不会用这么尖锐的词去评价一个现象。
但他的所有行为,都在无声地表达他的态度。
他曾在采访中透露过自己的交友准则,核心就是 “真诚”和“价值观一致” 。他说,交朋友要看对方是不是一个“真”的人。
这话听起来简单,放在娱乐圈里,可太不简单了。
所谓“塑料友情”,本质是什么?是利益捆绑,是流量互换,是场面上的表演。今天需要热度,就组个CP;明天有新剧要上,就来个“世纪同框”。这不是交朋友,这是在经营“人设”和“业务”。
靳东的“轴”就体现在这里。他好像不愿意去经营这些。他的社交账号,很少见到和谁的商业互吹。他的朋友圈,你看不到突如其来的“秀恩爱”。
因为他心里清楚,真朋友,不是秀出来的,是处出来的。价值观不同,追求不同,硬凑在一起,演员出身的他们演得累,观众看得也累。何必呢?
二、 用“老派”的方式,守护“过硬”的交情
那靳东是怎么交朋友的呢?他的方式,挺“老派”的。
第一,靠事上见。 你看他和胡歌的友谊。从《伪装者》结缘,这么多年下来,没见他们天天在微博上互动。但胡歌遇到事业瓶颈出去流浪时,靳东是那个真正会为他担心、打电话联系他的人。这种关心,是私下的,是默默的。这才是真朋友,不是在风口上为你欢呼,而是在你需要时为你撑伞。
第二,靠时间熬。 他的好朋友,很多都是合作过多部戏的同事,或者是话剧舞台上的老搭档。比如演员李佳,还有他话剧圈的伙伴们。感情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专业碰撞和日常相处中磨出来的。就像熬一锅好汤,火候到了,味道才醇厚。而不是像泡一碗方便面,开水一冲,三分钟就熟,但吃完也就忘了。
第三,靠专业连。 他欣赏专业、敬业的人。能和他成为朋友的,首先得是他职业上尊敬的人。这种因专业能力而相互吸引的友谊,本身就比因利益而聚的关系要牢固得多。因为利益会变,但对专业的尊重和共鸣不会。
你看,他的方式一点都不时髦,甚至有点“笨拙”。但恰恰是这种“笨拙”,过滤掉了那些浮于表面的“塑料”关系,留下的都是经过检验的“过硬”的交情。
三、 独善其身,是因为心中有“底”
很多人可能会说,靳东敢这样,是因为他成功了,有地位了,有选择的资本了。
这话只对了一半。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内心有自己稳定的核。他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他的成就感,不来自于热搜上的虚名和流量,而来自于塑造一个好的角色,演好一台好的话剧,守护好一个幸福的家庭。
正因为有了这个“底”,他就不需要靠那些虚假的热闹来证明自己,不需要用庞大的“塑料”朋友圈来彰显人缘。
他不会去批判“塑料友情”,因为他理解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但他会用行动选择远离这个游戏,自己另开一桌。桌上坐的,都是能说真心话的老友。
这给我们普通人什么启示?其实也一样。我们身边何尝没有“塑料友情”?同学群里吹捧,酒桌上称兄道弟,回头可能连个忙都帮不上。
靳东的做法告诉我们:与其抱怨环境,不如守住自己的标准。 朋友不在多,而在真。减少无谓的社交,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人,自己会舒服很多。
所以,靳东如何看待“塑料友情”?
他没用嘴说,却用行动做了最清晰的回答:不置评,不参与,不迎合。
他像一棵树,默默地长自己的枝干,只与志同道合的树木根须相交,而不是追逐风中的浮萍。
他的朋友圈或许很小,但足够坚实和温暖。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高级的活法吗?
你是否也厌倦了生活中的“塑料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故事。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说出了你的心声,别忘了点个“在看”,分享给你的真朋友们看看。
举报/反馈
网址:靳东的友情观:不混圈,不凑局,只交真朋友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74226
相关内容
靳东不和“塑料朋友”浪费时间:3个交友硬标准,戳破社交真相靳东手撕娱乐圈的友情「塑料花」
王鸥不愿和女明星交朋友,为什么和靳东王凯胡歌倒成了哥们?
说到胡歌,就不得不提他与好友靳东的深厚情谊
别猜了!靳东最亲的不是明星,是这两类“圈外人”
靳东生日整个娱乐圈只有朱军公开祝福, 靳东人品真的很差?
“我要贷200万给男朋友‘靳东’拍戏”
王鸥靳东刘敏涛的友谊:娱乐圈中的真情流露
靳东:娱乐圈老干部的情史!
靳东与胡歌:娱乐圈的真友情,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