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现实版,是恒瑞医药的董事长孙飘扬吗? 01 前言《我不是药神》我相信很多人看过,讲述了徐峥扮演的程勇,为了救一位因买不起正版药而生命垂危的白血病患者,勇敢地从...
《我不是药神》我相信很多人看过,讲述了徐峥扮演的程勇,为了救一位因买不起正版药而生命垂危的白血病患者,勇敢地从印度带回了仿制特效药,被病患们尊敬地称为“药神”。这部电影是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恒瑞医药的董事长孙飘扬,他也被誉为“药神”,是企业家中的“药神”。
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时代,恒瑞通过迅速跟进和模仿,大量生产了抗癌的仿制药,大幅降低了药品价格,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受益。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仿制药呢它不是假药,仿制药可以看作是原药的复制版本,疗效一样的,因为省了大量的研发成本,所以价格可以做到更加亲民。
02 恒瑞从小药厂到制药巨头恒瑞是一家很值得被尊敬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最初依靠仿制药起家的,慢慢把企业壮大,日子也过的很舒服。但它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创新药。大家都知道创新药很难做,恒瑞也在这个过程经历了不少挑战和不确定性,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今天还在搞创新药物的研发。恒瑞不仅是中国制药行业的标杆,更是中国医药发展的一个缩影。
恒瑞在中国制药界是有很高的地位的,但是近两年股价大跌,恒瑞还能重拾昔日的辉煌吗?理解了这些问题,你就会明白,中国医药资本市场的运作逻辑。这一切,从恒瑞的创始人孙飘扬的故事说起吧。
孙飘扬在1982年毕业于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后,被分配到连云港制药厂,担任的职位是技术员。连云港制药厂便是恒瑞的前身。中国本土的药企大多数起步都很艰难,当时的连云港制药厂仅仅只是一家生产消毒药水的国有小型工厂,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孙飘扬加入的时候啊,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直到32岁那年获得提拔成为厂长,他的能力和潜力才逐渐展现。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孙飘扬将这家濒临破产的小药厂发展成为大名鼎鼎的恒瑞,他的贡献和成就显而易见。
03 孙飘扬的成功因素孙飘扬在医药行业上的成功,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我国医药行业采取了快速跟进的策略。很多中国互联网和医药公司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靠的是都是模仿。你可能难以置信,直到2008年,外资企业还占了我国医药产值GDP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那时候中国普通老百姓用的医疗用药,有一半以上是外资企业的,老外说了算。《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了巨大的共鸣,我觉得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讲述的是我们的真实情况。虽然我国医药市场早期面临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但我们有学习和模仿的优势啊。恒瑞跟进是很快的,经常是国外的新药研发刚刚进入二期临床,恒瑞的仿制药项目就启动了,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管线。从2003年到2007年,恒瑞的肿瘤化药管线就已经开始成型了,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中国产品管线最丰富的药企之一。
第二,恒瑞建立了一支在业内享有盛誉的销售团队。和国外顶级的制药企业相比,我们的技术创新还有差距,大多数创新药也属于跟踪模仿类。在这种情况下,药企之间的竞争就主要体现在销售能力上了。恒瑞在这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的,它拥有一支庞大的销售团队,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这就使得恒瑞可以迅速地将药品推广到多家医院,其他小药厂就需要一家一家的艰难谈判。医生一旦形成了用药习惯,其他的竞争对手就很难说服医生用他们的药了。
第三,孙飘扬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早些年的时候,中国的医药市场还停留在传统药品紫药水,红药水和土霉素的时候,他就瞄准了抗癌药领域。虽然做的是仿制药,当时几乎就是孤军奋战,找不到对手。明明可以靠仿制药躺着赚钱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自讨苦吃,去做很烧钱的创新药。他当时说过一句话:“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他的想法是,仿制药可以让我们活的很好,但创新药才是保证我们真正立足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看来,他确实也做对了,人类对于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上个世纪,可能一些健康的抗生素、维生素和降三高的药物就能满足了。但是到了21世纪,发现肿瘤也不一定是绝症。最近十年,发现癌症还有更好的疗法,比如靶向药、基因疗法。
从仿制药到创新药,恒瑞始终紧跟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步伐,保持了行业领跑者的地位。业绩也非常亮眼,2000年上市的时候,营收4.85亿,到了2020年,营收就达到了277.35亿,二十年翻了60多倍啊,股价更是翻了220倍(后复权),妥妥的大牛股啊。
恒瑞的成功不仅在商业逻辑上说得通,而且在实践中也证明是可行的。通过仿制药迅速占领市场,为创新药的研发提供了资金和管线的支持。由于新药研发的高失败率,恒瑞在仿制药时代积累的丰富管线为它提供了更大的容错空间,确保了创新药的持续产出。
