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追星最让人伤脑筋的恐怕就是动辄几百、上千元的线下演唱会门票,但如今,能彻底掏空追星族钱包的,可能只是那一张巴掌大的明星小卡。这个起源于韩国流行音乐圈的小卡,如今已经成为了引领潮流的明星周边产品。随着其在粉丝市场的疯狂扩张,国内的娱乐公司也不甘示弱,纷纷加速布局,欲从这股潮流中分一杯羹。那么,一张小小的卡片,如何成为追星族的“盲盒”?韩国娱乐公司靠它们到底赚了多少钱呢?
文|Seni
图|四象设计部
明星小卡,曾经是和小浣熊干脆面一同绑定的“廉价商品”,现在却变成了明星周边的“顶流”。这些小卡上印有明星的写真、自拍或拍立得照片,不仅可以作为粉丝们的情感寄托,成为他们热爱偶像的证明,甚至还可能成为理财产品。
对于圈外人来说,一张“纸片”看似无关紧要,但在二手交易市场,它的价格却有时能让人大吃一惊。从几块钱到几百、几千元不等的明星小卡,标价过千的卡片往往成为“限量珍品”,一张卡片的价格,甚至有时能突破北上广的房价,按面积计算,堪比“豪宅”。
这些成本不过几毛钱的小卡,为何能在二手市场上流通出天价?其中的原因在于,它们并非直接购买,而往往是通过专辑、商品赠品或官方活动中随机赠送的形式获取。而且,这些小卡常常会搭配两大吸金法宝:盲抽和限量发行。高昂的获取成本和随机性,使得明星小卡的价值常常超越其原本的价格。要是碰到偶像的热度、卡面美貌和卡片的稀有程度较高,这张小卡的价格更是能飙升得如同股票的“绩优股”一般。
说到小卡的收藏和炒作,这可不是Z世代的新玩意,早在1951年,美国的Topps公司便已开始发行小卡,而1952年他们推出的棒球明星卡,直到2022年才以超千万美元的价格在拍卖会上成交。可以说,小卡的历史由来已久,韩国的“盲抽专辑”则更是给这种小卡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追溯到最初引入小卡的专辑,2010年,韩国“国民女团”少女时代在其第二张专辑《Oh!》中首次将成员的随机小卡作为专辑赠品,掀起了一阵购买热潮。虽然有评论认为这种做法受到日本女子偶像团体AKB48的启发——他们的专辑中有握手券和写真照片——但无论如何,少女时代的成功让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促销手法迅速风靡整个韩国音乐圈。
如今,韩国的专辑已是五花八门,几乎每一张专辑都会推出多个版本,每个版本内都有拍立得、明信片等不同的附赠小卡,甚至有时候,购买的渠道(如不同的音像店或网站)也会赠送不同版本的小卡,粉丝为了收集全套,常常需要下单多张专辑。正因如此,专辑似乎已经变成了“买小卡送专辑”的形式。
2024年,全球专辑销量前十名中,有9张都是韩国偶像团体的专辑。在数字化的今天,韩国娱乐公司通过小卡这种方式为自己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
通过CircleChart的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K-pop的唱片销量达到了1.15亿张,2024年尽管略有下滑,但依然保持了9260万张的销量,成为全球娱乐产业的重要力量。韩国的HYBE娱乐公司,旗下拥有防弹少年团(BTS)、ENHYPEN、NewJeans等超人气团体,2023年靠着唱片和数字音乐销售赚取了97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HYBE的海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3年上半年,HYBE的海外销售额占比高达63.3%。其中,亚洲市场贡献了30.7%,北美市场则占据了27.8%的份额,欧美粉丝也纷纷加入这场追星狂潮,甚至不惜花费几十欧元甚至上百美元购买明星小卡。
不过,随着小卡文化的盛行,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除了对高价纸片的反感,环保问题也成为了热议的焦点。粉丝为了获得稀有小卡,往往购买大量专辑,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最终变成垃圾,成为城市的负担。最近,SEVENTEEN的新专辑在东京涩谷街头被大量丢弃,剩下的只剩小卡,这种现象引发了公众对这种销售模式的广泛讨论。
有部分粉丝表示,既然小卡是随机发放,索性直接做成盲袋,干脆利索,也许会更为人所接受。实际上,个别娱乐公司已经开始调整策略,推出简化版的专辑形式,将专辑内容以小卡形式呈现,背面印上QR码,粉丝扫码后即可聆听歌曲。这种新形态的专辑看似更加环保,但是否真能解决问题,还是公司借环保之名,增加了更多版本的专辑生产,也不得而知。
最终,无论如何,追星文化的背后是粉丝对偶像的深厚情感,而娱乐公司则通过不断创新和精细化运营,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收益。毕竟,爱不能用金钱衡量,但公司的业绩却离不开粉丝们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