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卓氏分布简况
广东,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广东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广东也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而我们卓氏在广东繁衍发展的历史亦有千年以上的时间了,据目前所查阅的卓氏族谱资料等记载,梅州松口卓谋一脉,当地旺族,于南宋末年率800卓族壮男随文天祥勤王抗元,据此推断,梅州松口卓氏一脉在南宋末年已有八百壮丁勤王,估计那时当地族内人口起码数千,才有如此数量人口入伍,那么在当地的生活时间应该要有百年以上,因此,在梅州松口的这支卓氏很有可能于北宋时期,甚至更早就在当地繁衍发展的了,这也是依目前资料所知在广东发展的最早的一支卓氏后裔。
只是非常遗憾的是,当年卓谋一脉抗元失败,仅余十余人生还最后来到印度尼西亚北婆罗州发展(至今未联系上),而原在松口的卓族惨遭元兵灭族之灾,因此,现在的松口已完全没有卓族聚居了,因此,在未寻访到卓谋后裔之前,暂时还无法准确厘清这一支系所属分支概况,以及准确的入粤时间。不过,根据多方资料,我相信,入粤卓氏可能在北宋,甚至更早之时。
南宋时期,先后有赟公、宣义公、振义公等卓氏分支陆续入粤繁衍开拓,开启了卓氏在广东发展的新篇章。现今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卓氏人口约二十多万,占全国卓氏总人口的40%多。
一、宣义公脉系
发脉于南宋年间的卓植公(公元1183—1239年),原藉福建莆田,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随其祖父迁居惠州,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迁居海丰县(今陆丰市曲清、环林等村)定居,敕授宣义郎,卒于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葬于陆丰市南塘镇环林村南山北麓,号称“仙人醉酒”名地,宣义公又被尊称为“南山公”,其后裔主要聚居于海陆丰湖东镇曲清(曲江)村、桥冲镇桥冲村、濠潭村(禾潭)、南塘镇上、博美镇等数十个村庄,人口十余万。
二、振义公脉系
据莆田《卓氏族谱》载:自邑宰隐之公开基福建莆田,下传至九世怜公生子二:长意,次道。意公生子二:长荦,次越。荦公行三十六,解元,与弟越由莆田迁往惠州府金带街住焉。后因越公三子失传,复携二子迁在海丰县石帆都曲江开基,即今陆丰县曲涌乡是也(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陆丰县)。妣洪氏七院孺人生子二:长天叙,次崇。天叙居厦尾为始祖。生子二:长逊,次效。效公即“葫芦地”振义公,以官名为号,分居陆丰湖东镇华美村开基立业,为华美房初分之始祖。振义公后裔主要聚居于陆丰湖东镇华美村、碣石镇等地,以及粤西吴川、高州、电白等地。
三、仲兴公脉系
仲兴公,字必昌,号懋轩,赟公八世裔孙,元末明初由海陆丰迁居五华(长乐)西林坝凤岭下开基立业,其后裔主要聚居于梅州五华华城、安流、周江;河源紫金古竹,彭寨;东莞清溪;深圳龙华;惠州龙门;云浮;肇庆广宁;海丰可塘、莲花山;清远阳山;中山坦州;广州花都等地。
四、仲贵公脉系
及公,字仲贵,号乐泉,赟公八世裔孙,明洪武三十二年迁五华(长乐)开基立业,初住西林坝,其后裔最终迁华城乐洞定居。其后裔主要聚居于梅州五华华城,潭下江塘,双头大岭、园坑,河源叶潭,惠州龙门等地。
五、德宣公脉系
据梅州平远族谱载,德宣公,明永乐时人,世居福建汀州连城县属地卓家演,明宣德初年殁葬连城,清乾隆十七年壬申迁葬广东平远县黄畲(今邹坊)卓坡坑,明宣德年间妣钟氏,偕二子自连城迁居粤潮州府古梅州即今程乡县后分居嘉应州平远县属地黄石洞立籍。
德宣公裔孙主要聚居于梅州平远邹坊、仁居、超竹,五华长布、华城、双头,韶关连平,珠海,中山,广州花都、萝岗,肇庆广宁,河源等地。
六、震翁震和公脉系
据《潮汕卓氏源流概述●震翁震和兄弟元代落籍峡山》称:潮汕卓氏大都来自福建莆田,莆田人卓震翁、卓震和兄弟于元代(1279-1368)由莆田迁徙入潮,落籍潮阳县大宅(今峡山镇)。传至他的孙子卓西河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分创惠来都东安(今惠来县惠城镇)。西河公长子良朋、次子良友后来又迁居陆丰曲清、华美另创基业。峡山大宅第10代裔孙登凤公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分居上家村(今峡山镇),至清朝中叶,大宅卓氏裔孙再分居竹山都华阳、华东(今河溪镇)。此支后裔主要聚居于汕头金平、龙湖、濠江,潮阳铜孟、河溪、海门、棉城,潮南峡山、两英等地。
