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播客是播客唯一的出路了吗?

发布时间:2025-09-06 03:50

近期,视频播客成了播客行业无法回避的热点,无论看好还是唱衰,都是话题中心,众多创作者开始试水。视频化一直是播客发展的重要可能,播客志在两年前探讨过视频化可能成为新的流量增长点,两年过去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加上最近各平台实施扶持政策,媒体铺天盖地的探讨,我们觉得是时候再深入聊聊视频播客了。

一、各平台视频播客政策

这一轮视频播客风潮,最直接的契机就是B站的大力推广。B站今年二月发起”上B站看播客“创作者招募计划,七月推出扶持政策“视频播客出圈计划”,随后接连宣布鲁豫、罗永浩、于谦、杨迪等明星艺人,三联生活周刊、人物、晚点LatePost等机构,以及HOPICO、warma、老蒋巨靠谱等UP主,推出视频播客。从站内的流量倾斜、创作者引入的声量、即将上线的视频播客AI创作工具、到在市场上的宣传,可以说以一己之力带动了视频播客这一风潮。

对于有播客收听习惯的听众来说,B站主推的视频播客和大家习惯听的节目比较接近,节目时长大多在半小时以上,有很多深度人物访谈、话题探讨,大多是两人及以上对谈。尽管具体看下来,有些节目更侧重视觉效果,导致气口过短、转场生硬等问题,但目前来看大方向和播客用户的内容审美比较接近。

B站的这轮动作确实比较出乎意料,去年我们的年度平台动态盘点,因为同是UGC为主的内容生态,才勉强收录了一下音频投稿功能上线这样和播客关系不大的动态。上一轮与播客直接有关的动向,还是2021年年底的启动“播客登陆行动”,让人很好奇高层今年这轮决策背后的原因。

相比B站今年的“突然袭击”,小红书的视频播客政策更加有迹可循,2023年年初就与多档播客推出独家视频节目。今年八月,小红书科学薯推出创作活动“随时随地视频播客”,倡导大家发布聊天内容,同时内容形态有明确的规定,时长在15~20分之间,指定三个内容方向。

抖音旗下中长视频APP抖音精选也在跟进,在应用内容内上线视频播客《精选奇遇记》之外,也在播客平台同步节目音频。

综合来看,当下的视频播客还是B站为主要推手,小红书一直在场,抖音默默观望。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在B站看视频播客的很多人没听过播客、但用B站的时候经常是闭屏,听众在小红书种草听什么播客,很多视频播客创作者用剪映剪辑,不经意中形成了一种生态。

二、2025年的视频播客长什么样?

随着视频播客内容数量迅速增加,有必要概括一下当前视频播客的主要特征。

无疑,目前还处于视频播客探索阶段。虽然视频化喊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因为平台采购、政策扶持,近期相关内容才迅速增加,这也导致不同平台间、不同创作者间的内容形态有很大差异,时长、剪辑风格、视觉观感还是音频听感优先,都没有统一标准。

以数据表现比较良好的几档节目举例,《陈鲁豫·慢谈》,首期对谈易立竞,节目时长两小时,形式是两人深度对谈。《罗永浩的十字路口》,首期对谈李想,节目时长四小时,形式是罗永浩对李想的深度采访。于谦的《多新鲜呐》,首期时长30分钟,内容主题为与李艺彤分享二次元文化,也是两个人,但形式更加接近小型综艺节目,有很明确的流程设计。杨迪的《迪听》,首期时长50分钟,与好友刘维一起闲聊,形式也是两人对谈,但不是在摄影棚,而是在宾馆拿着一部相机拍,更像是VLOG。哔哩哔哩泛知识自制视频播客《一麦三连》,对话《灵笼》主创这期,时长一小时,形式是多人对谈。

其次是越来越多专业视频创作者加入增加,整体视频播客的制作程度更加精良,画质更清晰。大多视频创作者对出镜没有心理障碍,露脸节目比例也大幅提高,音频配图文形式占比减少。并且平台都不再强调内容的独家性,更侧重于普及视频播客这种形态,打造内容的影响力。

简要概括,目前视频播客主要形态就是人物专访、小型综艺、VLOG的大杂烩,精致有余、随性不足,还处在萌芽探索阶段。

三、为什么是视频播客?

