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结巴靠说唱逆袭 上海演员陈靓蜕变记 艺术治愈自卑创奇迹
说起上海滩的演艺界,大家伙儿可能知道不少名人。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叫陈靓,是著名的上海说唱表演艺术家黄永生老师的徒弟。陈靓这些年一直在舞台上活跃着,为传承上海说唱这门艺术出了不少力。很多人认识他,觉得他在台上是妙语连珠,挺逗乐的,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说他是“滑稽界的第一美男子”,是他们“小时候的梦中情人”。听着这些评价,您可能觉得陈靓老师从小就应该是个能说会道、自信满满的人。
可实际情况可能跟大家想的有点不一样。陈靓老师自己就讲过,他小时候啊,有个小“秘密”,说出来可能让人挺意外的——他那时候说话有点不利索,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结巴”。这您敢信吗?一个将来要靠嘴皮子吃饭、在舞台上说学逗唱的人,小时候竟然会结巴?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有点反差。
陈靓老师回忆说,他小时候是跟着外公外婆住在老城厢的房子里。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每天早上起来,吃着早饭,就喜欢听收音机。收音机里播的节目多,有时候就听到黄永生老师唱的上海说唱。您别说,这上海说唱的腔调、节奏,特别有味道,陈靓听着听着就听进去了,越听越喜欢。心里可能就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后来他听说黄永生老师要办一个说唱的艺校,叫做“黄永生说唱艺校”,这可把他高兴坏了。心里就想着,自己这么喜欢,是不是有机会去学学?可真到了要去考试的时候,心里又开始打鼓了。为啥呢?就是因为他说话结巴这事儿。陈靓老师自己坦言,小时候说话有“节奏”,学名叫“口吃”,这方面让他挺自卑的。跟人交流起来,总觉得不如别人顺畅,心里不踏实。所以,他当时去考试的时候,心里一点信心都没有,想着“我说话这样,黄永生老师肯定不会要我的。”
结果没想到的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了他的意料。黄永生老师竟然把他录取了!这对陈靓来说,简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黄永生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并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反而对他说了一番鼓励的话。黄老师告诉他,练习上海说唱,不仅能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还能让说话变得流利起来。这话当时听在陈靓耳朵里,他心里其实是将信将疑的。他可能心里会想:“真的假的?我这结巴毛病,医生都说不好治,您唱个曲儿就能治好?”这种心情,咱们普通人也能理解,毕竟说话结巴是个挺困扰人的事儿,听起来通过艺术就能解决,确实有点像“天方夜谭”。
可既然有机会,陈靓还是选择了相信老师,并且认认真真地跟着黄永生老师学了起来。黄老师教他怎么唱上海说唱,怎么念绕口令,还有上海说唱里头的很多曲牌、调子。这些练习啊,都需要嘴皮子利索,气息稳当,还得找准节奏。陈靓就这么硬着头皮,一天一天地练。您别说,练着练着,他自己慢慢发现,说话比以前顺畅多了,以前那种结巴的毛病,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几年苦练下来,效果是真的显现出来了。
所以你看,陈靓老师能从一个说话结巴、有点自卑的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台上挥洒自如的演员,这上海说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真是太重要了。它不仅是他热爱的艺术,更是帮助他克服生理障碍、重拾自信的“良药”。这事儿也告诉我们,有时候,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帮助人成长,甚至改变命运。
说到“上海说唱”这个名字,它又是怎么来的呢?陈靓老师也给大家科普了一下。他说啊,其实早在清朝的时候,上海地区就有一些说唱艺术的老艺人了。他们那时候表演的节目,像“小热昏”、“卖梨膏糖”什么的,都很受欢迎,这些节目那时候统称为“说唱”。这个“说唱”是个比较大的概念,包含了多种形式。
直到1956年,才有了“上海说唱”这个更具体的名字。那年,上海工人文化宫艺术团说唱队的演员黄永生,带着他的说唱作品去北京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结果,他的表演非常成功,一举拿下了全国曲艺的一等奖。这可真是为上海争光的大事儿。当时,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是评委之一。他看到黄永生老师的表演,觉得非常精彩,就问黄老师,他表演的这个曲艺形式叫什么名字。黄永生老师就回答说,叫“说唱”。
侯宝林先生听了之后,就觉得“说唱”这个名字范围太广了,他说你看,天津大鼓、北京琴书、山东快板等等,这些都可以叫做“说唱”。为了区分开来,也为了更好地体现这门艺术的地域特色,既然黄永生老师是来自上海的,不如就定名为“上海说唱”吧。于是,在侯宝林先生的这个提议下,“上海说唱”这个名称就正式被确认下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以后,大家就知道,有一种特定的说唱艺术,是属于上海的,它带着浓浓的沪语腔调和海派文化特色。
