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又上热搜了,不过这次不是演戏、不是恋情,也不是“油”出了圈,而是考上博士了!另一位是《爱情公寓》里“陆展博”金世佳,也榜上有名。
为啥这些光鲜亮丽的演员,突然对“读博”动了真心?难道是流量不够用了,要靠学历镀金?还是风向变了,娱乐圈也开始讲“文化自信”?其实,这背后远不是一纸学历这么简单。
早在2022年,国家教育部就对艺术类研究生教育做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原本混在一起的艺术学科,被细分成音乐、戏剧、影视、设计等六大类,专博层级也正式上线。这相当于给艺术圈打了一针强心剂:你不光可以演戏、唱歌、办展览,还能一路读到博士,成为体制内认证的“高级人才”。
艺术专博不同于学术博士,它不看你论文写得多牛,而是看你舞台上有没有真功夫、作品有没有实绩。这就是为演员量身打造的赛道。考试难度比传统博士小,但对经验、奖项、作品要求高——说白了,干得出色的艺人,天然比别人更有优势。
所以黄晓明和金世佳杀进复试,不是走了什么捷径,而是把演艺生涯“升级”成了一纸通行证。
黄晓明的奖项数一数,一堆金鸡百花华表影帝加身;金世佳也不差,虽然奖不多,但在话剧舞台上表现活跃,实践经验不输同行。这两人,别说过复试,只要不“划水”,拿个博士证真不难。
娱乐圈变天:学历不是终点,而是入场券
但事情到这,还远没完。你有没有发现,过去“学历焦虑”是普通人才有的病,现在连明星也开始“内卷”?林更新、靳东、央视主持人龙洋、刘阳、靳强,已经在博士的赛道上冲刺。这不是什么潮流,而是一种信号:娱乐圈正在悄悄变天!
过去,演技靠脸,机会靠运气,有个绯闻、上个热搜就能爆。可现在,资本风向换了,舆论口味变了,谁还敢只靠流量混饭吃?政策对演艺行业管得越来越紧,影视寒冬一来,没实力、没口碑的明星只能靠边站。而有学历、有专业、有作品的艺人,正成为新一代“香饽饽”。
读博,是他们为将来铺路。想当老师?学历得过关;想办公司?理论也得硬;想继续在圈里混得稳?那更得有文化底气。甚至,有朝一日转型幕后、从政、搞教学,有没有博士头衔,那就是天壤之别。
别觉得他们只是装样子。你以为拿个博士就轻松?黄晓明和金世佳是以“同等学力”考进去的,得补考政治理论和两门专业课,全是笔试,不认真准备想都别想过关。考完了,还有面试要应对。而这套流程,是按照国家标准走的,谁都不能糊弄。
其实,学历只是一个起点,背后真正较劲的是身份和方向。在新时代的文艺圈里,“高知”正在取代“高颜”,学历带来的不只是牌面,更是机会、资源和未来。
看清楚了吧?这是一场文艺圈权力结构的再洗牌!谁能在这轮升级中站稳脚跟,就意味着能在未来十年里拥有更多主动权。而你,或许还在笑他们“油腻中年人考博士”,可当这些人拿着学历、资源、人脉三位一体杀回主流时,你会发现,他们玩得,是一局大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