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杀死了杜莎夫人蜡像馆
9月4日,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发布公告称,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永久关闭。
图源: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微博
这家开业于2014年的蜡像馆,是继香港、上海、武汉之后,默林娱乐集团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四家分馆。发展初期北京馆依托“明星IP+打卡拍照”模式迅速走红,成为前门商圈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高峰期日客流超5000人。
官方公告的闭馆原因是“由于租约到期以及品牌战略的规划调整”。有记者前往探访,蜡像馆每天客流仅为100人左右,今年春节仅仅接待400人,比巅峰时期客流下降了50倍。
客流下滑,可能才是蜡像馆关闭的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国内第一家倒闭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2025年5月,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也已闭馆。至此,中国原有的五家杜莎夫人蜡像馆(香港、上海、武汉、北京、重庆)仅剩三家仍在运营。
杜莎夫人蜡像馆品牌源自英国,拥有近250年历史,全球布局包括伦敦、纽约、洛杉矶、曼谷等地,曾是文旅打卡的重要象征。但近年来,其全球业务也面临挑战。母公司默林娱乐集团2024年税前亏损高达4.92亿英镑,相较于2023年亏损2.14亿英镑,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
其中杜莎夫人蜡像馆品牌价值暴跌1.63亿英镑,成为减值最严重的资产之一。国内的5家杜莎夫人蜡像馆此前并未具体披露过具体经营情况,但是最近两年其客流量与口碑下滑在社交媒体上,倒是显而易见。
蜡像馆生意的底层逻辑是名人IP效应,通过1:1还原明星、历史人物、体育偶像等“高认知度IP”,满足普通人“零距离接触偶像”的心理需求,形成强打卡动机。2014年北京馆开业时,李宇春、杨幂等顶流蜡像揭幕,粉丝排队3小时,单日客流破5000人。
游客可与蜡像互动、合影,甚至穿同款服饰,获得“以假乱真”的社交素材,满足社交媒体炫耀需求。同时,蜡像馆具备一定的稀缺属性,全球仅少数城市拥有,容易形成“到此一游”的稀缺价值。
蜡像馆的收入大头是门票,还有一部分文创商品收入。因此,随着客流的减少,蜡像馆的核心收入必然受到重创。同时运营成本高企,包括蜡像的授权、制作、维护费用、热门商区的场馆租金、人员成本等等。
有分析师指出,“蜡像馆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正在逐步和时代脱节”。如今的年轻人,有了更多与明星偶像接触的机会,比如,演唱会、音乐节。
2018年后,伴随着互动、娱乐性更强的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用户注意力转向“动态、搞笑、二创内容”,静态蜡像的社交价值断崖式下跌;同时明星“塌房”频发,IP风险加剧。而此时成本端却刚性上涨,蜡像馆终于迎来自己的“中年危机”。
短视频的崛起只是影响蜡像馆的因素之一,更为深层的原因是消费者喜好的变化。大家更愿意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有趣、新奇的动态内容,与喜欢的明星、IP进行互动,而不是静态的蜡像合影。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才是蜡像馆的客流量锐减的原因。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关闭,是传统静态展览模式在消费升级、技术迭代背景下失宠的缩影。从这个角度来说,蜡像馆的生意会越来越难做。
这不禁让我们为剩下的三家蜡像馆捏上一把汗。毕竟,“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招呼也不会打上一声。”
图片如侵权,可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短视频”杀死了杜莎夫人蜡像馆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61375
相关内容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胡一天”来了!杜莎夫人蜡像馆迎年度首位名人蜡像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
张颂文蜡像入驻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
周深蜡像入驻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明星蜡像真假难辨
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游玩攻略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宣布
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有哪些明星蜡像
奥兰多杜莎夫人蜡像馆迎来Lady Gaga 新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