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七惠《碎片》:亲情关系中深爱与怨怼,需要在勇敢面对中和解
这是青山七惠在《碎片》里的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描写了一个女大学生桐子,因机缘巧合与并不喜欢父亲独处采摘樱桃的旅程。旅途中通过桐子对父亲碎片化的观察,也引出这一家人碎片化的生活轨迹。这场采摘樱桃旅程不仅化解了桐子对父亲根深蒂固的不满,也拉近了她与父亲十几年生分的感情,他们的感情在旅行中也得到了修复,并且生疏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碎片》在2009年荣获了第35届川端康成奖,也使青山七惠成为有史以来川端康成奖最年轻的得主。
桐子碎片化的回忆,表面看是对父亲的不满,实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桐子对父亲的印象一直不好,作者青山七惠用了第一人称“我”将对父亲主观的感受以及对过去不美好的回忆串起了诸多对父亲的不满与轻视的记忆碎片。
马球杉紧紧贴在爸爸瘦弱的上身,从他那制服短裤下头露出的小腿,显得孱弱不堪,仿佛用脚尖随便一踢,就能把踢到在花坛上似的。这句话看似是桐子云淡风轻般回忆瘦弱的父亲,而背后却饱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桐子嫌弃瘦弱的父亲,她对父亲孱弱不堪不仅有种轻视感,而且字里行间对父亲的现状由衷的厌恶以及无可奈何;第二层含义是桐子对父亲没有任何的尊重和尊敬。这从“随便用脚尖就能把父亲踢到花坛去”,可以看出满屏都是对“没用”父亲的厌弃。
从桐子对父亲的态度上,也能理解当桐子得知要与父亲单独出行采摘樱桃时的抵触心,桐子对与父亲的独处不仅郁闷,而且觉得相当倒霉。
由此可见:桐子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融洽。因为两个人单独呆在一起时,不仅没有像其他父女间的促膝长谈,反而两个人都无话可说。
身子干瘦、脸色苍白的爸爸和晒得黝黑、体格健壮正在上高中的哥哥扭打在一起,就好比幼稚园小朋友在挑战高大威猛的相扑选手。桐子永远也忘不了年幼时的这一幕,自打亲眼目睹父亲的“不堪”后,桐子对于父亲这个人早已没了兴趣,甚至觉得他不配做自己的父亲,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名字和代号而已,有的只是对孱弱父亲的怜悯心和轻蔑感。
其实,桐子跟父亲之间的隔阂,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因为双方的性格不同造就。但通过桐子碎片化的回忆可以看出,她对于父亲的不满更多是嫌弃父亲没有男子汉的气概,也缺乏男子汉的强悍,她认为这样弱的男人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但从深层原因分析看,实则是桐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对于桐子来说,她希望父亲能像大山、大树一般存在,是家里的核心与顶梁柱。但过度柔弱的父亲以及过分沉默的性格,一丁点儿也不能给桐子任何安全感和依靠感。所以桐子才会滋生“我为什么要有这样差劲父亲”的怨怼之心。
正是因为父亲没有给桐子足够的安全感和踏实感,她才会对父亲“事不关已”的态度,甚至内心深处有着深深的鄙视和无奈。
桐子在父亲两次助人为乐触动下,展现了对父亲差劲印象的改观
爸爸倏地站起来,赶过去扶起腿脚颤颤巍巍的老太太。我坐在原地没有动,目睹爸爸动作如此敏捷,使我受到了小小的刺激。这是桐子目睹父亲第一次有着如此麻利的动作,也是第一次目睹父亲帮助别人。更是引起桐子对父亲的第一次触动,甚至对父亲的一贯不太好的印象稍微有了改观。
因为桐子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帮过自己或母亲,也没有见过父亲有如此麻溜的瞬间。在她眼里,父亲一直都是谨言慎行,除了性格温和,半点优点都无法从他身上再找出来。
在桐子的观念中,父亲一直是个没有主见也没有特点的人。从来没有男人味,也没有父亲该有的威严。正是因为对于父亲,桐子特别反感,所以她找男朋友时依据的标准与父亲完全反着来。比如只对爱说话、特别阳光、有男子气概的的男性有好感。
而桐子对于父亲印象的再次颠覆,是从父亲帮助游客采摘樱桃时,不仅没有表现丝毫的不耐烦,而且表现得非常绅士风度,这令桐子十分的好奇,也这是桐子第二次被父亲的举动所触动。
看着爸爸像个男子汉似的帮助别人,就仿佛见了突然说出人话的猫狗一样。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残忍和不堪,按说本不该是女儿对父亲的感触。而实际上他们之前的关系就是如此紧张和不堪。从侧面也说明了桐子是父亲的厌弃是骨子里的,也可以说她对父亲的关系曾经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只是在这场独处的旅行中,通过父亲两次热心助人的举动使得桐子对父亲的成见逐渐减少,甚至尝试打开心扉去与父亲沟通。桐子也主动告诉父亲,其实父亲很无趣,而且没劲,还超级没有个性,而父亲只是哈哈一笑,表示女儿可以当自己不存在。
