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人的生死观

发布时间:2025-09-08 15:33

新西兰人的生死观

之前我写了《房不在老,有心则灵》,说的新西兰百年老房子的风采。一个朋友问我:这种老房子若有老人在里面过世,后来的人会不会介意?现在国内的城里人都害怕老人去世在家里。我说:不会,这里的好多墓地都在居民区里,非常美丽安静的地方,生与死看得寻常。她说:国内真需要进行一下死亡教育了。农村人都害怕死在医院,不行了就不治了,死也要死在家里;可是城里的人若死在家里大家都非常忌讳,非要把人折腾够,最后死在医院,大家就释然了。

我说我今天要写一下这个问题,就是新西兰人的生死观。

在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我先说一下几年前在瑞典发生的那件事,就是瑞典警察把华人一家三口丢到墓地里不管了,如果说是丢到公园里,那么大家不会有那么愤怒,说是丢到墓地,那还了得?荒郊野地鬼火出没,鬼哭狼嚎七魂丢了六魄。但是事实上,那个墓地其实就是一个公园,一个非常美丽的公共场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新西兰很多公园就是这样的,里面有墓地,墓地上有各种美丽的雕塑,和鲜花。人们行走在其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新西兰的很多老墓地甚至都在居民区里,或者在繁忙的商业区或者繁忙的路边,因为新西兰的教堂很多,而教堂大部分都在居民区里,所以那些过去那些神父或者神职人员过世了,都会埋在教堂的边上,久而久之,教堂文化就跟墓地文化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墓地里的长椅上,有人在阅读,在休息,非常美的一道风景。因为,这里的墓地真的很美,生者与死者同在这个世界上,彼此并不遥远。

这里说的居民区的墓地,那么老房子里如果有过世的人该如何呢?是不是百年老房子都不敢住了呢?不会。因为新西兰人对生死看得很淡然。黄老爸曾经有一个客户,一个老妇人,独自居住在一个美丽的房子里,房子周围 鲜花盛开,她每天都在花园里劳动。她年轻的时候极美,黄老爸说看过她的老照片,简直跟好莱坞明星一样。但是有一次黄老爸再去看她的时候,只有她的侄儿在,说,她已经过世了,在家里过世的,突发疾病。他在整理这个房子,然后会卖掉。

再过一段时间,这个房子换了新的主人。房子依然美丽,鲜花盛开。没有人会因为这个房子里过世了一个老人而忌讳什么。

那些百年的老房子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房主传承了下来,每个房屋主人都在用心维护,心境好,自然坦荡。

为什么心境好呢?这里就要说新西兰人的生死观了。

应该说这跟这里的人都有宗教信仰有关系,人有生,必有死,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而已,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的生死,只是跨界而已,从这个时空到了另外一个时空,进行另外一段永恒的旅行,或者说,天堂。既然都是必须要经历的,那么既已生何惧死呢?

我曾经参加过两次葬礼,一次是一个洋人小婴儿,一次是教会的一个朋友。两次葬礼都是在教堂举行,没有人嚎啕大哭,没有周而复始的哀乐,有的是放映着故去的人生前短片,还有家人朋友对故去的人回忆,而回忆的往事居然都是笑话!好像故去的人并没有离开,他们依然跟活着的时候一样有趣可爱。整个葬礼的氛围不能说是快乐,但是也绝不是悲伤的。

这样的葬礼已经解释了死亡的意义:只是告别而已,记住最美好的,并永存在心里。

前几年在奥克兰南区的街头发生了一件事情:下雨天,一辆殡仪馆的车子忽然急刹车,车门没有关好,车子里的棺材一下子冲出车门,落到马路上,而后面的车都停了下来。殡仪馆的司机赶紧下来抬棺材,一个人根本抬不动,后面车子里的人就下来帮助他抬棺材,在抬的时候,棺材盖子是打开的,帮忙抬棺材的人一看棺材里面的死人吓了一跳,但是还是帮助司机把棺材抬上了车。二话没有,挥手告别。

帮助抬棺材,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绝对是忌讳的,但是在这里,还是属于乐于助人的范畴。由此可见,新西兰人对生死的确看得很淡。

尘归尘土归土,好好的来,也好好的去,人生就是如此。

所以,有什么不可以看淡的呢?

房不在老,有心则灵

有没有想买座教堂当住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新西兰人的生死观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66200

相关内容

“五小天王”成新西兰野生动物明星
新西兰三妹个人简历
姚晨再婚新西兰结婚
郭兰英的养生观
张新成与李兰迪新西兰浪漫邂逅,揭秘两位人气艺人的成长与成就
新西兰提示:带纪念品入境需注意!有人因携带贝壳被罚600新西兰元
贺兰敏月怎么死的
“作品诞生,作者已死”?罗兰·巴特提出的此观点到底如何理解?
梅兰芳:一生两妻,三人行,生死相随的传世佳话
观察者网专访知乎外国红人兰兰:西方现在的问题就是盲目自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