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海底捞包间监控拍下魔幻一幕:俩17岁男生醉醺醺跳上餐桌,朝着沸腾的红油锅底撒尿,围观者的笑声混着尿骚味,成了开年最恶心的“行为艺术”。
海底捞连夜换锅消毒,却在舆论发酵时迷之操作:一边声明“保留追责传播者权利”,一边呼吁“给未成年人机会”。网友炸锅:“保护熊孩子,谁保护消费者?”这场公关翻车,让刚官宣的王嘉尔瞬间陷入“尿海”——前一天还在预热的联名周边,成了全网玩梗的“尿壶赠品”。
海底捞对“娱乐化”的执念早有前科。两年前靠员工跳科目三爆火,尽管被批“打工人PUA”,却尝到了流量甜头。2025年31周年庆,他们押宝王嘉尔,推出定制围裙、签名锅底,甚至搞出“科目四男团”MV——5个帅哥服务员跳着拜年舞,弹幕飘过:“建议改名海底娱”。
但这次赌输了。当“魔童尿海”词条挂在热搜,粉丝去海底捞支持偶像,迎面撞见“已消毒”的尿锅区域,评论区哀嚎:“吃的不是火锅,是心理阴影!”更讽刺的是,王嘉尔曾因MAC“大子弹头”广告被骂“擦边”,这次又因品牌骚操作躺枪,网友冷笑:“海底捞出品,必属‘刑’品。
比起海底捞的迷之操作,王嘉尔的“野生代言”史更显唏嘘。去年他在vlog里举着茅台说“睡前必备”,意外带火白酒销量,网友调侃“茅台应该给广告费”;而这次海底捞联名,品牌方显然没学到茅台的“分寸感”——当王嘉尔的腹肌海报和尿锅新闻同框,粉丝崩溃:“哥哥的荷尔蒙,不是擦屁股的纸!”
最惨的是线下。有粉丝晒出打卡照:联名围裙上印着王嘉尔笑脸,背景里服务员正用高压水枪冲洗尿渍区。“花2000块吃‘消毒套餐’,偶像的脸比锅底还红。”一位粉丝哭笑不得。
当品牌把明星当“尿盆”,谁来买单?
海底捞的翻车,暴露了餐饮品牌的致命逻辑:用流量掩盖品控,拿明星堵消费者的嘴。从科目三到魔童尿,他们始终没明白:网友可以笑看员工跳舞,但绝不接受尿进锅里。正如王嘉尔曾在采访里说:“流量是双刃剑,接得住掌声,也要扛得住脏水。”
如今,海底捞终于宣布起诉涉事少年,却挽不回“尿海”阴影。而王嘉尔的团队紧急取消线下活动,粉丝自嘲:“哥哥躲过了MAC的擦边,却躲不过海底捞的尿边。”
当“王嘉尔 海底捞”的词条从甜蜜联动变成灾难现场,这场闹剧给所有品牌上了一课:流量不是遮羞布,明星不是背锅侠。正如网友辣评:“海底捞以为买了顶流就万事大吉,却忘了——再贵的锅底,也煮不烂失德的人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