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师生之间的“非暴力沟通”

发布时间:2025-08-11 13:49

我曾经接手过一位导演的求助:她的女儿有些抑郁,不想上学,甚至有悲观厌世的自杀倾向,希望我能和她的女儿聊聊。因为女儿不接受心理医生的救助,这位母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通过朋友圈找到了我。

通过三次聊天,我了解到问题主要还是在母亲身上,因为母亲在和女儿的生活交流中时不时会冒出“你去死吧!”这样暴力的语言。在母亲看来也许是自己一时的情绪发泄,而女儿的感受却是:母亲不爱她了,不想要她了,内心很受刺激,情感上很受打击。女儿讲到这里,在电话里哭了好几分钟。

联系多起因为语言交流而引发的校园内外的暴力案件,我想到了“非暴力沟通”这个话题。

所谓“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模式和处理冲突的方法,旨在促进理解、共情,达到和平解决问题。它由美国心理学家马维·罗森伯格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

非暴力沟通强调以尊重和善意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它鼓励人们通过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诉求和观点,同时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种方法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共赢的沟通模式,以便更好地解决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促进合作。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观察和描述客观事实,避免主观判断和评价。

二、感受:表达自己对事情的感受,包括喜、怒、哀、乐等,而不是仅仅陈述对他人的评价或指责。

三、需求:识别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以便他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动机和关注点。

四、请求: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请求,而不是使用命令或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情感和需求,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协商和冲突解决,从而创造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依赖语言。语言是一种能量,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在听者内心引起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教育教学也主要是通过语言展开的。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工具,能不能使用好这个工具,是教育教学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一环。

窗体顶端

教师和学生之间能不能有效地沟通,这考验教师的智慧,也对教师的性格、脾气、修为是一种磨炼。

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和共情。

倾听是“非暴力沟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学生在讲述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教师应尽力理解并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通过倾听和接纳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比如最常见的学生迟到,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最容易引发误会。为了杜绝迟到,有些班主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劈头盖脸地把学生猛批一通,或者按照规定惩罚一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比如某校高三有一位学生因为在小型考试中看手机被巡查老师发现。老师认为是作弊,学生坚持认为自己只是看时间,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相持不下。女教师声音越来越高,男生也毫不示弱地辩解,最后竟然发生肢体冲突,导致该女教师骨折住院,男生被开除学籍。这是由语言的暴力发展为肢体暴力的不幸案例。如果师生之间都能学会倾听与共情,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其次是观察和描述。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在工作中,家校合作是教育有效展开的必要内容。比如,很多学校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会有家长会,有些班主任不小心就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导致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紧张,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观察和情境描述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情,而且教师不冷静的主观评价或情绪性的语言,容易给家长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会使家长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描述的客观确当,不要把自己的主观评价或想象加进去,这样可以减少冲突和误解的可能性,在介绍孩子平时表现的时候,可以多使用一些肯定性的语言,这样可以使对话更有效和积极,对学生的成长也会更有利,同时也是对孩子父母的尊重,因为从人性角度讲,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听到自己孩子好的一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

第三,客观地表达感受和需求。

教师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学生行为的感受,并识别自己的需求。例如,课堂纪律不好,学生乱讲话,不好好听课,教师不用生气,可以停下讲课几秒钟,等学生静下后,告诉学生:“我当然希望我讲的内容能够引起你们的兴趣,能够让你们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甚至引起共鸣,但当我讲课的时候,你们的说话会打断我,这样会让我感到困惑和被忽视。我们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我希望我们能够相互尊重。同学们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讲完后会留出时间让大家讨论的。”这样就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都讲清楚了,很容易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做。

第四,学会使用“我语”。

非暴力沟通鼓励教师使用“我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不是使用指责或攻击性的语言。例如,对腼腆的孩子可以说:“我觉得你是不是应该多参加一些课堂的讨论。”对调皮的孩子说:“我希望你能够保持安静,以便每个人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比如:“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看到你没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我听到你在公开嘲笑某某同学时,我感到很担忧,因为这可能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使用“我语”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不会给学生或其他人带来攻击性或指责性的感觉。同时,这也为其他人提供了更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和情感状态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第五,提出请求而不是命令

当教师使用非暴力沟通时,他们可以用请求而不是强制命令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这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参与。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说:“我能否请你保持安静,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上课。” “你们能否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完成我正在讲解的内容?” “我希望与你们合作,请求你们每个人都参与来完成今天的课程。” “你能不能将你的手机放下去,以便能够专注于课堂内容?”

第六,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非暴力沟通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共同的利益和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和协商,教师可以建立起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比如:“今天某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我一时也没有想清楚,同学们能不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班规班约的每一条都和同学有关,我希望每个人都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等等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共情、清晰表达感受和需求、使用尊重和合作的语言,以及寻求共同解决方案的方式来运用非暴力沟通,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对待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性。避免使用贬低、侮辱或指责、威胁性、强制性的语言。敬畏生命,语言就应该有所忌惮,因为语言既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杀人,既可能是窗口,也可能是墙。比如:“你真笨!” “简直太蠢了!”“滚出去!” “如果你再这样做,我就要把你请出教室!” “你怎么能这样做?” “你没理由生气!”“你没权利这样说话!” “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必须这样做” “你的成绩比***差得太远了”“你看人家多聪明”等等。

教师的语言使用不好,容易反噬自身。以前有位教师批评学生:“你要是考上大学,把鼓背到我家门上来敲。”结果这个学生憋着一口气生生考上了大学。去看该老师,老师红着脸,非常尴尬。还有一个班主任嫌班上一位女学生总是找男生说话,就批评她:“你不用学习了,找个男人把你包起来。”女生当即趴在桌子上哭了。没过一周,该班主任在校外被几个陌生少年打伤,成为学生一时的笑谈。

因而,教师应该力求使用尊重、支持和建设性、肯定性的语言,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并获得学生的尊重,也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谈谈师生之间的“非暴力沟通”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69681

相关内容

非暴力沟通:如何与家人沟通?
4招《非暴力沟通》,让亲子沟通从“鸡飞狗跳”秒变“母慈子孝”
情侣之间谈心怎么谈?情侣间有这6个沟通技巧,你值得一看
夫妻之间怎么沟通感情,如何有效的和老公谈心
夫妻之间如何进行沟通?进行沟通的技巧
夫妻之间难以沟通怎么办 夫妻之间难以沟通怎么解决
夫妻之间沟通的姿态 夫妻之间如何进行正常的沟通
怎么谈判沟通技巧
男女之间怎么谈恋爱,男女之间谈恋爱的五个技巧
【我的家教好故事】——非暴力沟通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