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心理健康“充电”只需三招

发布时间:2025-08-28 08:30

图片由AI生成

图片由AI生成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前一天晚上睡了个好觉,第二天整个人神清气爽,连心情都很“明媚”?或者,虽然昨晚没睡好,但今天吃到一个“来报恩的”的西瓜,或者去公园快走了一圈,心情竟也悄悄亮了起来?现在,科学告诉我们:这些日常的小选择,真的会改变你的内心世界。

一项来自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新研究,揭示了年轻人如何通过简单的生活习惯为自己“充电”——不是手机,而是心理能量。这项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研究,追踪了来自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上千名17—25岁年轻人的生活轨迹,用3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大规模问卷、每日日记,甚至结合智能手环数据,深入挖掘睡眠、饮食和运动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结果清晰而温暖:睡得好,心情就好;多吃水果蔬菜,情绪更稳;动一动,幸福感就悄悄上升。而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这些习惯不仅各自发挥作用,还能彼此“救场”。

研究发现,睡眠质量是预测第二天心理状态的最强、最稳定因素。无论你是谁,睡得好,第二天就更容易感到积极、有活力、有掌控感。有趣的是,这种影响是动态的——不需要“你一直睡得好”才有效,而是“你今晚睡得好,明天就感觉好”。换句话说,哪怕你平时作息不规律,只要今晚早点关手机、睡踏实了,明天就能立刻感受到情绪的提升。

而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大“情绪助推器”。研究显示,哪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日子里,哪天吃的蔬果较多,哪天的幸福感就更强。这并不是说你要立刻变成“纯素食战士”,而是今天比昨天多加一份蔬菜,或加一份蓝莓,你的大脑可能已经在悄悄感谢你。

运动的作用同样真实。数据显示,当天运动量更大的日子,人的心情通常更好——这种关联在个人内部的日常比较中尤为明显。也就是说,你不需要和别人比谁跑得更远,只要比昨天的自己多动一点,比如多走10分钟、多爬一层楼,就足以让情绪“天平”向积极的一端倾斜。

更妙的是,这三种健康行为可以“互补”:如果你昨晚翻来覆去没睡好,只要今天多吃些水果蔬菜,那种“脑袋沉沉、情绪低落”的感觉可能就会被温柔地缓冲掉;反过来,如果你某天蔬果吃得少了,良好的睡眠也能帮你“兜住”情绪的下坠。

科学家解释说,年轻人可能正经历人生中最动荡的阶段:离开家庭、面对学业压力、经济独立、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些挑战本身就可能压得人喘不过气。但新研究传递了一个积极信息:你不是只能“熬过”,你完全可以通过日常习惯,让自己在这个关键时期真正“茁壮成长”。

当然,这项研究也有其局限,未来还需要更多元的人群和更大规模的数据来验证这些发现。但无论如何,它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心理健康,不只是“心理”的事,它深深扎根于我们每天吃什么、怎么睡、运动不运动这些看似平凡的选择中。

(责编:邢郑、孙娜)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年轻人心理健康“充电”只需三招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22757

相关内容

三大招帮明星保持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单招)
赵露思,健康状况引关注,娱乐圈纷扰需关注艺人心理健康
健康管理师生活需要引导
「三亚健康管理师求职网」附近营养师/健康管理师招聘信息
偶像魅力如何影响年轻人的心理健康?
老年心理健康“四要”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职业健康管理服务招标公告
专家支招:居家期间如何调整好心理保持健康身心状态
中老年人饮食健康的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