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戏谑之变:“小黑子”在B站与饭圈中的意涵
01引言
你是否曾深陷饭圈,又或是B站鬼畜的忠实观众?在网络的浩瀚海洋中,你是否曾自问,那些被称为“小黑子”的人们,究竟在追寻着怎样的意涵转变?他们的世界,或许比你想象的要更加丰富多彩。
“小黑子”一词最初源于“ikun”(蔡徐坤的粉丝昵称),用于讽刺那些混入粉丝群中的黑粉。当他们伪装不慎被揭穿时,便会被人戏谑地称为“小黑子”。然而,随着这个词进入B站的环境,“小黑子”的含义逐渐演变。在B站,用户们会先假装成为“ikun”,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突然反转,对蔡徐坤进行讽刺或攻击。此时,网友们会在评论区留言“小黑子露出鸡脚了”,以示对这种戏谑行为的认同。由此可见,“小黑子”在B站鬼畜区已经从原本的贬义词转变为充满幽默色彩的“友军”代名词。那么,“小黑子”究竟代表着什么呢?
02小黑子的定义与演变
▍ “小黑子”的起源
“小黑子”一词最初用以讽刺潜入粉丝群的黑粉,后在B站中变为幽默的“友军”代名词。
▍ “小黑子”在B站的演变
在B站,“小黑子”行为成为对偶像符号的重构,通过反转和戏谑达到娱乐效果。弗洛伊德曾指出,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而“快乐”往往成为狂欢共同体凝聚的核心。在网络世界中,由于身体的缺席,这种狂欢更多地通过符号来展开。在B站,这通常体现为“梗”的复制与创新,构成了一场盛大的符号盛宴。
03狂欢:符号的展演
▍ 符号的魅力
“小黑子”利用语境转变和“梗”的复制创新,产生娱乐性和幽默感。这场狂欢的快乐究竟源自何处呢?首先,“小黑子”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其好玩之处在于前后语境的转变所带来的语义突变。同时,在B站的话语体系中,“小黑子”还象征着一种欲抑先扬的幽默。根据亚瑟·叔本华的乖讹理论,幽默感正是在所期望与所接受之间的差异中产生的。因此,“小黑子”不仅因其本身的娱乐性而受欢迎,更因其在特定场景下的转折使用而增添了幽默色彩。
▍ 秩序的重构
狂欢通过符号打破原有秩序,将偶像形象颠覆为可供娱乐的符号。此外,狂欢的快乐也源自于对既定秩序的肆意解构与情感释放。在狂欢中,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任何事物都可以被颠覆和解构,从而转化为带有娱乐性质的自我表达。“小黑子”行为正是对“蔡徐坤”这一符号进行意义重构的尝试,旨在颠覆其偶像的形象,打破其建构的审美品味。
▍ 简化与固化
“蔡徐坤”成为鬼畜区的流量密码,意涵被简化为可供随意使用的符号。随着“小黑子”在B站鬼畜区的病毒式传播,原本复杂的意涵被简化并固化,转化为一段段可供随意拼贴的素材、一个可被随意嘲弄的符号。这种简化与固化使得“蔡徐坤”成为了B站鬼畜区中经久不衰的流量密码。
04群体:话语的争夺
▍ 蔡徐坤与B站的关系
蔡徐坤的流量与B站用户文化存在矛盾,进一步反应当下网络文化摩擦。蔡徐坤,这位1998年出生的青年,曾在2018年爱奇艺的选秀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中以最高票数出道。然而,在他2019年担任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的宣传片在B站上受到嘲讽后,他的经纪公司发出律师函警告,其粉丝后援会也宣布永久退出B站,这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对立情绪。
▍ 文化的对抗
B站用户利用文化元素对抗饭圈,通过戏仿和反讽构建集体认同。布尔迪厄曾指出,随着社会权力网络的日益复杂化,语言不仅成为了一种表达工具,更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和权力象征。在B站用户围绕蔡徐坤的一系列内容生产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并非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表达情感、增强社群凝聚力和获得集体优越感。
▍ 符号的拼贴与反讽
用户将“蔡徐坤”与其他负面符号拼贴,实现文化抵抗和笑料制造。例如,B站的网友们常常将“蔡徐坤”与“鸡”这个动物相联系,这源于他的一首歌曲《只因为你太美》中的空耳词“鸡你太美”。通过将“蔡徐坤”与其他负面符号相联系,网友们讽刺了流量经济和饭圈文化,同时在制作、点赞和转发的过程中维护了B站的文化认同。
05B站饭圈化现象
▍ 饭圈特征
行为展现饭圈攻击性,B站“小黑子”借助黑蔡徐坤获得文化优越感。若将“饭圈”界定为充满攻击性的趣缘群体,那么B站上“小黑子”们的行为,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B站的“饭圈”化呢?
▍ 流量密码
“蔡徐坤”作为流量密码得到广泛传播,与B站的用户生产内容相关。客观指出视频内容不妥之处者,常被误认为是蔡徐坤的粉丝,进而遭受讽刺与攻击。这种逻辑与饭圈对“哥哥”的维护似乎不谋而合。
▍ 文化优越感的构建
通过贬低蔡徐坤,用户获得虚构的文化优越感,同时维系群体界限。B站,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UGC分享社区和平台,其用户群体本身就极具异质性。鬼畜等恶搞视频一直深受广大B站用户的喜爱,因为它们不仅展现了用户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层出不穷的创造力,更让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解读重构文本,从而成为一种具有反叛精神的文化实践。
06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圈子内部的信息扩散不仅遵循相对封闭的圈子化路径,还受到相对开放的社会网络路径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不同圈子之间在某些时候必然会产生交集。因此,在进行圈子间的交流时,我们应该遵循交往理性,共同维系网络公共空间的开放与多元,让信息在各个圈子中自由流通,促进各种文化在群体间的交融。或许,理想化的交流模式应该是:将对方置于中心位置,而非自我。
举报/反馈
网址:网络文化的戏谑之变:“小黑子”在B站与饭圈中的意涵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52718
相关内容
入驻大量明星后,B站终将“饭圈”化?饭圈文化是什么意思?了解饭圈文化的起源与特点
重押直播,B站“恰饭”?
中国社会科学网:“明星制度与饭圈文化”学术沙龙在线上举行
深入解析饭圈文化的内涵与影响
饭圈是什么意思?饭圈文化是什么意思?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视频文化研究
互联网时代粉丝文化的演变与饭圈现象的崛起
没想到,B站成为了最像YouTube的中国“学徒”?
娱乐圈明星纷纷入驻,饭圈文化入侵,B站真的要成为第二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