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闺女怎么能嫁给孙权那个狗儿子呢?关羽一句话将前来提亲的东吴来使怼到了墙上。
代表吴侯孙权前来提亲的人是诸葛瑾,刘备股肱之臣诸葛亮的亲哥哥,不看僧面看佛面,关羽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诸葛瑾留。
高傲,实在是太过高傲。好歹人家是一方诸侯,家大业大地位高,关羽再怎么威震华夏,也不过是刘备帐下一员大将而已。虽然关羽是大汉天子所封“汉寿亭候”,翻翻汉代的爵位等级查询一下,寿亭侯侯爵的等级不是一般的低,关羽的爵位说得直白点,无非是将他的地位从“民”变成了“士”,更何况这个爵位还是曹操为了拉拢他,随手赏的。
孙权什么地位,十多岁就接替父兄的江东基业,贵为一方诸侯,明面儿上可是汉朝正儿八经册封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关羽的女儿嫁给王侯的儿子,那绝对的不吃亏,加上吴蜀联盟早就成立,刘备都娶了孙权的妹妹,两家亲上加亲,同盟更加稳固,难道不香吗?
历史的真相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更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逻辑来判定当时的局势。关羽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人物,无论是历朝历代对关羽的神话,还是《三国演义》中对关羽义薄云天的推崇。关羽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却在三国时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地方军阀。
威震华夏的关羽在正史中评价很高,能够被陈寿评论为“
当世虎臣
”。关羽和张飞是刘备起家最早的班底,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三人其实是股东关系,特别是张飞,他可是变卖家财以资军用。刘备也并非一介布衣,就算他卖过草鞋,并不能说明他真正的来自草根阶层。在东汉末年时期,能够和公孙瓒一起拜入当世大儒卢植门下,刘备绝非普通的农家子弟。
刘备其实代表着没落的刘氏皇族,他们的理想即使要匡扶皇权,重塑刘氏皇室荣光。刘备的起家很寒碜,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要地盘也没地盘,还好有两个死心塌地的合伙人张飞和关羽。
张飞和关羽的理想和追求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士”文化的集中体现。士,忠诚其实并不是第一位的,能否实现他们内心的追求才最为重要。刘备恰好能够给他们带来实现理想的可能——
匡扶汉室
。
关羽曾经投降过曹操,根据正史记载,关羽并非“身在曹营心在汉”,从一开始关羽是真心的想就在曹操帐下当个得力将军,而且还受封曹操赐予的“汉寿亭候”。最后令关羽离开曹操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因私,一个却为公。
私人的原因就是流传很广的故事,关羽曾经找曹操要过一个女人,秦宜禄的老婆,曹操满口答应。结果城破之后,曹操看到秦宜禄的老婆实在貌美,就没有给关羽,反而是自己纳为侧室,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杜夫人,她的几个儿子比较出名,秦朗,曹魏后期的重臣,曹操的养子,杜夫人还为曹操生有两个儿子曹林和曹衮。曹操违背诺言让关羽很受伤,同时也感受到了曹操对他的不重视,连个女人都舍不得,关羽怎么可能受到曹操的重用呢?
这不是野史传闻,而是记载于正史之中,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曹操、关羽的关系,更能想象得到关羽内心复杂的想法。
为公的原因是深层次的,关羽的“士”的理想和追求在曹操这里实现不了。从根源上来说,关羽是渴望匡扶汉室的,他愿意为之效力的是皇权,但是在曹操这里,他发现自己服务却是曹操个人,曹操虽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把权和匡扶汉室,恢复皇权相违背。关羽的理想受到了冲击,他动摇了继续待在曹营的决心,最后才决定离开曹操,回到刘备帐下。
回到刘备帐下的关羽死心塌地的为刘备服务,成为了刘备帐下的二号人物,难道他真的就得到了刘备的全部信任了吗?不见得。只能说关羽是刘备帐下能力最强的将领。
刘备取得了荆州,不是运气,而是算计。刘备投奔刘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取荆州,就和他当初投奔徐州陶谦目的一样,陶谦临死前将太守之位让给了刘备,其实是无奈之举。陶谦很清楚徐州在自己儿子手中迟早是要丢的,要是将徐州留给儿子,只能是将其一家推入火坑,还不如把徐州这个烫手山芋丢给刘备,陶氏一族凭借当地豪强地位还能落个当地土财主的地位。刘备占了徐州,时局却不允许他经营,没多久就被吕布给占了。
刘备投靠刘表的也是一样,荆州之地为东汉末年时期最为富饶的腹心之地,刘表羸弱多病,迟早要挂,最好是在刘表挂之前取得他的信任,就算不把荆州让给他,刘备也可以通过拥立刘琦为荆州之主,为自己找个落脚的根据地。
刘备到了荆州和他在徐州的操作几乎一模一样,取得了刘表的信任后,开始大肆笼络当地豪强和名门士族(在徐州,刘备忽悠了糜芳兄弟散尽家财资助)。刘备第一个拉拢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荆州还是有些根基的,他算是刘表的亲戚,他的岳父黄氏更在当地具有相当的声望。
