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明星对科学传播起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5-08-28 00:38

    学术明星是否有利于科学传播这个问题”要更加明确一点。是什么样的学术明星?要做的是什么类型的科学传播?实际上,并不像楼下博主回复的,中国学术明星太少。而是中国公众能了解到的学术明星太少。在科学界内部,从来不乏学术明星。只不过他们衡量的标准是小同行的论文。在另一个方面,在最近20年来,以宣传成功为标志的中国科学传播,一直没有放弃过造星工作,实际上比现在造星更多,因为在传统的以宣传成就而不是激发科学兴趣或弘扬科学精神的科学传播模式下,把科学家说得高大上、说得不尽人意、说得星光闪烁,说得大公无私,这最符合这种科研宣传的逻辑。

    实际上,我们想讨论的明星,是既有水平能在学术界取得极为突出的成绩,又有巨大的公众影响力,这与我们过去靠宣传捧起来的星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按照这个标准,潘建伟算一个,施一公算一个,饶毅算一个,李淼算一个。这样的明星在中国的确不多。而这样的明星,毫无疑问对科学传播是有促进作用的。

    但细想一下,这些明星之所以对科学传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之所以发挥与过去的官方造星运动不同的效果,其原因在于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的社会经济,让我们逐渐有条件摆脱部分官方比较陈腐的宣传模式。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小心学术明星可能具有的副作用。因为一旦一位科学家成为了我们现代意义的学术明星,那么他们实际上就更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这也意味着在需要竞争来获取资源的时候,他们的竞争者也可能会因为学术之外的原因输给他们。

网址:学术明星对科学传播起什么作用?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21447

相关内容

刘海龙 用学术想象力走出传播学的学科焦虑
学者明星化是学术传播的歧途
明星专科专业学的什么
学术明星文化传播与大众传媒对接的产物
音乐传播专业学什么,学习主要是干什么的?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者明星化是学术传播的歧途对辩
为什么科学家不如娱乐明星红?
什么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听“央视名嘴”鲁健对话科学界“明星人物”
学者明星化是学术传播的歧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