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最近陷入了不少争议之中。已有一段时间没进组,事业一度停滞,空闲时要么去攀岩,要么去赛车。前几天,他还因赛车差点受伤的事件引发关注。尽管最终没事,但仍有部分粉丝对他的行为不满,认为他年纪轻轻,却不务正业,不想着为事业奋斗,反倒选择玩乐,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
从粉丝的角度来看,这种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王一博作为圈内顶级商业价值的明星,却似乎没有顶流应有的工作态度,甚至有些人认为他已经不仅仅是佛系,而是处于一种“摆烂”的状态。对于那些已经过气的明星来说,选择摆烂或许能理解——毕竟年龄增长,人气下滑,财务上已足够安稳,资源也没有那么理想。但王一博正值事业巅峰,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变得如此消极?
其实,所谓的“刺激”并不存在,王一博的行为背后更多的是和乐华之间的矛盾。关于王一博是否续约的问题,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他不满无法得到理想的待遇,再加上过去几年的种种恩怨,这些情绪最终积压爆发。现阶段,王一博并不打算继续为乐华挣钱,同时也不想提前解约造成经济损失,所以他选择了“摆烂”来应对这种局面。毕竟,乐华和王一博签订的是经纪合同,乐华也不可能强迫他工作。
目前,双方的关系仍在僵持中,王一博的目标就是等着乐华最终意识到,他已经从摇钱树变成了负资产——每年带来的收入无法再覆盖团队的维护费用和宣传开支。届时,乐华自然会主动提出解约,他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走人,另谋高就。而现在,他无所事事,尽情享受个人爱好,顺便还可以用乐华的宣传资源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曝光,这笔买卖看似稳赚不亏。
然而,最终乐华可能会选择妥协。虽然娱乐圈的竞争异常激烈,乐华也不能轻易保证下一位顶流会出现在自家公司。若此时放走王一博,或许会面临极大的后悔。因此,乐华也会尽量维持与王一博的合作,尽管他不再全力工作,但依然有资源和人气。
但这种局面无疑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即便乐华现在还能为王一博提供资源、维持热度,但一旦他离开公司,能否独自应对娱乐圈的激烈竞争仍是个大问题。毕竟娱乐圈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市场的蛋糕有限,王一博一旦退让,必定有新的明星填补他留下的空白。届时,真正能证明他价值的,将是粉丝的忠诚。
从过去的诸多例子来看,娱乐圈的明星和经纪公司解约,几乎不可能做到好聚好散。像杨幂那样精明的明星,最终也未能逃脱资本的操控——她白白带了新人多年,最后还是被资本抛弃。赵露思为了与公司解约,还上演了“装病”的戏码,最终结果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对王一博来说,他如今最大的筹码,就是自己曾是乐华的营收支柱。乐华能成功上市,王一博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然而,商人逐利,乐华不会轻易放权,也不会给予过多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谈崩合同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对乐华来说,王一博只是一个能够带来收入的商品,而不是无可替代的存在。许多粉丝可能会因公司对待王一博的态度而感到愤怒,但站在商人的角度,他们有何理由过度善待一个仅仅是商品的明星呢?
这些惨痛的现实告诉我们,普通人真的不应轻易进入娱乐圈。很多人以为自己被星探看中,签约大公司后,星途会一片光明,殊不知,大公司往往是期待通过违约金来从中获利。而大明星都难以摆脱资本的束缚,普通人更难以脱身,最终可能沦为娱乐圈的炮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