刘备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刘表死后,寡妇蔡氏伙同兄弟强立幼主刘琮为荆州之主,并迅速的投降了曹操。南下的曹操取得荆州太过容易,飘了。膨胀了的曹操不但有7、8万青州兵,还收降了十多万荆州兵。要不,趁势就把东吴也给吞了吧,孙权那几万人马怎能挡得住我二十多万大军呢。
东吴的孙权本打算投降算了,曹操的锋芒实在太盛了,以张昭为代表的江东门阀贵族们都想投降,但是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军方势力却主张死战。恰好,刘备也没有投降曹操,实在是因为刘备不能投降,也不敢投降。刘备已经没有地方可去,也已经投降过曹操了,他再次投降曹操,下场不会像张绣一样再次受到曹操的重用。
孙权被军方势力说服了,决定力战曹操,又在鲁肃的建议下和正在四处逃窜的刘备达成了联盟,说的是共同抗曹,其实刘备在赤壁之战起到的作用不过是呐喊助威,并且在战争最后获得了最大的胜利果实——占领了荆州。
曹操和孙权都很受伤,双方打得血肉横飞,最后落地的桃子被刘备给占了,谁也咽不下这口气。但是都相当的无奈,只能默认了刘备不劳而获的现实。曹操无力在伐荆州的原因是他北方的后方不稳,马超、韩遂等人在凉州等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东吴孙权更没有多大的能力来强取荆州,本身实力受到了赤壁之战的打击,胜是胜了,却是惨胜。
重要的是,孙权自始至终都认为荆州就是他东吴的,让刘备帮忙看着也好,由刘备来抵挡随时可能再次南下的曹魏。吴、蜀此时还是联盟的蜜月期。
刘备经营了荆州十年,此地不宜久留。荆州虽好,却不是可以一争天下的地方,原因很简单:荆州之地实在是太好了,实在是太重要了,荆州之地实在是无险可守,四面环敌。
退,没有纵深;攻,无法保底。
刘备玩起了老套路,正巧益州刘璋请他入川“助拳”打击汉中的张鲁。瞧瞧,刘备的套路和当初忽悠徐州的陶谦、荆州的刘表何其的相似,刘备头顶皇室后裔,汉室宗亲的光环着实忽悠了一批人。入川的刘备不再是当初忽悠陶谦、刘表那样装君子,有了荆州之地作为本钱,刘备直接对刘璋动起了刀兵,再一次取了一块肥肉——益州。
刘备在入川前安排了最为合适的人镇守自己苦心忽悠来的地盘荆州,环看他的左右,唯一能够担任此责的人只能是关羽。前面说了,刘备对关羽并不放心,虽然给了他“假节钺”的权力,却还是给关羽留了一个重要的人,那就是诸葛亮。
刘备留下诸葛亮有两个目的:1、利用诸葛亮在荆州错综复杂的关系,拉拢当地门阀豪强支持刘备集团,2、辅佐(监视)关羽。
刘备最大的长处不是所有人称赞的为人善良仁义,而是他看人的眼光。刘备看人、用人非常厉害,他非常清楚关羽的长处和短板。镇守荆州的关羽为人高傲,又不是荆州本地人,不善于搞关系;但是关羽却在军政能力方面在蜀汉集团中无人能及。同时关羽曾经投降过曹操,这一点让刘备如鲠在喉,如果把荆州大权交给了关羽,万一某一天,刘备不敢想,于是不但留下了诸葛亮,还留下了自己的大舅子糜芳,大家都懂得。
“羽,刚而自矜”——陈寿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这和孙权儿子娶关羽的女儿有什么关系呢?这里面关系大了。这不是单纯的政治联姻,更不是为了巩固孙刘两家的同盟基础。这是一个阴谋,两千多年来人们忽视了的阴谋。
简单地说,孙权想收买关羽。
刘备入川,留下了诸葛亮和关羽,庞统战死落凤坡,刘备无人可用,调荆州的诸葛亮紧急入川。同时,刘备还将在长江边担任巡查任务的张飞所部调往益州支援。
刘备布局荆州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制约关羽的诸葛亮走了,刘备的亲信张飞也走了。荆州的关羽只有不到3万的精兵,他的权力却不受任何人的制约,能不能拉拢荆州的关羽呢?这是孙权认为最恰当的夺回荆州的时机。
好歹要试试,关羽既然能够投降曹操,难道就不能为我孙权所用?人一旦有了瑕疵,就一定会有苍蝇来叮着个缝。孙权要试试,最为经济的办法就是联姻,这种联姻和孙权嫁妹妹给刘备完全不同,不同的重点在于孙权、刘备、关羽三人的身份地位。
孙权和刘备可以同等地位,大家都是军阀,你是我舅子,我是你妹夫,你好我好,大家不动刀兵,共抗曹操就行。关羽和刘备却又不同,孙权的儿子娶了关羽的女儿,我是诸侯,你是部将;我是讨虏将军,你是寿亭侯,这身份……
难道所谓的阴谋就是这么简单?生子当若孙仲谋的孙权就想的是通过这种联姻关系来拉拢,甚至策反关羽?
孙权的算盘打得精得很,如果关羽答应了联姻,荆州和东吴的关系不需要任何的变化,能够拉拢关羽更好,至于策反,孙权根本就没有那个想法。如果拉拢不了,那么在刘备心里,关羽的地位会怎么变化?孙权、刘备、关羽三人因为婚姻关系引起的地位变化才是重点。
孙权给刘备玩了一把离间计,关羽和刘备在我孙权心里是一样的地位,大家都是亲戚了。刘备会怎么想呢?自己的忠实小弟和孙权成了亲家,自己还把荆州这么重要的家底儿交给了关羽,而且他还曾经背叛过我,细思极恐……
关羽断然决绝,而且用了非常恶毒的语言,老虎的女儿怎么能嫁家犬的儿子呢?这句话其实相当的有失身份,更何况是对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说的。关羽可以称呼黄忠为老兵,称呼马超为莽夫,却不能对政治联盟的首脑如此慢待和侮辱。
关羽其实相当的聪明,看得透彻,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拒绝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就算是关羽客客气气的拒绝,也会给刘备释放出一个信号:孙权拉拢过关羽,关羽拒绝了,态度很客气……
关羽用带着侮辱性的语言回绝了孙权的联姻请求,只向刘备传达一个信息:
哥,你放心,咱跟你一条道走到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