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有一场特别重要的活动。这天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有两位来自湖北十堰的人,彭玉生和郑钦文,受邀参加了活动,好多人都关注这件事。他们俩的经历好像没什么关系,但是他们都让家乡人特别骄傲。彭玉生是教了三十年书的乡村教师,郑钦文是去年奥运会网球冠军,是体育明星。虽然身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在说一个道理:不管走哪条路,坚持就能带来改变。
彭老师当老师的这些年,遇到很多挑战,也奉献了很多。1996年他师范毕业,就回到十堰市丹江口的山村小学教书。学校在很偏僻的地方,条件特别艰苦,可这没拦住他。这些年,他骑着摩托车,走了好多崎岖的小路。他还经常给困难学生垫付学费,给差点辍学的孩子打气。三十年里,他一个人改变了几百个农村孩子的命运。从他这儿毕业上大学的学生超过一百人了,这可不只是数字,是他花的时间和心血啊。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认可。他得了“全国最美教师”称号,今年又被评为“中国好人”,他很厉害,却特别低调。
和彭老师不一样,郑钦文的舞台是赛场,不是教室。她出生在十堰的普通家庭,从小喜欢网球,但是没条件接受正规训练。可她特别有毅力,克服了好多困难,慢慢有了名气。去年,她在巴黎奥运会上创造了历史,打败了世界顶级选手,成了中国奥运女单第一个网球冠军。这一胜利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让好多中国人觉得特别光荣。不过郑钦文背后也有很多辛苦。就算拿了冠军,她还是把网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每天都认真训练。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把比赛奖金捐出来,在家乡建网球场,让更多年轻人能接触网球。
这两位十堰的“名人”,在不同领域都特别执着。他们的人生没什么交集,但是精神是一样的:不管从哪儿开始,只要坚持初心,就能有了不起的成就。彭老师参加活动的时候,穿的衣服上印着学校名字,想让大家看看小山沟的力量;郑钦文捐了奖金,还说过她爸爸靠修车工具挣钱给她买球拍的事儿。他们这些朴实的举动,一次次打动了好多人。
就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坚持,让他们俩的故事这么特别、这么真实。他们用行动表达对家乡的爱,从生活小事做起,走向更广阔的地方,也让更多人看到小地方的潜力。他们没说什么大话,但是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改变世界。
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