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伟那点儿事儿:从足球场到生活场,这哥们儿的人生可太有戏了
今儿个咱们聊聊陶伟,估计老球迷一听这名字,耳朵都得竖起来。这哥们儿在中国足球圈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北京队、四川全兴队都留下过他的影子,国青队也待过,算是踢出来过的主儿。不过要说他这一辈子,可不光是踢球这点事儿,起起落落的,跟看电视剧似的,有热血,有温情,也有让人唏嘘的地儿。
小时候就跟足球杠上了
1966 年开春那会儿,陶伟在北京出生了。家里就他一个小子,上面俩姐姐,按说得多受宠啊?可他爸那时候在外地当兵,妈在纺织厂上班,忙得脚不沾地,所以小时候他常一个人瞎溜达,有点孤单。不过这孤单劲儿,被他舅舅给打破了。他舅舅是个十足的足球迷,一有空就带着他去操场踢球,要么就蹲在家里听收音机里的球赛解说。六岁那年,舅舅把一个磨得发亮的旧足球塞给他,说:“小子,踢起来!” 就这么一下,陶伟算是跟足球结下了梁子,一天不踢脚就痒痒。
1974 年,八岁的陶伟被送进了宣武体校,遇到了他这辈子挺重要的一个人 —— 徐恩贤教练。徐教练一眼就瞅出这孩子是块踢球的料,腿脚灵活,脑子也转得快,就是性子有点野。那时候体校训练苦啊,天不亮就得起,绕着操场跑圈,蛙跳、折返跑,一套下来浑身都散架了。陶伟哭过好几次,想打退堂鼓,可一想到舅舅期待的眼神,又咬着牙爬起来接着练。
要说家里最支持他的,还得是他爸。后来他爸为了能天天看着他训练,居然把外地的军官职务给辞了,回北京找了个工厂当行政,工资降了不少,可他爸从没抱怨过。每天陶伟从体校回来,他爸总得再加练他一阵。“用头顶球,五十个!肩部颠球,三十个!” 少一个都不行,完不成任务就别想吃饭。有回陶伟实在太累了,顶到二十多个就顶不住了,球滚到一边,他蹲在地上直哭。他爸也不骂,就蹲在旁边看着他,等他哭够了,递过一块毛巾:“接着来,踢球的,没这股劲儿可不成。”现在想想,那时候饿肚子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但也正是他爸这股子狠劲儿,把陶伟的韧劲给练出来了。后来他在球场上不管落后多少,从没放弃过,估计跟小时候这段经历分不开。
球场上的起起落落,够写本书
1980 年,陶伟上初三,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有回八一队的刘志才教练来看比赛,一眼就看中了他,觉得这后卫踢得有章法,想把他挖到八一队去。那时候八一队可是响当当的,多少球员挤破头想进去。陶伟心里也痒痒,跟揣了只兔子似的。可他的主教练徐恩贤不干了,找到陶伟家里,跟他爸妈说:“这孩子是咱北京的好苗子,得留在北京队,为咱家乡出力!” 徐教练唾沫横飞地说,陶伟看着师父激动的样子,又想想这些年体校对自己的培养,咬了咬牙,跟刘志才教练说了抱歉。现在看来,这一步走得对不对不好说,但至少他没辜负徐教练的期望。
留在北京青年队后,陶伟跟开了窍似的,球技蹭蹭往上涨。1985 年,他凭着实打实的实力进了国青队,穿上了国字号的球衣。站在国歌响起的赛场上,他说自己腿都在抖,不是怕,是激动。后来正式进了北京队,成了职业球员,那几年他踢得是真拼,后卫线上跑动积极,拦截果断,很快就成了队里的主力。不过要说他足球生涯里最风光的一段,还得是在四川全兴队。1994 年他转会过去,一下子就成了球队的核心,四川球迷待见他得不行,喊他 “陶大将军”。为啥这么宠他?因为他踢球真的拼,不管对手多横,他都敢往上冲,有股子四川人说的 “袍哥” 气。
1995 年那场 “成都保卫战”,现在提起来,老球迷还能激动得拍桌子。那时候四川全兴队形势不妙,得赢了八一队才能保级。比赛当天,成都体育中心挤了六万人,喊声差点把屋顶掀了。陶伟那天踢后卫,拼得像疯了一样,好几次摔倒了又立马爬起来,腿上蹭掉一大块皮也不管。最后全兴队 1:0 赢了,终场哨一响,全场都炸了,球迷往场子里扔彩带、扔围巾,还有人哭着喊 “保级了”。陶伟被队友们架起来抛向空中,他后来回忆说,那天晚上成都的街头全是人,好多球迷拉着他的手不放,说 “谢谢你,陶伟”,他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可谁也没想到,1996 年,才三十岁的陶伟突然宣布退役。好多人不理解,说他正是当打之年,怎么就不干了?后来他在采访里说,一是膝盖伤实在扛不住了,二是觉得自己该换个活法了。现在想想,这哥们儿还真有点说走就走的魄力。
转行解说员,照样玩得转
退役后的陶伟,没离开足球圈,转去央视当解说员了。这跨界跨得可不小,刚开始好多人捏把汗,觉得踢球好不一定会说话。结果人家一开口,嘿,还真有两下子!他跟黄健翔、段暄他们搭档,解说风格特别接地气。不像有些解说员,净说些听不懂的术语,他就用大白话,球员一个小动作,他就能说出 “这是想晃开防守队员呢”,球迷听着特亲切。而且他懂球啊,场上局势怎么发展,球员心里想啥,他说得门儿清,有时候还没等进球,他就念叨 “要坏,这球悬了”,果然没多久就被人破门了,跟开了天眼似的。