七、西棱公脉系
据《文路乡卓氏族谱》载:珍之元孙讳成章,为宣议郎,自东径归莆田长寿社,生宣奉大夫讳栋。栋公生三子:长得吉,终临通府;次得一,终大学士;三得庆,宋绍定壬辰进士,号乐山,有忠义传,官至户部尚书,赐金袋。自是子孙繁衍,有徙居玉湘柳营者,有渚林锦江玉井者,皆三公之裔也。初世祖西棱公乃莆阳渚林分派,因元末明初避乱,家于潮之杨邑梅岗都柚园,与本族继山公同居。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继山公赴京从戎,而西棱公又徙于海邑南桂都西洋乡,立为里长带管十甲民籍,至今流传一十二代矣。西棱公后裔主要聚居于潮安东凤文路卓村,以及澄海外砂、庵埠,梅州丰顺汤坑等地。
八、应元公脉系
应元公字原隆,原居福建莆田市秀屿镇营边村,于元朝仁宗二年(1309年)中己酉科解元,官居化州,任化州路教授。后迁湛江雷州,初址来郭卓宅村,后迁居少揽村立业启派。殁葬青家山,有墓碑书卓解元之墓焉。
应元公后裔主要聚居于湛江雷州、徐闻等地,子逊昌炽。
九、 念九郎公脉系
惠东念九郎公,重庆垫江念九郎公、五华蕉州念九郎公,这三个地方的祖先同一名字,生活年代大致都是明代中后期,是否是同一个人呢?现存有的族谱资料大埔、惠东、重庆垫江的,通过比对,发现三地之间有很大关联,在后续继续研究后再详述。
十、进涂公脉系
据惠东平山族谱载,进涂公生于明代癸未年十月十七日,然其祖上名讳失记,迁徙过程失记,因此,进涂公一脉与广东其他各分支之间的联系还需继续研究才能定论。进涂公的后裔主要聚居于惠东平山,江门鹤山等地。
十一、仁山公脉系
据五华族谱记载,仁山公约于明初迁五华(长乐)坪上开基立业,因年代久远,族谱资料遗失,现关于仁山公的传承情况尚存争议,亟待后续研究定论。其后裔主要聚居于五华郭田镇坪上村。
十二、有全公脉系
有全公,梅州大埔下黄砂村开基,一说是宋末开基,一说是元末明初开基,由于资料比较缺乏,暂且不能过早定论,有全公后裔主要聚居于大埔西河、茶阳等地。根据现有资料,有全公与惠东念九郎公、重庆垫江念九郎公、五华蕉州念九郎公都存在着很大关联,亟待后续深入研究。
十三、饶平山家卓氏脉系
山家卓氏始祖,籍系福建省莆田西河人氏,未知其名,约生于南宋宁宗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成年婚后,带子三人始入饶平境内谋生,几经迁徙,约南宋理宗22年(公元1246年)定居山家创祖,距今770多年。
据古墓宗祠考证,始祖墓基建于本村“樟脚地”,现有始祖祠“追远堂”一座完好;二世祖墓建于本村“鲤鱼脐”地。三世祖敦良公墓建于本村叠石公山的“鲤鱼尾”地。
十四、揭阳月湄卓氏脉系
据《西河卓氏族志》载:隐之公遗裔二十四代孙堪公,致仕任常州知府,子卓天锡出任广东布政使,天锡公原籍福建莆田县水南塔。成化七年,天锡又任常州按察使,退休占籍揭阳地美都表溪乡定居,至清代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天锡宗族及侄孙上玉公、春日公会同潮阳敦厚公、莆田静庵公、启盛公在揭阳西门外约25公里之郑厝寨购地定居。故上玉公、春日公、敦厚公、静庵公、启盛公又为月湄卓氏裔孙之开基始祖,开创月湄乡族。
十五、文学公脉系
据潮阳萧湘乡族谱载,文学公元朝太帝壬戍年(1322—1361),终于元帝辛丑年,寿四十,大明建元洪武年间同安人许氏合葬胡仔内出水葫芦,遗下一男盘齐公娶青洋山刘学士公之女为室随带淡港门二节。其后裔主要聚居于潮阳萧湘乡。
十六、俸公脉系
俸公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到雍陌,迄今600多年。然其父名谁?何时何地迁入?这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因资料比较缺乏,暂且不再赘述。俸公后裔主要聚居于珠海官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网址:广东省卓氏分布简况 https://m.mxgxt.com/news/view/1713227
相关内容
广东省十大姓氏排名!怀集人,你的姓氏排第几?姓氏臧的起源与分布发展,臧姓的历史名人及成就简介
广东叶氏族谱
浙江省稀见赵氏族谱大全,共85套附部分字辈,看看有你家的吗?
郭子仪子女后代分布情况 郭子仪后人有哪些人
广东省GDP超越韩国,韩国5200万人,普通人一月工资多少钱?
稀有姓氏“鄞”姓的分布源流
广东省体育女明星名单图片,广东省体育女明星名单图片大全
卓Zhuó
凡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