04 仿制药的时代过去了在过去的这两年多时间里,恒瑞医药的股价持续下跌,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的看法是,一个时代已经落幕。那个仅依靠仿制药就能轻松盈利、通过模仿创新药讲故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医药市场的资本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恒瑞的现状,正是“没有永远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一说法的最佳写照。
在资本市场逻辑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对于市值已达数千亿、体量庞大的恒瑞来说,既要完成大象般的转身,又要保持增长速度,同时还要在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对研发进行大规模投入,以在未来保持不败之地,这绝对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仿制药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行了,因为遇上了“集采”这个大杀器。随着集中采购的推进,恒瑞所在的仿制药领域,大部分药品都已完成集中采购,利空消息接踵而至。
看看其他国家的做法,最初是鼓励药企仿制新药,之后,当市场上出现大量同类药品时,又开始鼓励药企之间展开竞争,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药品价格,让普通老百姓能负担得起药物,这是普遍的做法。但对于像恒瑞这样,体量庞大且以仿制药为基本盘的药企来说,这种做法显得非常不利。直到今年啊,仿制药仍然为恒瑞贡献了超过50%的营收。
既然集中采购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中标至少还能通过降低价格来换取销量,但没有中标,那可就麻烦咯,意味着要会失去大部分市场份额。恒瑞对于集中采购的态度一直很矛盾,犹豫不决,准备不足,甚至有些嫌弃,导致在国家集中采购中多次失去中标机会。
05 恒瑞的创新药做的怎么样?恒瑞医药在创新药领域的表现如何呢?尽管布局的比较早,并且利润空间很大,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和预期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中国本土的创新药市场主要是跟踪模仿类创新药,并不属于真正的一流创新药。目前,药品的审评和审批流程正在加速,进口原研药进入市场的速度也在加快,创新药的研发已经进入全球竞争阶段,恒瑞面对国际竞争对手,有多少胜算?而且,中国药品的主要支付方是医保,国家对跟踪模仿类药物进行医保谈判后,这类创新药的利润空间也大幅下滑。恒瑞的明星产品PD-1卡瑞利珠单抗在进入医保谈判后,价格直接下降了85%,对公司的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由于恒瑞的体量庞大,不敢冒太大风险,所以在创新药领域的布局也相对保守。创新药研发失败的概率很高,即使研发成功,市值可能翻几倍,但失败就可能损失惨重。小型公司可以依靠风险投资放手一搏,而恒瑞更倾向于稳健发展,不敢轻易冒险。
在创新药产品管线的收购方面,恒瑞的做法也比较实际,不会盲目收购可能亏损的管线。但是呢,在资本市场看来,创新药最疯狂的时候,只要买回项目就能提升估值,即使一个项目本身价值1000万美元,对方可能要价5000万美元,但为了资本增值,仍然会选择购买。
所以啊,恒瑞的仿制药增长放缓,创新药也面临挑战,也不敢对未来下重注,导致资本市场对恒瑞越来越不看好。
但客观来说,恒瑞跟其他同行比,恒瑞仍然是一家稳健发展的好公司。在被称为PD-1四小龙的药企中,恒瑞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了34.74亿元的净利润,而其他三家药企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都处于亏损状态。当其他公司追求增速和大规模投资时,恒瑞更注重稳健转型,孙飘扬也说了,咱做企业总不能天天看着股价来经营企业吧?
到了2023年,恒瑞已经有15款创新药上市,另外还有70多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7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进行。从这个角度来看,恒瑞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创新药研发的风险,一款创新药的研发周期可能长达10年,未来一定会有很多变数,投资者愿不愿意等呢,或者能不能等得起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在中国老龄化趋势这个确定下的大背景下,医药一定是可以长期看好的产业。
2024年02月,恒瑞医药登榜全球药企市值TOP20,位列第18位,成为TOP20中唯一的中国药企,未来全球药企市值TOP10的排行榜上,要是出现了中国药企的名字,我觉得恒瑞会在这份名单里。如果未来中国能诞生一家万亿市值的药企,那恒瑞绝对不会缺席。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原文链接:网页链接
$恒瑞医药(SH600276)$ $百济神州(BGNE)$ $君实生物-U(SH688180)$
网址:《我不是药神》现实版,是恒瑞医药的董事长孙飘扬吗? 01 前言《我不是药神》我相信很多人看过,讲述了徐峥扮演的程勇,为了救一位因买不起正版药而生命垂危的白血病患者,勇敢地从...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52870
相关内容
现实版“我不是药神”上演,孙飘扬和他的千亿帝国如何演绎?“医药神仙眷侣”孙飘扬夫妇又双叒要敲钟了! 恒瑞医药 PK港股“医药一哥”,背后都是一家人。作者
恒瑞医药“换帅” 孙飘扬卸任董事长
我不是药神破三亿 改编自真实事件
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已暂停部分仿制药项目
恒瑞医药:孙飘扬其人
孙飘扬“看走了眼” 恒瑞医药陷“内忧外患”
恒瑞医药(600276)董事长孙飘扬专访
恒瑞医药孙飘扬:凡事提前一步
孙飘扬,中国最富“药神”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