有回解说一场重要的比赛,踢到关键时候,黄健翔激动得嗓子都劈了,陶伟在旁边慢悠悠补了句:“别急啊,这才刚到下半场,好戏还在后头呢。” 一急一缓,搭配得还挺妙。那时候好多球迷就等着看他解说,说听他叨叨比看球还过瘾。不过要说他解说生涯里最让人记住的,还是他那股子真性情。有回看到裁判吹了个明显的误判,他在直播间里直接说:“这球判得不对啊,明摆着是好球嘛!” 一点不藏着掖着,虽然有时候会被批评不专业,但球迷就爱他这实在劲儿。
感情那点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
除了踢球、解说,陶伟的感情生活也挺让人关注,尤其是他跟吕丽萍那段婚姻。
说起来他俩认识还挺巧,1996 年陶伟刚退役,去看一场篮球赛,正好吕丽萍也在。那时候吕丽萍已经跟张丰毅离婚了,带着儿子张博宇过日子。俩人本来没什么交集,后来吕丽萍听说陶伟是踢球的,就主动找他,说想让他教教儿子踢球,锻炼身体。陶伟也是个热心肠,一口就答应了。那时候他常去吕丽萍家,带着张博宇去操场练球,教他怎么带球、射门。张博宇那时候才几岁,挺喜欢这个幽默的大哥哥,有时候练累了,就缠着陶伟讲球场上的故事。
一来二去的,陶伟和吕丽萍就熟悉起来了。吕丽萍觉得陶伟人踏实,说话直来直去,没那么多心眼;陶伟呢,觉得吕丽萍虽然是大明星,但一点架子没有,待人挺真诚。1998 年,陶伟鼓起勇气跟吕丽萍表白了,吕丽萍犹豫了一阵子,最后还是点了头。俩人好上后,外界议论不少。有人说陶伟是想借着吕丽萍出名,也有人说吕丽萍刚离婚就找对象,不太好。陶伟不管这些,在采访里直接说:“我喜欢吕丽萍,跟她是谁没关系,就因为她是她。”1999 年底,他俩偷偷摸摸去洛杉矶办了婚礼,就请了几个亲近的朋友,特别低调。
可婚姻这事儿,光有喜欢还不够。陶伟是运动员出身,性子直,说话冲,有时候急了能跟人吵起来;吕丽萍呢,是演员,心思细腻,敏感多愁。俩人过日子,鸡毛蒜皮的事儿一多,矛盾就出来了。有时候陶伟看球激动得大喊大叫,吕丽萍就觉得吵;吕丽萍拍戏晚归,陶伟又会念叨她不回家。吵来吵去,感情就淡了。2001 年,吕丽萍提出了离婚,陶伟沉默了好几天,最后点了头。法院判离的时候,俩人啥财产纠纷都没有,好聚好散。
离婚后陶伟消沉了一阵子,把心思都放工作上了。身边人劝他再找一个,他总说 “算了,一个人挺好”。直到 2011 年,他才跟小自己十多岁的宋女士在一起,后来结了婚,还生了个儿子。陶伟爸妈那叫一个高兴,盼孙子盼了多少年,终于如愿以偿了。那时候陶伟 45 岁,抱着小儿子,笑得合不拢嘴,说这辈子也算圆满了。
天妒英才,走得太突然
谁也没想到,这圆满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出了意外。2014 年,陶伟在山东济南出差,突然就因为心脏病没了,才 46 岁。消息一出来,足球圈都炸了,好多球员、教练都不敢信,说前阵子还跟他一起吃饭呢,怎么说没就没了?后来警方调查说,是过度疲劳加上身体本来就有点问题,才导致的猝死。想想也是,陶伟那时候又要做解说,又要处理家里的事儿,经常到处跑,休息肯定跟不上。他那些朋友说,他总说 “没事,我身体好着呢”,结果就这么扛着,把自己给累垮了。
他走的那天,好多球迷自发去他家楼下献花,四川全兴队的老队友们聚在一起,喝着酒,说着以前踢球的事儿,说着说着就哭了。黄健翔在微博上写了好长一段话,说 “陶伟是个好人,是个好兄弟,怎么就这么走了”,看得人鼻子发酸。最难受的还是他家里人。他爸妈白发人送黑发人,哭得直不起腰,拉着人就说 “我儿子苦啊,从小就懂事,没享过几天福”。他媳妇宋女士抱着刚三岁的儿子,整个人都懵了,好几天没合眼。后来处理遗产的时候,家里闹了点小矛盾,不过还好,最后都和解了。毕竟人死为大,再争下去,也对不起陶伟。
这辈子值了,活成了自己
现在陶伟走了快十年了,偶尔还有老球迷提起他,说他踢球时的拼劲儿,说他解说时的幽默,说他待人时的实在。他就像一颗流星,在足球圈和生活里都划过一道亮闪闪的光,虽然短暂,但让人忘不了。想想也是,人这一辈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被那么多人记住,能有过几段掏心窝子的感情,就算没白来一趟。陶伟这辈子,踢球踢到了国字号,解说做到了家喻户晓,爱过也被爱过,虽然走得早了点,但也算活得热热闹闹、明明白白。
有时候在街上看到踢球的小伙子,我就会想起陶伟。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那种对生活的热乎气,其实一直都在。就像他以前常说的:“人这玩意儿,就得往前奔,不管输赢,拼过了就不后悔。”得,陶伟这点事儿就唠到这儿。不管你是老球迷,还是刚听说他的故事,希望这哥们儿的人生能给你点启发 —— 活着,就得尽兴点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