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相声圈他辈分最高,被传打压杨少华,但郭德纲唯一佩服的人是他
关注马志明,人称少马爷,马氏相声的第三代传人。爷爷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父亲是马三立。
相声行业讲究师徒传承、论资排辈,马志明是如今相声圈辈分最高的——作为相声大师朱阔全的徒弟,侯宝林的带拉师弟,他相当于马季的师叔、郭德纲的师爷。
天津相声界有句话:“无人不宗马”。马氏相声基本上就是津味相声的代名词,影响了天津绝大部分相声艺人,高英培、杨少华、魏文亮……包括从天津走到北京的郭德纲。
马志明为人耿直,不弄虚作假,为人低调,传统艺术功底深厚,深得“马氏相声”的真髓,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艺术风格。听众听了他的相声会回味无穷,形成了独特的马氏韵味。作品能令小儿不哭、病者笑颜。文武全才,堪称文哏大师和武哏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鲜少夸赞同行的郭德纲说过,相声界里马志明的艺术造诣是有史以来无人超越的,郭德纲还说能和马志明同台演出是自己最大荣耀。
马志明的《大保镖》、《地理图》、《论拳》、《报菜名》、《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纠纷》、《五味俱全》、《黄袍加身》等,直到现在都颇为有名,这点是大家没有想到过的。其实也有人认为马志明的相声不输马三立。
当然人无完人,马志明论资排辈的观念很重,马三立被指不懂相声,他替其父反击:我们家几辈子都是干这个的。干了几辈子就一定是好的,这就是马志明的逻辑。而候宝林是孤儿,他爹不是干这个的所以不行,这也是马志明的逻辑。被问及除了马派外还有什么相声流派,他避而不答。也就是默认除了他马家再也无人能成派。
谈到几个搭档,其旧艺人习气更是暴露无疑:杨少华是看澡堂子的,相声糙,不会说。杨少华是郭容起的徒弟,郭容起一直被马三立打压,后来杨少华因为和马志明合作时忍受不了马志明的自大,偷偷和别人出去演出,马得知后不依不饶,破口大骂,最后杨少华只得离开天津到北京。马志明更是刻薄,说杨少华肯定得比马志明早死。
这一段,马志明有亲口提及,认为自己“是干活的”,杨少华是“辅助的”。
我跟杨少华搭伙,我净爱说“一头沉”的活,也就说我这边重,他那边轻,他要想抖机灵,在台上让观众乐,让注意力归他,这我总觉着不老太舒服的,因为我是逗哏的,我是干活的,你是辅助的。
在沧州,在沧州演出,北京曲艺团也在那儿演,我们也在那儿演。所以他们这些人儿呢都到我们后台串门儿,像王世臣啊,王长友啊。王世臣就说呢:“志明,你这个量儿,”就是这捧哏的,“你这量儿可不能丢。”因为那天我们俩人使的《报菜名》,《报菜名》这个段子捧哏的话也多一点儿,显得他的能耐挺大。“这量儿可不能丢,你得抓住他,他保着你效果呢。”我一听我就告诉王世臣,我说:“师哥,我跟您说,冲您这句话,您提醒我了,回去适当的机会我得跟他裂。”“因为什么呢?他保你效果不好么?”我说:“不是那事,我既然是逗哏的,我让他保着?他得先死我得后死,他岁数大呀。他死了以后我就没人保着了,我不就完了么?”回来以后呢,可巧又进来一个刘俊杰,我们那儿,小站的,进来这么一个。他们俩人关系我看挺好,有时候背着我他们偷偷地排练,“溜活”按我们行话说,我说:“你呀,既然愿意跟他,干脆就跟他吧。”我就坡下了,就不用他了。
对谢天顺,马志明说他有机灵劲,可谢的祖父是谢芮芝,马志明与谢天顺只能算是平辈,谢对马就没有那么必恭必敬,象有一次演出,马拿谢的父亲找哏,谢当时就说出了:也就马三立才干得出来这事的话,差点当场台上翻脸。而马对此怀恨在心,在评级别上打压谢,导致二人分手。
而马对辈分比他低的人更是不屑,经常说:高英培见了我弟得叫叔,苏文茂不会说相声等等。这也就是马三立的徒弟都不答理马志明的原因。
有人说,如果马志明更有气量,他该能超越马三立,可惜没有。你们怎么看呢?
你们想知道啥明星的啥八卦,关注微信公众号“娱史通鉴”(长按复制),回复你想知道的内容,我们尽量满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