平台视角

提及B站此轮发起视频播客的原因,有观点认为是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B站相对字节、快手,广告规模较小,Q2广告业务收入为24.5亿元,急需找到新增长点。用户增长触顶,Q2日均活跃用户数1.09亿,仅同比增长7%。长内容变现难度大,签约费用缩减,创作者流失。加之短剧入侵挤压长视频市场,B站需要给股东讲新故事,强调用户使用时长方面的优势,播客能占据用户闭屏使用场景,提升在线时长。而视频播客的成功已在海外得到认证,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内容蓝海,同时,B站用户已经养成长内容消费习惯,比较容易推广。

拓展场景覆盖,尤其是居家场景,也是这轮推广的重要原因。观察本轮B站重点推广的独家视频播客内容,能在评论区置顶看到引导去电视端观看的信息,不难看出平台希望大家在电视收看或收听视频播客。以深度、陪伴感为核心的视频播客,可以丰富站内节目形态,也适合作为背景音在客厅卧室播放,而且这也不是单纯的猜想。在海外,三分之一每周收听播客的听众通过智能电视消费播客,仅次于智能手机,电视是重要的视频播客传播渠道。

三分之一每周收听播客的听众通过智能电视消费播客

图片来源:Cumulus Media and Signal Hill insights" Podcast Download -Spring 2025 Report

了解B站发力本轮视频播客的原因,更值得聊的一点是,为什么这个故事被市场认可了。大量内容创作者开始响应,身边很多一直没考虑过视频的主播都开始研究怎么拍视频,而之前比如叫站内外显播放量改成总播放时长、直播带货等举动,没有广泛推行或者水花较小。

创作者视角

国内网红经济长期发展,很多UP主、播客都来到了下一阶段。从最开始的素人阶段,到某条爆款内容引发讨论,经过长短期积累获得名气之后,渐渐走入流量增速放缓的新阶段。很多创作者开始面临新一轮问题:有了更强的表达能力、但少了表达欲,有了更专业的内容创作工具、但少了初期的灵感与生命力,加之由于年龄、人生状态的变化,可能对于内容创作有了新想法。在这个阶段,每位创作者都在寻求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改变,视频播客就是其中一个选项。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随着舆论氛围变化,许多公众人物更愿意通过长内容表达。比如近期泰勒·斯威夫特做客男友及其哥哥主持的播客 New Heights,分享二人的相处模式、宣传新专辑,泰勒的播客首秀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高达130万人,创造了YouTube的新纪录,视频片段及图文片段在国内外社交媒体火速刷屏。有观点认为,泰勒·斯威夫特每一次发专辑所做的选择,都预示着媒介巨变,本次将会成为视频播客发展的一个锚点。在信息量巨大、真假愈发难以分辨的网络环境,增加更多连贯性的长内容输出,可以捍卫自己的公众形象,也能与粉丝建立更扎实的信任关系。

对于视频创作者,视频播客本身没有技术门槛,还能为观众带来新鲜感;对播客创作者来说,播客平台增速放缓,视频化是个拉新渠道。无论尝试是否成功,趁着本轮各平台的扶持,都能获得一波流量。

用户视角

观察下来,这波视频播客的口碑大多不错,评论区的氛围大多比较正面积极。在短视频、短剧爆发式增长的时代,长内容的需求一直都在,加之观众审美迭代,看过大量制作精良、包装精美的内容后,开始重新重视有深度、不悬浮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外在,也就是大家常讲的“活人感”。时长两三个小时的视频播客,很难在画面上惊艳到大家,但可以通过有温度的深入对话、随性的真诚表达让观众沉浸观赏。

对于原有播客听众来说,视频播客是个不错的补充,可以直接看到主播们的表情、形态,尤其是访谈、喜剧类节目,主播的表情动作带来更多沉浸感。

三、如何看待这一轮视频播客?

音频平台

本轮视频播客风潮,首先可能冲击的是音频平台。如果音频平台和视频平台的内容几乎一样,但后者还多了画面,用户是否有必要多装一个音频APP?