“上海说唱”这门艺术,流行的地方主要是上海,还有江苏、浙江的一部分地区,这些地方本来就跟上海文化交流比较多。过去啊,上海说唱那是非常受欢迎的,很多老上海人都爱听。可这些年,情况也有了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电影、电视、网络,各种新鲜玩意儿层出不穷,大家的关注点被分散了。再加上,现在说上海方言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方言的式微也直接影响了依赖方言的艺术形式。上海说唱的表现形式相对传统,不像流行音乐、脱口秀那么灵活多变,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上海说唱和很多其他传统曲艺门类一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观众群体在老化、萎缩,听上海说唱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观众不多。而且,愿意学、愿意传承这门艺术的年轻人也少,出现了后继乏人的情况。这门好好的艺术,要是没人学没人听,慢慢可就要失传了,这让很多关心传统文化的人都挺着急的。
不过,大家也没放弃。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艺术,各方面都在努力。比如,在2011年,“上海说唱”就被成功申报为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这就像给它发了一个“保护证书”,意味着它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重视。有了这个身份,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很多非遗传承人,也就是那些掌握着这门艺术精髓的老艺术家们,他们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传承工作中来。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登台演出、举办讲座、创编新的作品、带着大家导赏等等,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海说唱。
最近,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就在前几天,在徐家汇街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了一个“徐家汇说唱新青年艺术工作室”的揭牌仪式。您听听这名字,“新青年艺术工作室”,是不是感觉充满了朝气?这标志着上海说唱的传承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那天揭牌仪式现场,虽然下着雨,但很多沪上曲艺界的名家,像王汝刚、吴新伯、龚伯康、徐世利、钱程、顾竹君等等,都冒雨赶来了。不过啊,他们那天来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作为观众来的!在舞台上表演的,是孩子们!看着那些穿着整齐、精神抖擞的孩子们,在台上字正腔圆地唱着上海说唱的经典曲目,比如《桃花颂》、《美食大世界》、《人》等等,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在孩子们清亮的嗓音和充满活力的演绎下,这些老曲目仿佛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些上台表演的孩子们,很多都来自上海少年说唱团。他们中有的接触上海说唱才一年多,有的已经学了五年了。别看他们年纪小,说起学说唱的理由,都挺让人感动的。比如有个叫李王子的14岁中学生,他说他爷爷奶奶一直爱看滑稽戏,他就跟着听,听着听着觉得上海说唱特别有意思,就想学这门艺术。他说学这个有一种传承的自豪感。您听听,这就是希望!
王汝刚老师作为著名的滑稽表演艺术家,那天也说了他的心里话。他觉得那天是个特别开心的日子。他说上海说唱是我们上海人,也是长三角地区很多人喜欢的艺术曲种。但是呢,他也坦承,这门艺术的传承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现在,很多上海的孩子不太会说上海话了,这真是件挺令人烦恼的事情。他认为,通过上海说唱,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和使用沪语,把我们的上海话保存下来。
王汝刚老师特别肯定了这个“青年传承中心”的做法,他说这非常好。艺术的传承,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年轻人。青年人学会了,一代一代地往下传,这对我们上海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件特别好的事情。所以,那天就算冒着雨,他也一定要来参加这个揭牌仪式,为上海说唱的年轻人站台鼓劲儿。
从陈靓老师小时候靠说唱克服结巴,到“上海说唱”这个名字的由来,再到它今天面临的挑战和年轻一代的努力传承,这门艺术的旅程,充满了故事和希望。
举报/反馈
网址:童年结巴靠说唱逆袭 上海演员陈靓蜕变记 艺术治愈自卑创奇迹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64432
相关内容
高开低走的明星如何治愈?娄艺潇靠心态自我治愈,陆毅靠婚姻治愈上海知名男演员自曝童年秘密:这方面很自卑!没想到通过这个方法
逆袭之路:5位明星打破艰难境遇,蜕变成赢家!
周深逆袭记:音乐天才能治愈一切
杨紫的逆袭之路:从童星到实力派女演员的传奇
从酒吧驻唱到国际天后:张靓颖的逆袭人生与音乐传奇
明星蜕变之路:从“平凡小胖”到“璀璨星光”的逆袭传奇
杨紫的家世和蜕变之路:从童年小雪到女王的“逆袭爽文”有多强?
女明星逆袭蜕变小说推荐
十位逆袭明星的演艺之路:从选秀到巅峰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