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朗星稀
月朗星稀是汉语联合式成语,最早出自王愿坚195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原文描写草地气候突变前"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场景。该成语由"月朗"与"星稀"两个主谓词组并列构成,核心释义为皎洁月光下星辰稀疏的天象,常作宾语或定语用于自然描写。
成语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持续使用,如杨佐青《风起盘石·我们的旗帜》描述"当天晚上,月朗星稀"的环境氛围,印证其作为天气描写固定短语的语法功能 [1-2]。与三国典故"月明星稀"构成同义关系,但具体出处和文本运用场景存在差异。
语义解析
播报
编辑
成语由"月朗"(明月清朗)和"星稀"(星辰稀疏)两个主谓结构并列组成,描述月光皎洁导致星光黯淡的自然现象。其核心语义聚焦天体明暗对比形成的视觉特征,既可用于客观气象描写,也可引申渲染静谧氛围 [2]。
文献溯源
播报
编辑
最早完整用例见于王愿坚1958年发表的革命题材短篇小说《七根火柴》:“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通过气候反常现象烘托长征路途艰险。学术界普遍认为该成语定型于20世纪50年代,虽借用古典诗词意象,但确切的四字结构成型于现代文学创作。
语法特征
播报
编辑
作为联合式成语,其语法功能具有双重特性:
作宾语时多出现在天气判断句,如"呈现月朗星稀的景象" [2]
作定语时修饰"夜晚""天空"等名词,如"月朗星稀的秋夜" [1-2]语义重心落在整体意象营造,较少单独拆分使用
应用示例
播报
编辑
现代文学作品中延续其描写功能:
杨佐青《风起盘石·我们的旗帜》"当天晚上,月朗星稀,四野寂静"突出环境静谧 [1]
部分游记散文用"月朗星稀夜登泰山"表现登山观景的特殊意境
气象科普读物引用该成语解释大气透光度与星体可见度的关系
相关成语
播报
编辑
存在语义关联的成语包括:
月朗星稀:出自王愿坚《七根火柴》,形容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1-2]
风清月皎:强调月色明亮与空气清新的协同状态 [2]
星月交辉:描绘星辰与明月共同闪耀的景象,构成反义对照
语言学价值
播报
编辑
作为现代定型成语的特殊案例,其发展脉络呈现三个特征:
1.语义来源兼具古典意象与现代文学创新
2.结构组合突破传统四字成语的典故依赖
3.使用场景从自然环境描写扩展到情感氛围衬托这些特征使其成为研究汉语成语现代演变的重要样本 [2]
网址:月朗星稀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30238
相关内容
【月明星稀】月明星稀的近义词月明星稀
月明星稀的意思
月明星稀论文范文 月明星稀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月明星稀指的是(月明星稀指的是什么季节)
月明星稀是什么意思
月明星稀造句
“月明星稀”字的解释
用月明星稀造句子
月明星稀表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