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都是为国争光,为什么同样的跳水运动员,却有一位被捧上天,另一位却被骂成筛子?这其中的差异,正是关于两位跳水界顶流——陈芋汐和全红婵的故事。前者刚与搭档掌敏洁在2025新加坡游泳世锦赛的女子跳水双人10米台决赛中斩获金牌,成功实现世锦赛四连冠,瞬间赢得“YYDS”(永远的神)的赞誉;然而,紧随其后的全红婵,却因身材在发育期的变化,遭遇了某些网友的恶评,甚至有声音要求她退役。对比鲜明,令人难以理解,难怪不少人会觉得迷惑。
两位运动员,都是在为国家拼搏,如何仅仅因为一个身体发育的过程,就有如此不同的待遇呢?这个问题,不仅令人感到疑惑,也值得我们深思。
说起陈芋汐,大家都知道,她无愧于“跳水女神”的称号。无论是搭档张家齐,还是全红婵,甚至掌敏洁,她几乎是“铁打的陈芋汐,流水的搭档”,只要与她搭档,冠军就不离手。而更让人佩服的是,她成功跨过了发育期的难关,年仅19岁便依然保持着巅峰状态。她的自律程度惊人,每天称体重至少十次,并严格控制体重在43公斤以内。这样的坚持与努力,简直让人肃然起敬。
陈芋汐曾坦言,女台跳水是一项残酷的运动,运动员不仅要在13、14岁就出成绩,18、19岁时还得与发育期的变化以及身体机能的衰退斗争。为了保持最佳状态,她几乎是把24小时的时间都过得像48小时那样拼命。即便如此,谁也不是天生就能轻松应对一切的,陈芋汐也曾面临过发育期带来的困惑和挫折。她的身体一度发胖,甚至曾萌生过转行的念头,但最终她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咬牙坚持下来,终于走出了困境。
陈芋汐的成长过程,某种程度上映射了全红婵如今所面临的挑战。14岁时,全红婵凭借“水花消失术”震惊了世界,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举成名,成为跳水界的超级明星。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伤病缠身,身材也进入了发育期的变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恶评和质疑,甚至有人给她贴上了“不自律”的标签。看到这些指责,我真为她感到委屈。她才多大,正值发育期,身体变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跳水运动对身高和体重的要求更是严格,但这并不代表她不努力、不付出。
全红婵的现状,与陈芋汐当年面临的困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她不仅要面对身材的变化,还得与长期的伤病作斗争,并努力维持自己在技术上的高水平。全红婵也曾表示,每次比赛前,她都得花费半个小时绑绷带,这样的身体负担和疲劳积累,对她的影响不可小觑。除此之外,尽管她表面上显得阳光开朗,实际上,她内心深知外界的质疑和压力。那些负面的评论,肯定会让她感到不小的困扰与委屈。
我们是否对运动员的要求过于苛刻了呢?毕竟他们也是人,也会有低谷和不完美的时刻,而不是永远处于巅峰状态。我们应该给予运动员更多的理解与宽容,允许他们在人生的某些阶段出现状态波动,给他们一些时间去调整和恢复,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否定。尤其是像全红婵这样还在为全运会做准备的年轻运动员,更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值得一提的是,陈芋汐和全红婵的关系非常好,彼此是亦敌亦友。她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全红婵曾说过,在训练和比赛中,她更多是迁就陈芋汐,而陈芋汐则会照顾她。从两人的互动中可以看出,她们的关系并没有外界所想的那么对立,反而是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因此,我们不该将两位优秀的运动员对立起来,也不应对她们的身材做过多的放大镜式审视。相反,我们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让她们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注于为国家争光。我们崇拜她们,不仅是因为她们的荣誉,更因为她们身上那种永不言败、坚持拼搏的精神,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
最后,祝愿陈芋汐和全红婵在未来的比赛中继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希望那些键盘侠们,能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少一些批评与指责。毕竟,言辞之间的宽容与善意,不仅能让运动员更加自信,也能让我们的社会更为和谐美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