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网快评:“杨笠”这样的舆论撕裂符号越少越好

发布时间:2025-09-02 02:08

原创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京东邀请脱口秀演员杨笠参加“双11”营销活动,惹怒了大量男性用户;为平息事态,京东快速撇清与杨笠的关系,又得罪了一些女性。对这一波两头不讨好的操作,估计京东已经在复盘,吸取教训。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杨笠”已经成为一个舆论撕裂的符号,几乎它的每一次出现,都对社会神经造成强烈的刺激,引发激烈的情绪性互攻,这一次也是如此。一地鸡毛过后,没有共识形成,没有情绪得到化解,舆论撕裂的程度进一步加剧。下一次舆情风起之时,又将是惊人相似的场景,这样的回合对社会没有任何建设性,相信没有人,包括杨笠,愿意成为这样的符号。

客观而言,杨笠的那些后来引发巨大争议的话语,如果只是在脱口秀秀场的小范围里说,即使下面的观众并不认同,大概也会一笑了之,不至于勃然大怒。但当它们进入公共舆论场并且大范围传播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其中的价值观偏激取向都被一再放大和强化,负面影响同样被放大和强化。如果这正是节目制作方包括杨笠本人精心设计、刻意追求的结果,那他们受到批评也不算冤枉。

选择一个当下社会痛点、情绪点,通过制造分化和对立,在短时间内博取巨大流量,成为一些人屡试不爽的套路,有些人确实因此火了、红了,获得了一些短期利益,但也为他们自己埋下了隐患,对社会造成破坏性影响。因为这不解决问题,本身正在成为严重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到最后所有人都将是受害者。

看上去,“杨笠”相关话题已经没有多少理性讨论的空间,网上形成壁垒分明的两派互不妥协,争议的根本点在于男女的不同性别立场。顺着“杨笠金句”的方向走下去,很多人抵达的是厌男情绪,这是有问题的。

网上呈现的状况和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男女对立从根本上是个伪命题,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被网络舆论塑造和放大。女性对男权社会的防御或反叛并不需要通过“厌男情绪”来实现,也不可能通过“厌男情绪”来实现,女性的独立也不应该通过对男性的贬低或排斥来体现。反过来,“厌女情绪”就更糟糕了。

“厌男”“厌女”“厌老”“厌童”等等都是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违背的,消费或炒作这些话题就是在制造分化和对立。这样的流量也是毒流量,追求这种流量就是饮鸩止渴,事实多次证明了这一点,发心不正必遭反噬。每一个公共平台都有责任,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过去处于边缘的一些话题在逐渐向中心位置靠近渗透,看似无伤大雅的极化讨论或争议,实际却对主流叙事形成消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真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原标题:《观网快评:"杨笠"这样的舆论撕裂符号越少越好》

阅读原文

网址:观网快评:“杨笠”这样的舆论撕裂符号越少越好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41358

相关内容

杨笠:从笑声到争议,如何在舆论漩涡中求生?
为何杨笠被骂还有品牌请她代言
杨笠风波:外滩豪宅内的沉思与舆论漩涡
假如京东请的不是杨笠是吴京
代言后光速解约,杨笠和京东到底谁错了?
杨笠与杨子结缘:娱乐圈中的奇迹时刻会怎样炸裂?
杨笠再引热议,她的言论究竟触动了谁的心弦?
惊人风波背后:京东与杨笠合作的复杂关系与情感真相揭秘
杨笠抽烟事件:背后的社会影响与明星舆论的双刃剑
龚文祥:舆论大反转!对这些网红、大V越来越不利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