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卫、狄龙邵氏双子星的缘起,以及对港影圈的影响
“邵氏双子星”出自1970年电影《报仇》,原始预告片宣传语“一夜之间,双星交辉”。也开启了港影双雄双男主的时代。
1970年电影《报仇》,原始预告片宣传语,一夜之间,双星交辉
姜大卫从小童星,1966年从事龙虎武师,1967年在《金燕子》因为漂亮的替身动作被张彻注意,加入张家班龙虎武师。狄龙1968年考入邵氏南国实验剧团第八期训练班(据二人所言,姜大卫是负责面试的主考官之一,有可能姜大卫负责武术身手面试)。
1968年他们首次同框,是在王羽主演《独臂刀王》演出, 姜大卫作为龙虎武师,正派反派交替的死了一次又一次; 狄龙作为邵氏演员新人亮相(艺名为谭荣)完成首次死亡。
1968年底,姜大卫被张彻挖掘由龙虎武师改签约邵氏演员,狄龙首次主演电影《死角》,姜大卫为男二。戏外,按照姜大卫的说法,两人一见如故,“ 打从拍「死角」起,俩人就完全以「死党」姿态出现。后来他拍他的「鹰王」,我拍我的「游侠儿」,虽然拍的戏不同,可是还三天两天地碰一次头,出去疯一阵,或者是关起房门躲在屋里鬼扯一通。“
两人合演的第二部电影《保镖》为情敌关系,姜大卫为救狄龙腹部中枪而死。
1968年底至1976年,两人合演了26部电影, 或为亲兄弟或结拜兄弟或死党或一见如故朋友或战友或情敌或亦敌亦友等,其中 结局10部双死、4部姜亡、2部狄亡、9部双生。26部电影中,仅在1976年《海军突击队》,同剧不相识且未同框。
1984年《上海滩十三太保》浪子叶不凡和教头为结拜兄弟却未同框、1989年《义胆群英》十几年老友亦是最后一次在电影里同框。
自1976年之后,二人同片客串的只有4部电影(同片不同框),楚原导演的1977年《三少爷的剑》(尔冬升)、刘家良导演的1988年《老虎出更》(周润发)、1991年《豪门夜宴》、李仁港导演的2003年《少年阿虎》。
【狄姜】生死在一起,哪怕会分离,也要努力!_哔哩哔哩_bilibili
【【狄姜CP】不顾一切地爱吧|狠狠-哔哩哔哩】
张彻导演: “我在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呢,就不想走旧的路子,那么这样子就回头从中国传统里面找,在中国传统里面,从来就觉得英雄,应该是不注重女色,并且以男性情谊为主,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人的最高理想一直就是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这是男人的最高理想。”
古龙“不是张彻”中关于友情有一段文字:多年的朋友,患难与共,到后来一定会有爱,绝不是同性恋那种爱,而是一种互相了解、永恒不渝的爱。
徐克:在张彻的电影里,大家都识英雄、重英雄,只要交上了朋友就可以为对方作出牺牲。他的电影里都是在讲义气,这和我们的电影正好相反,因为现在的电影都是在讲爱情。现在很多制片人认为电影里只有爱情才能卖钱。但其实,张彻这样的电影才能把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得更高。
可以说在姜大卫、狄龙双生电影之前,华语电影基本是围绕着爱情、母女(子)、父子(女)等关系展开故事情节,就算是《边城三侠》这种3男主的电影,友情线也是点到即止、爱情线则占比更重。而姜大卫、狄龙一开始也并不是以友情、兄弟情为主基调的,他们第一部电影《死角》,姜大卫饰演狄龙好友,出场20多分钟;第二部《保镖》则是双男主,情敌关系。张彻(导演)、倪匡(编剧)是根据演员本人的情况来量身定做剧本及角色的 ,某种程度上,银幕上两人无论是兄弟、朋友一见如故这种情节设定,是根据姜大卫、狄龙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来设定的。
(2024年)狄龙:我们二人是"商业"的,我们的关系很友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辆摩托车,我们会骑着它们从一次地方到另一次地方。我们不断地互相挑战,拍摄结束后的晚上,我们一起喝酒。我们讨论,去了俱乐部。但无论如何,如果我们的关系不是那么好,它就会出现在屏幕上,我们就会彼此疏远。我们的关系很好,有人说我们是两个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有人怀疑我们是不是有点同性恋。
————————————————————————————————————
关于张彻导演
