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上十点左右的时候不知道大家赶没赶上微博瘫痪评论都刷不出来?继鹿晗之后第二次的微博瘫痪,据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叫骚白的男孩子。
很多人都一脸ORZ,微博热搜第一的那个叫骚白的到底是谁?原来他是王者荣耀一线顶级主播,骚白玩王者荣耀只不过一年时间,却已经成为王者圈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角色!
当晚正是他宣布即将入驻斗鱼直播的消息导致了微博上面火热讨论,坐拥2000多万粉丝的他俨然人气已经不亚于娱乐圈明星,就在他直播的时候甚至就连电影《前任三》的班子成员也为他送上打call视频,之后21号他在斗鱼上面的首秀,直播间热度一度破1500万,弹幕刷屏甚至看不清直播画面。
现如今头部主播能够带动的影响力已经直逼一线明星,也是这样的现象级热度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直播行业。
有句调侃的话叫做“直播养活了东三省”,直播不仅将主播越来越职业化,甚至还带动了区域性的职业热潮,近两年主播可以说是最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
仅仅在斗鱼平台上,直播间就有高达200多万,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平台,中国到底有多少主播这个数字真的难以估量。雨后春笋般的主播职业兴起,让用户对于内容应接不暇,但无论是素人直播,秀场直播,泛娱乐直播,还是游戏直播等等,直播内容的良莠不齐和同质化也让大众对于直播这个行业保留了态度,且达到普遍认可会更严苛。
具体是直播观众造就了主播盛行,还是主播的盛行吸引了更多直播观众,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我们不谈,今天只谈主播这个职业和直播行业如何站稳脚跟,正向成长。
首先,无疑直播是受年轻人喜爱的。据201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中有54%的毕业生选择当网红主播,高居榜首。网络主播的概念在年轻人心中已经逐渐成熟并且被广泛接受,同时主播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在2016年年底时中国网民已达到7.31亿,其中观看直播的用户就占网民总体的47.1%,这个数字也随着时间攀升。在这样一个有人喜欢,有人爱看,也有发展的背景下,起初的野蛮生长让社会经过了新鲜期,思考期,吐槽期,再到如今的沉淀期。终于给了各直播平台们一个时间去思考,如何将直播发展成更稳定,更健康,更规范的行业。思考下来落到了两点,一是内容,二是主播。
谈到内容,什么样的内容用户喜欢?现在的直播有游戏,泛娱乐,二次元,秀场等等这种大的内容模块,更细致的还有户外、吃播、ASMR等分类。在这些类目下, 主播的播放内容有标准么?答案是并没有。
主播全凭个人技术、性格、风格、才艺来吸引不同的粉丝,但不是说因为主播的差异化,整个直播行业的内容就没有标准了。大众对于直播的评价参差不齐是因为一些低俗的直播内容,且这些低俗的直播内容换来的收入十分可观,那么在这样一个畸形状态下,不禁会思考这背后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之后国家发文约束,平台整顿,这是直播行业对于内容规范上的第一步。可是内容得到规范后,怎么样延续主播内容的寿命又是一个新的命题。由于主播内容都是自主开发的,如果主播自己的内容在形成一套模式后没有自我更新改进,且在缺少专业训练或者包装的情况下,那么观众可能会对主播的内容产生疲态,从而加速了用户的流失,这个现象是整个行业都有的。
基于此,直播行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潮,即“UGC”向“PGC”过渡,战旗的《LyingMan》,熊猫的《Panda Kill》,斗鱼的《饭局的诱惑》等等,平台自制内容加入了主播以及专业制作的亮点,将直播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除了之前所说的那些直播内容模块,各平台又推出了“直播+”的概念。直播+电商、直播+公益、直播+教育等等,跳出之前成熟的内容模块圈,不断拓宽领域。
至此,再反观起初直播内容的单一和低俗,此时的直播行业经过不断更迭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生态链。各平台的特色不断凸显,喜欢游戏的去斗鱼,二次元控去B站,YY的颜值星秀,映客的全民直播等,但在这样的细分领域中,主播需要与同平台和跨平台的主播竞争,怎么样将主播的个人特色达到发挥不仅仅是主播自己需要思考的,也是平台之间竞争的筹码。
恰逢其时的“主播明星化”
2017年年底直播平台开始落地线下收官大战,映客星光夜,花椒直播节,斗鱼虎牙年度盛典,YY盛典嘉年华,主播们从线上走到线下大众视野里,这样的现象无不在讲述“主播明星化”的行动。
提高主播影响力,正化主播职业形象,增强粉丝黏性,提高变现能力的目的也在其中呼之欲出。作为竞争筹码,主播本身作为内容的产出者更是平台需要去深度挖掘探讨的一环。
在斗鱼鱼乐盛典活动期间,斗鱼的COO程超跟媒体说到2018年会投入10亿元实施“主播星计划”来挖掘和培养优秀主播,计划包括发掘潜力主播形成主播人才库并给予经济支持,培养潜力主播并且提供系统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简化签约流程并给予站内资源支持,成熟主播的宣传包装也是计划之一,对不同主播提供适合的渠道和站外露出资源,尤其是高端社会化媒体渠道。
先不管斗鱼的这十亿怎么花,但仿佛真正认识到需要为主播本身发展考虑的平台,斗鱼是第一个。可能别的平台也有相应的措施,但是并没有将培养主播这个事情系统化,那斗鱼在如今游戏直播领域龙头的位置,去做了一个真正为行业考虑的事,应该值得社会关注。
直播内容的源头有了专业化的规范,那么直播内容即使再是UGC也是专业的UGC。斗鱼如果真的能将这10亿元用在主播培养的刀刃上,那么它在内容上的收获将是成倍的,其潜在对于整个主播职业的影响也值得期待。
如何看待平台间争夺主播资源?