一个父亲对女儿卑微到这个地步,稍微有点很心酸。甚至会觉得这位长相不帅,能力也不强,沉默寡言又被女儿厌弃的的父亲有点可怜。不过庆幸的是桐子并没有对父亲冷嘲热讽,而站在父亲的角度上,提出建议希望父亲能有所改变。
由此我想起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子女对父母是怎样的,但父母对子女都是百分百的宽容和体谅。当遭遇子女嫌弃时,大部分父母的选择都是相似的:不让没用的自己给孩子添堵和麻烦。
值得欣慰的是,桐子对父亲讲出心里话时,也逐渐念起父亲也会整理餐桌、修理椅子,穿着一成不变的灰色衣服,八点钟离开家的身影亦是风景。也可以说为这些碎片化的回忆,唤起桐子内心的温情,当这些碎片化的记忆不断浮现时,桐子发现之前憎恶的父亲原来也没有那么一无是处和面目可憎。
通过桐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内心有不满和隐忍,逃避只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尴尬和糟糕。只有说出自己真实想法,才能客观面对事实,进而去解决矛盾。
桐子哥哥碎化片的感情,鸡毛蒜皮中蕴含的是人间烟火气息
在《碎片》中作者还描写了桐子哥哥与妻子里加子的关系,他们的婚姻生活也充满了碎片化的痕迹。
桐子哥哥与里加子结婚四年了,但总是隔三差五吵个架,然后妻子开始离家出走了两三天,进而两人再和好如初。
这对小夫妻的性格也有很大的不同,桐子哥哥性格有点孩子气,而妻子里加子则是个冰山美人。有意思的是两个人剑拔弩张后选择分居时,桐子哥哥每天还心情愉快的给妻子煲电话粥。
里加子提出:如果两个人有矛盾和冲突时,就选择分居。而且把分居期限提前定好,有时定为三天,有时定为一周或两周,但最长也没超过两个月。里加子把分开时间戏称为“休息期。”
从两个人碎片化的感情相处中,也反映出桐子哥哥和妻子很恩爱,对待感情也很理性。比如说当他们知道感情或情绪出现问题时,会用冷静和理智的方式去搁浅和缓冲。
同为一家人的桐子哥哥和桐子明显在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桐子来说,她秉承着“非爱即恨,非黑即白”的观念去处理问题,而桐子哥哥则会用圆润和让步的方式将遇到的问题一一化解。
从他们对问题处理方式上的不同,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经验:没有一帆风顺的感情,也没有按自己绝对意志力为衡量标准。就如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传递的理念一样:获得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种,双方认同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只是你坚持的未必就一定是对的,放弃的也未必就一定是错的。
所有的对错,都要交给时间,都需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寻找答案。有时候争吵、怨怼、不满也是生活中的调味剂,甚至说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生活更具备了烟火的气息。
生活的真相,不过碎片化生活的不断升级
无论是文中的桐子是带着摄影老师布置的作业寻找“碎片”而踏上的旅程,还是桐子哥哥与妻子的婚姻。都不过是逐渐与生活达成和解后的升级版生活,而这些所谓“碎片化”不过内心所感知到的爱与感动。
这也告诉我们处理感情问题的一个方法:凡事都要正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条件反射般去逃离。
理想的生活一直很美好,但现实的碎片化生活一定有各种不如意。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在不完美中学会平衡,学着接受和爱,这是解锁幸福的密码。
正如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而让我们充满感激和幸福感的不过是升级版的碎片化生活。
网址:青山七惠《碎片》:亲情关系中深爱与怨怼,需要在勇敢面对中和解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70139
相关内容
张惠春重返歌坛,谈起以往事情,只愿做孩子心中最勇敢地母亲张一山李沁恋情曝光勇敢面对流言蜚语,公开秀恩爱
1976年的山口百惠,妈妈、山口淑惠和三浦友和,是她心中重要的人
铁粉变黑粉:勇七夫妻“塑料情谊”大翻车真相
孩子上高中了,同学关系需要Ta自己学会面对和处理
山口百惠初恋在中学,与三浦友和“通电话”,看不到脸很焦虑!
43岁明星勇敢面对家庭阴影,终与父亲实现和解
于月仙和赵本山是什么关系(于月仙和赵本山恩怨)
阿娇离婚竟和罗志祥有关系?在闺蜜周扬青的鼓励下勇敢摆脱渣男
面对叛逆期的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需要注意四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