2002年张彻导演获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颁奖人许冠文说“那时张彻的名字以我们来看,是上帝一样”。香港星光大道,张彻简介:1967年凭《独臂刀》掀起新派武俠片热潮,开创以男星挂帅的阳刚路线,一改以往女星为主导的局面,影响至今。《张彻纪念展》2002 年 12 月6日在资料馆群英会,畅谈张彻及其主要在邵氏时期的作品。 认为张彻的电影同时有过渡与开创的重要性。形容张彻是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他既有远见,亦重视人才。他从来不只是一个导演,而是一位影响整个电影工业的 trendsetter(缔造潮流者)。
吴宇森:张彻那个年代的电影工业其实是一个重女轻男的时代。那时候男演员的标准都很简单,只要长得高大漂亮,会不会演戏都不重要。 ... 张彻导演一开始就把所有标准改变了,创立了新派武侠,让电影重新变得阳刚。张彻的电影让我很入迷,开始崇拜古今中外的侠客精神,对革命志士、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有牺牲精神的人非常敬仰。我所崇尚的精神都在张彻的电影里找到了。
吴宇森:张彻做人方面也是非常优秀的。有一样事情令我很佩服:张彻爱才。一个年轻演员只要有才华有天分,张彻就会为他量身定做一个剧本,或者设计一个角色,用很多方法衬托人物性格。在他眼中没有怀才不遇,只要有才,他都会让这些才能表现出来。张彻也很会创造偶像,设计演员的造型、动作、表演,都会很照顾这个演员的才能,为他而设计。让我感触很深的是,现在没有多少人会去照顾年轻人。有人问我现在电影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就是缺乏真正的偶像。像当年的姜大卫、王羽、傅声……那样有光彩的人物,现在没有了。现在的做法都是急功近利的。很少会为一个有潜质的演员去花费功夫。不会在造型上、戏路上,为演员的才华设计角色。
陈可辛:张彻奠定了整个香港电影以后的男性形象,我觉得这个很重要、非常重要。其实真的作为电影的技术或者是电影的学术,胡金铨、李翰祥贡献更大。但是我觉得作为流行文化,作出最大贡献的一定是张彻。张彻的主角是那种完全的流行偶像派。香港第一个明白怎么做男性偶像、怎么把这个英雄推出来做出来、做出最大贡献的导演也是张彻。
徐克:我觉得张彻走的是一个很突破、很创新的路。…张彻导演的作品有时候会让你感觉可以是世界的,不光是中国的…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看张彻导演的电影,就是连他镜头怎么用,我们都差不多很熟悉。姜大卫出场位怎么样啊,狄龙出场位怎么样啊,音乐是怎么样啊,我们基本上很熟悉的。…《英雄本色》的原型是龙刚的同名作品,但贯彻了张彻的精神气质。…其实我们拍出来的东西是张彻的元素…我们在延续张彻导演的一种精神和气质。
徐克:对于张彻导演,徐克认为他厉害的地方是对不同元素的包装,“《独臂刀》不但拍出了阳刚之气,还有流行文化的元素,音乐和电影整体感觉很年轻化,不是之前电影的老腔调。张彻《独臂刀》之后导演的电影,把武侠元素又放到时装片、歌舞片,他把武侠元素变成不同的包装,将武侠去跟流行文化结合。..他创新的电影手法给观众体验完全不同的世界,很多人是被他影响,对电影产生了强烈兴趣,无论内在的情绪,还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蔡澜:因为他导演的每一部戏都赚钱,多多益善,三人献计,创造出“联合导演”的方案:张彻挂名,由桂治洪、孙仲、鲍学礼等年轻一辈导演去拍,张彻只看毛片,决定戏的好坏,是否要重拍等等,后来演变为监制制度,和执行导演的制度,影响至今。
摄影镜头等创新:1967年,电影《独臂刀》上映,导演张彻在影片中革新性地使用手抬摄像技术,配以凌厉剪辑,呈现出一种明快酣畅的打斗节奏,《独臂刀》成为首部突破一百万元票房大关的港产电影,张彻以赤膊见肉、刀剑见血,开创了一个新的电影武侠时代。张彻还是首位将慢镜头运用于电影的华人导演(现在滥用慢镜头的导演最应该去学习一下什么时候才应该用慢镜头)。
网址:姜大卫、狄龙邵氏双子星的缘起,以及对港影圈的影响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67761
相关内容
狄龙姜大卫,香港基圈...“大侠”狄龙:曾是邵氏一哥,与姜大卫决裂,一生只爱一人
荧幕双生子“狄龙”&“姜大卫”
邵氏双子星狄龙和姜大卫,从生死之交到形同陌路,各种恩怨情仇!
邵逸夫捧红狄龙姜大卫 保守错失李小龙
姜大卫谈狄龙
曾是邵氏黄金搭档,张彻左膀右臂,狄龙姜大卫为什么会分道扬镳
邵逸夫捧红狄龙姜大卫 因保守错失李小龙
狄龙和姜大卫怎么了
姜大卫罕谈与狄龙的关系,影坛兄弟情变奏:姜大卫与狄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