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汉学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
9月6日,“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汉学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广州石牌校区开幕。本次会议旨在以学术为纽带,搭建中日文化交流桥梁,汇聚两国学界智慧,为以汉字文化圈为代表的东亚文明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次研讨会由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东亚学术综合研究所和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文学院、日本学院联合协办。来自日本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二松学舍大学、立命馆大学、福冈国际大学、久留米大学,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的40余名学者参会。
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杨杰主持。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东亚学术综合研究所所长町泉寿郎、暨南大学日本学院院长童盛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程国赋先后致辞。
夏泉指出,本次研讨会既是对源远流长的中日文化交流的致敬与延续,更是在百年变局下,为东亚文明传承寻找新路径、凝聚新共识的重要实践。町泉寿郎期待研讨会成为推进双方学术合作的契机。童盛强表示,日本学院将持续为中日文化深度合作搭建平台。程国赋介绍,协同创新中心重视海外合作,本次研讨会是中心举办的第3场国别和区域专题学术会议,中日在汉籍与汉学研究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学术报告环节,研讨会围绕四大主题展开:
第一场“海外文献专题”报告由中山大学黄仕忠主持、暨南大学李莉薇评议。大阪大学久保山健介绍“怀德堂文库”整理、保存与电子化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多友探讨汉文汉典在东亚主要国家的传播及影响,町泉寿郎剖析19世纪欧洲东方学与广州舶载汉籍关联,明治大学樱井智美对比中日所藏明本《事林广记》。
第二场“日本文艺创作与中华渊源”报告由暨南大学陈广恩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肖丹评议。早稻田大学冈崎由美分析江户时代小说与绘画中的中国形象,左鹏军考论森槐南传奇戏曲创作及其与中国文人的交往,大阪大学浅见洋二探讨中国诗学中的“法”及其与日本诗学的比较,福冈国际大学海村惟一分析日本五山文学中的“梅”意象(由海村佳惟报告)。
第三场“中日文化比较与人文交往”报告由左鹏军主持、暨南大学司志武评议。二松学舍大学王宝平探讨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与日本学人的互动,竹下悦子以“开花”意象分析中日文化情感共鸣与差异,久留米大学海村佳惟剖析村上春树文学中的多元文化精神,立命馆大学汤浅邦弘梳理怀德堂信息网与中井竹山的经世思想。
第四场“中国文人与文学的东渐”报告由冈崎由美主持、暨南大学周仕敏评议。暨南大学李莉薇分析近代中日戏剧交流与日本的京剧史研究,早稻田大学陈璐探讨日本明治时代知识人对陶渊明隐逸思想的接受,吴肖丹解读日本江户时代《西汉演义》绘本图像的生成机制与历史观,中山大学张奕琳研究晚清旅日文人别集日刊本生成路径与“异域介入”因素。
研讨会闭幕式由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云飞主持。冈崎由美、王宝平、浅见洋二三位日本高校学者作学术总结,分别指出中日学术界今后在文化交流和汉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前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朱巧云作会议总结,认为本次研讨会成果丰硕,推动了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是国内近年日方学者参与人数较多的学术会议之一,其成果将推动中日在汉学研究、文化交流领域的长期合作,为中日友好、东亚文明发展贡献学术力量。
文丨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叶文婧
通讯员 周仕敏
图丨学校供图
网址:中日文化交流与日本汉学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67554
相关内容
“中日经贸关系与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学术研讨会暨日本研究所成立60周年纪念会在我校召开徐霞客与中华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中国传统戏剧研究新趋势暨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
第二届“亚洲明星/名人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成功召开
第三十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年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第二届团簇科学与原子制造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探讨团簇科学与原子制造前沿研究
东方音乐学会第八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东西方“爵士世界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院隆重召开
中南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跨文化传播
“豫籍茅奖作家作品”研讨会圆满举行,共促河南文学创作与研究
河南大学:文学与影视剧本研究深耕细作,三大考研专业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