提到“主播星计划”自然重点就落到了主播上,主播数量庞大,但真正能广为人知的又有多少?
一直以来,头部主播的争抢对于各个平台来说都是不变的话题。其实主播跳槽这种事情虽然影响颇大,但这跟正常公司员工跳槽没什么分别。市面上的头部主播就那么多,每个直播平台都会有,只是多多少少的问题。对于主播而言,大家都是头部的,都想当龙头风冠。如果这个平台没办法满足愿望,那就换一家。公司员工跳槽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下都想当管理者,可是现公司没机会只能跳槽去有机会的。
但为什么主播跳槽会引起大量讨论呢?主要是高额的签约费,各个平台粉丝之间的讨论,以及平台方用来引流的武器,这时主播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化。正像2017年年底,韦神、德云色等头部主播的一波跳槽,把斗鱼和虎牙这两个游戏直播平台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仔细思考了一下,斗鱼被挖走的主播真是不少,市面上人气高的主播其中大部分都出自斗鱼。像小智、韦神、德云色、文森特、蛋糕、周二珂、微笑、大奶强、霹雳爷们儿等,可是仿佛无论主播走几个,斗鱼依然占据游戏直播的第一位置。
这背后隐藏着对于直播平台发展的竞争弊端,一是挖主播的平台有没有能力去消化和运营过来的流量和主播的期待,很多主播跳槽后的情况不一定会比原平台好。二是挖主播能否真正带动流量,对于平台粉丝来说走了一个还有其他人可以看,尤其是在用户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的情况下,想让其脱离原平台很难。
最后就是平台和主播的关系是否可逆,到底是平台依靠主播还是主播依靠平台,现在行业内互相挖角其实已经造成了不健康的竞争,后果自然是主播市场的畸形,对于平台来说高额付出能换来的是什么,这样盲目的以主播为左右的成长方式不是长久之计。
斗鱼虽身处旋涡之中,却能适者生存,悠然自得。再加上如今“主播星计划”的成型,10亿元的大手笔投入,可能斗鱼只有一对一哥一姐,但其他的主播能够得到专业的包装训练和支持,不仅仅是游戏领域,在泛娱乐领域也会大力拓展,经过培养的主播可能不是那龙头凤冠,但他们可能是不同领域的人气主播,也许广告接的多,新歌连着发,名气自然不会比头部主播小,这样多渠道的发展无疑是给想当主播或者一直努力的主播们一个机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以主播的身份站到更大的舞台上。
直播平台的实力是综合多方面考量的,斗鱼能在残酷战场中常胜,其强大的“造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之一。
“主播星计划”可以说是在为整个直播行业进行规范化输出,一旦形成模式,主播市场的贫瘠和恶劣竞争将得到改善,斗鱼这10亿元的投入值不值现在不可定论,但总需要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试试,直播行业也的确需要领导者去以身作则的探索行业规范,在如今大众对主播身份逐渐改观的情况下,更专业成熟的主播形象急需去树立。
“专业的主播+有趣的内容”才真正会刺激直播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斗鱼“主播星计划”的提出相信会引起又一轮直播平台竞争高潮,不过这样良性竞争造福的是社会和大众,现如今直播行业乌烟瘴气,年轻人又是主要直播用户,主播培养不仅是将内容拔高也是对年轻代的正向影响出一份力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