Cumulus Media and Signal Hill insights 发布的播客下载报告结果,给出了另一种可能。YouTube三年蝉联播客平台榜首,但并未形成垄断,72%每周在YouTube收听播客的用户表示,若某播客仅在其他平台发布,他们会转投该平台。51%的YouTube播客用户坦言,他们在其他平台收听过YouTube上听过的播客。同时,YouTube是播客内容发掘首选,过去半年接触过新播客的周活跃用户中,44%在YouTube上开始收听。

YouTube用户会为了关注节目转换平台

图片来源:Cumulus Media and Signal Hill insights" Podcast Download -Spring 2025 Report

播客听众对于节目、而不是平台的高粘性,播客能在社交媒体、聊天工具、视频平台等媒介播放的组件化特点,可以让播客生态持续保持多样性。视频平台的对于节目和切片的分发曝光,也能让播客整体听众规模变大,音频平台有机会承接溢出的流量。但能否应对这轮变化,也要看音频平台在商业化、流量上的政策是否足够友好。

播客内容的高粘性、组件化形态让其无法让平台具有长期垄断地位,到底谁能放大的播客优势、找到适合播客的商业路径、培养出特定类型的长期受众,才是能否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播客行业

尽管目前视频播客发内容都取得了不错的评价,但对于今后几年视频播客的发展目前还是持怀疑态度。原因在于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视频播客的形态较为混乱,较为成功的视频播客创作者本身都是明星网红,制作成本其实都不低。虽然现在声势很大,但一旦平台扶持政策结束,是否还能继续维持现在的状态要画上一个问号。

播客能在各种自媒体的竞争里屹立不倒,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节目多年持续定期更新带来的陪伴感。某种层面上,能否按时更新比内容质量更重要,真实比包装更重要。观察海外比较成熟的视频播客代表The Joe Rogan Experience, H3 Podcast,都是在产出精品优质内容的同时,做到了常年稳定更新。也就是说,视频播客作为播客的一种形态,需要大量时间投入,才有可能换来受众的认可。但平台会给创作者足够的时间吗?

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目前已更新两千多期

面对名人网红制造的声浪,能否真正引起波澜,还是要看平台能否坚持到培养起一波新的创作者。毕竟鲁豫、罗永浩做什么都有人看,而一个行业的良性生长需要不断的新鲜血液。从内容本身来看,坦白说我们觉得现在的视频播客还不够极致,大家多少都有自己的包袱在,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挖掘,可以更随性更深入一些。在当下这个表达过剩的时代,观众更期待替自己说话、与自己有共鸣的创作者,而不只是因为名气和title就去听。目前的视频播客做到了一部分,但还是不够极致。只有涌现了一波新的“素人”视频播客创作者,才能说国内视频播客开始走向成熟。

新的媒介形态,需要新一代表达者。

四、结语

与播客相关的事情总是慢一点,或许这波热潮会马上褪去,但视频化一直是播客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还是要用更多耐心来观察展,就像过去大家一听播客就会说这和传统广播没什么区别,但现在很少有人会发出类似的疑问。视频播客有潜力重塑当下的长内容市场,或许会是时间更长、更新频率更稳定、更偏对话而非访谈的形式。无论如何,绝对不会止步于当下。

从视频播客身上我们能看到的不只有播客行业,还有内容平台、表达方式的变化。视频化不是播客唯一能破圈的方法,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述。

网址:视频播客是播客唯一的出路了吗?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57320

相关内容

视频播客是播客唯一的出路了吗?
视频播客,还值不值得抖快B红争一争
罗永浩、鲁豫入局视频播客:带来明星之后,能带来钱吗?
B站加码视频播客赛道,意欲何为?
巨头激战视频播客,谁领先?谁落后?
视听资讯|罗永浩、鲁豫入局,平台布局“视频播客”透露出什么讯号?
当播客开始流行……
2024年了,播客还有内容红利吗?
影视综播客联动盘点
从直播带货到深度对谈!罗永浩们为何集体‘慢下来’?视频播客或成IP保值新利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