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曹可凡毕业于上海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没有选择学术界,而是进入上海电视台,踏上了主持人生涯。
曹可凡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和底蕴,以及优秀的临场应变能力,逐步在上海电视台展露头角,很快成为一位知名的主持人。
此后,上海电视台为他量身打造了一档访谈类节目《可凡倾听》,由他作为主持人与各界明星和嘉宾进行访谈。
曹可凡在这个节目上采访过众多一线明星和社会名流,节目效果良好,这使得他在主持圈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人脉也得到了积累。
在事业的上升期,他的成就得到业内的高度认可,荣获中国电视金钟奖“金话筒奖”,该奖项是主持人领域的最高荣誉。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这一荣誉使曹可凡一举成为业内公认的“上海第一主持人”,他的声望一度达到了巅峰。
那一段时间,曹可凡的个人事业和美誉达到了巅峰,生活无比光鲜亮丽,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好景不长,时代在变,观众的审美和认知也在不断更新。曹可凡似乎依然沉浸在过去最成功和受欢迎的年代,未能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步伐。
比如他多次在节目中公开讽刺、质疑一些嘉宾的品格和素质。例如在一档节目中,他质疑演员黄圣依没有职业道德,还讽刺一位素人参赛选手的真实性和动机,引起了舆论的不满。
此外,在金星的真人秀节目《金星秀》热度达到巅峰之后,曹可凡在与另一位主持人的访谈中,以讽刺的口吻说:“这种节目不会长久的,倾尽全力也不过是饮鸩止渴”。
然而,从他发表言论时的神情,许多观众察觉到他眼中显而易见的嫉妒。这令直率的金星大为不满,直接反驳他的言论并指出他存在嫉妒心理。
曹可凡逐渐被暴露的一系列事件显示出他冷漠无情、自大傲慢的一面,这与他在公众面前塑造的“温文尔雅”的形象背道而驰。
舆论的天平逐渐向反面倾斜,“上海一位主持人”的口碑跌至谷底,台下观众们对他的评价非常负面。
在曹可凡人设逐渐崩塌的情况下,文学大师王朔应邀来到了《可凡倾听》这个“主场作战”的场合。曹可凡原本可能以为自己可以在熟悉的“地盘”上扳回一局,重新树立威信。
出乎曹可凡意料的是,王朔一上台就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的种种言行问题,直接揭穿了他虚伪的外衣。
比如,王朔在采访的一开始,就阴阳怪气地问:“听说采访你要收十万?”这样的提问明显带有嘲笑曹可凡过于自我,傲慢无礼的意味。
王朔直接点名曹可凡身边的金主,让主持人一时语塞,满头尴尬。然后,王朔又含沙射影地嘲讽上海女人不愿给男人花钱,暗示曹可凡吝啬小气。
反问一些据传与曹可凡有过一段的女明星的家庭住址,使主持人感到极为不快,甚至面红耳赤。
短短几分钟内,文学家接连打入了几记精准的进球,彻底粉碎了'上海第一主持人'的形象。原本应是双方对话的舞台,但结果却变成了王朔的独角戏。
直播现场彻底撕下了曹可凡虚伪的面具,让他自大傲慢的真面目暴露无遗。
王朔在《可凡倾听》节目中公开戳穿曹可凡的人设,使得这一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舆论的重心完全倒向曹可凡一方。大量网友扒出他过去更多不敬和不当的言论,以此作为攻击他的重要武器。
比如,有网友指责曹可凡是当年欺负年轻歌手薛之谦的“恶搞主持人”。同时,还有人翻出他在多年前某个节目中的表现,曹可凡当时的态度恶劣,催促嘉宾表演,甚至出言不逊,爆粗口。
这样的细节使得网友对他的人品产生了更多的质疑,口碑也因此跌入了谷底。
曹可凡因临场准备不足和敷衍应对而遭到了团队的处罚,这使他原本受损的名誉雪上加霜。现年60岁的他,在舆论场上受到了批评和攻击,声名狼藉。
在这种压力下,曹可凡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往日的淡定从容,继续主持自己的访谈节目,但偶尔会被镜头捕捉到他脸上一闪而过的失魂落魄。
曹可凡从“上海第一主持人”的神坛跌落到舆论漩涡之中,我们对此感到十分唏嘘。
回顾曹可凡从顶峰到低谷的经历,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并展望未来。
例如,他会否意识到时代变化的严峻性,以及必须及时调整自己节目内容和主持风格的必要性?他会否反省自己一些极端自大和不尊重他人的言行已经严重脱离现代大众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
他如果始终心存僭越、我行我素,那么在主持圈仍能有所作为,甚至还能再延续几年。但至于他的口碑和人气能否回升至当年的巅峰水平,则是一个未知数。
相反,如果他能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调整态度,纠正错误,以真诚待人的态度重新出发,我相信大众舆论还是会给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重新赢回民心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无论如何,这个过程都将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让我们耐心等待,观察接下来的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