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没看错,就是2000万!不是20万,也不是200万。郭聪明的解约新闻一出,整个互联网炸开了锅——这才发现,原来我们天天刷的“顶流网红”,签了公司就等于成了行走的提款机。打工人月薪5000得不吃不喝干上333年才能存到的钱,人家一句“解约”,就要掏出2000万。今天不聊八卦,就聊点让人头皮发麻的:你以为的“明星梦”,可能就是公司提前挖好的“2000万深坑”;你羡慕的“网红自由”,背后却是比996更狠的“卖身契”。别说这事儿跟你没关系,现在连小区门口拍短视频的大妈都想签公司,看完这事儿,准能让你心里直冒凉风。
很多人吐槽:“郭聪明是不是疯了,好好的顶流不做,非得赔2000万跑掉?”可细想一下,你就明白——这钱不是他“想赔”,而是他“必须赔”。网红签合同里的违约金,从来不是随便写的,而是公司早就算好的“钓鱼陷阱”:签约费是诱饵,违约金是大网,你一旦咬钩,就别想轻轻松松游走。
别以为公司给的“签约礼包”是天降横财。什么“签约费500万、配团队、买流量,半年保你涨粉1000万”,听起来像梦想套餐。但合同里往往有一行小字:“签约费分5年发放,不达标扣20%;3年内解约,签约费返还 300%违约金。”换成人话:500万不是白送,是借款,你得卖命打工还债,想跑?2000万等你。郭聪明的2000万,很可能就是这么算出来的:收入抽成七成、赔偿按年收入的五倍算,与其被压榨榨干,他干脆“割肉赎身”。
更可怕的是那些“隐形杀手条款”。比如:直播时长不够,扣钱!粉丝增长慢,扣钱!朋友圈没带话题标签,照样算“消极履约”。有个美食博主签公司后,被要求全年无休日更直播,一生病请了三天假,公司直接拿着“请假记录”索赔800万。公司说得直白:签网红就像炒股,涨了套现,跌了索赔。
有人说,那我不签不就完事儿?呵呵,哪有那么简单。平台流量向机构倾斜,品牌方只认“签约网红”,你一个人玩就是“限流孤儿”。就像开网约车必须挂靠平台,想做网红,就得抱着公司跳坑。
别被“MCN机构”这四个字糊弄了,他们不是“造星工厂”,而是“流量收割机”。先割网红:囤一批账号,谁火就重点推,谁凉就等着“违约赔钱”。再割粉丝:不管内容好不好,核心要求只有三个字——“变!现!快!”你唱歌出圈,公司逼你变带货主播,一场直播卖八十种产品,粉丝嫌弃你“恰烂钱”,但合同里明晃晃写着“全年GMV过亿”,你敢不带?最后还要割自己:吹数据、造泡沫,拉融资,套现跑路,留下一地鸡毛。
郭聪明这2000万,不只是一个解约数字,而是捅破了网红行业的幻象。所谓“三大错觉”:粉丝不是你的,内容不是你掌控的,解约也不等于自由。粉丝账号归公司,商标名字归公司,甚至你标志性的口头禅也注册成了知识产权。解约后两年内不能干老本行,想复出?呵呵,公司等着再告你。
有人觉得“活该”,但你看清现实:为啥一堆网红宁可赔掉几千万也要逃?因为留下来更惨。MCN行业早就不是造星,而是杀猪。签约像拉人头,数据像注水猪肉,平台和资本推波助澜,最后买单的永远是网红。
说句扎心的:你看到的“顶流光环”,背后可能是几千万的违约金枷锁。真正的自由,不是靠公司给的,而是靠自己硬撑出来的。李子柒、papi酱哪个是靠公司捧红的?靠的全是内容和实力。2000万可以赔,但青春赔不起;流量能买,口碑买不来。与其眼馋顶流,不如守住自己的小天地,慢慢做,才是真的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