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

发布时间:2025-08-12 17:57

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

【引言】

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有驾

中国制造正在迈向更高的台阶,而属于民族企业的高光时刻也在不断上演。继华为和任正非之后,7月2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再次引发广泛关注,这次站上舞台的是长城汽车及其掌舵人魏建军。头版一篇《长城汽车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着力做强做大民族品牌》的文章,仿佛掷地有声地宣告了长城汽车35年奋斗的厚积薄发。而这次“登顶头版”,它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企业发展的掌声,其中蕴藏的执念、信仰以及对未来的探索,将为中国制造提供哪些新的启示?民族品牌又将如何在全球竞争中杀出重围?

【第一高潮】

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有驾

在愈发激烈的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长城汽车交出了一份让业内惊叹的答卷。然而,不少人仍产生争议:一个曾因“小板车策略”备受诟病的企业,为何会登上《人民日报》头版?甚至被许多媒体赋予了“汽车工业脊梁”的称号?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力挺,是一次象征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的选择;也有人指出,长城汽车不过是赶上了新能源和自主创新的“风口”,未必值得如此高规格的关注。究竟是“厚积薄发”,还是“运气使然”?魏建军和他的长城汽车到底做了什么,才让这个名字与华为肩并肩站在民族品牌的旗帜下?

【发展过程】

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有驾

魏建军的“技术偏执”或许是最好的答案。“外国人能干成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干成。”这是他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也是长城汽车发展的核心哲学。在别的企业还是“拿来主义”,不断依赖外资供应链的年代,长城选择了难走但正确的路——用研发打底,掌握核心技术。从4.0TV8发动机到9AT变速器,这些被外界视为“技术壁垒”的挑战,长城不仅敢啃“硬骨头”,还啃得有板有眼。

与此同时,长城并没有因为掌握了“看得见”的技术便止步不前。自2003年至今,他们累计投入近百亿元,打造全球领先的试验体系。从安全试验室到环境风洞,再到高海拔环境模拟实验室,长城用“看不见”的投入换来用户“看得见”的安全。这背后,是技术积累的厚重,也是制造业的底线。从每一次的产品革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信号:魏建军没有急功近利,他更在意的,是如何让长城汽车真正走得稳、走得远。

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有驾

【第一低潮】

不过,成就再多也不意味着长城没有经历过质疑和低谷。比如2018年,长城汽车做出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将旗下的零部件公司全部剥离。当时,很多声音质问魏建军:好不容易积累起的上下游配套体系,这么轻率地“分裂”是为什么?是不是眼看成本压力大了,就不想继续承担?还有人担忧,一旦放手,零部件企业会不会“自立门户”,甚至抛弃长城,反过来抢占市场?

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有驾

事实证明,这次“断腕之举”是一次巨大的豪赌,但魏建军赌赢了。在彻底独立市场化后,那些曾经一度困难重重的零部件企业,如今不仅回头重新赢得了长城汽车的订单,还成功打进宝马等国际一线车企的供应链。而蜂巢易创这样的明星公司,更是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一切正好回击了当年的质疑:独立创新看似是一场冒险,但对真正想做品牌的企业来说,这是必须承担的责任。魏建军真的赌得起吗?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冒这样的风险。

【第二高潮】

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有驾

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兴起,长城汽车迈入了更大的竞争舞台。然而,真正让它脱颖而出的,并不只是新能源的风口,而是长城独特的“生态出海”战略。在魏建军看来,把车卖到海外不过是全球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中国的技术、标准乃至制造体系彻底融入全球市场。于是我们看到,长城在泰国、巴西等多地布局全产业链基地,不仅实现“研产供销服”一体化,还带着中国的合作伙伴一并出海。这种全生态的输出,让长城汽车不仅仅是一款产品的出口商,而变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的“输出窗口”。

近年来,长城多款车型在海外市场屡屡引发轰动,甚至连巴西总统卢拉都对此高度评价。然而,魏建军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他的长城汽车不仅要扎根中国,还要扎全球化的根,让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这种思维的维度,显然比单纯卖车更有雄心。

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有驾

【第二低潮】

当然,越激烈的竞争,也意味着挫折和挑战正在前方等候。长城汽车虽在国际化道路上初步站稳脚跟,但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却一直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拦路虎”。以美国市场为例,长城虽然有意布局,但始终难以突破复杂的准入门槛和昂贵的运营成本。而针对中国品牌的形象偏见,也让长城在欧美一些国家频频受阻。更糟糕的是,当行业话语权更多掌握在海外巨头手中时,大规模扩张的长城,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供应链安全与核心技术再升级的风险。

除此之外,“新能源内卷”也是长城必须应对的问题。许多新势力品牌已经赶上了第一波热潮,而长城虽然技术积累深厚,却显得“脚步不够快”。如何在保持产品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变革,这对魏建军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一道没有满分答案的考题。

【写在最后】

长城汽车的崛起,无疑是一支振奋人心的强心剂,但如何看待它的成功,还需要冷静思考。有人称它是“民营企业的奇迹”,有人质疑它是否过度依赖政策红利。还有人感慨,如果没有1984年农村包围城市的那条策略,长城汽车或许早已被市场淘汰。可是问题又来了,如果当年的“底层逆袭”注定是件小概率事件,那今天魏建军的国际梦真的可复制吗?

最终,长城的故事依旧是中国制造故事的一部分。从“核心技术自研”到“生态化出海”,魏建军的野心和坚持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它对产业链的依赖、对国际市场的适应以及对汽车工业未来方向的判断,还是否如他当年的执念般能够屡战屡胜?

【小编想问】

站在华为之后,被《人民日报》头版选中的长城汽车是一种荣耀,但问题来了:是否每一家民族品牌都能以同样姿态追赶国际车企?专注技术是必要的,但在资本与创新的夹击下,有多少企业能像长城一样坚持到最后不被市场淘汰?谁又是下一个登上头版的企业?

 0

网址:任正非之后,《人民日报》为什么选择魏建军?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73697

相关内容

魏建军:在任正非与雷军之间摇摆
长城魏建军:在任正非与雷军之间摇摆
魏建军访谈切片之“选室友”:愿和任正非同住
魏建军:愿意和华为任正非住同一间房、他是智者
魏建军愿与任正非同住,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情商课?
魏建民魏建军,两者有关系吗
魏建军&长城汽车为什么一直在「乱起名」?
魏建军为啥不生育 长城魏建军女婿仝博
魏建军,什么都知道
揭秘魏建军女儿第一任丈夫的身份,魏建军女儿第一任丈夫身份揭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