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届亚洲杯决赛带着伤把日本队按在地上摩擦,这届连大名单都没摸着边——李梦这事儿,真把女篮球迷给整懵了!宫鲁鸣一句“不待见花里胡哨的”扔出来,评论区直接炸成烟花:到底是老帅看明星球员不顺眼,还是中国女篮真要往“一刀切”的道上狂奔?
先说说李梦的分量。2023年那支亚洲杯冠军队,她就是定海神针级的存在。决赛最后1分钟,日本队追得就差口气,是她硬生生扛着两个人的防守往上冲,那记上篮进的瞬间,解说员嗓子都喊劈了:“这就是能救命的大心脏!”可今年名单一公示,别说主力位,替补席的边儿都没挨着。宫鲁鸣在采访里说得敞亮:“篮球是大伙儿的事儿,再能打融不进团队,白搭。”这话听着在理,但网友翻出旧账:“去年拿冠军的时候,怎么没人说她不融团队?”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宫指导的“魔鬼训练单”。8月18号起,女篮要在云南海埂基地关俩月“修炼”,核心是那个“万次投篮计划”:外线球员每天必须扔200个三分、100个两分,内线反过来,还得加100个罚球——一天下来最少400次出手,投不完?那别想沾板凳。有队员私下跟相熟的记者念叨:“投到最后手腕都在打颤,一到场上看见篮筐就发怵。”反观日本队,亚洲杯前就集训俩礼拜,靠着疯跑战术照样拿冠军,咱们练了一个月拿第三,还把原因归为“时间不够”,虎扑上有人吐槽:“这是练投篮机器呢?还是练篮球队啊?”
关于李梦为啥没选上,官方说法是“有伤+长期没跟队”。可懂行的都清楚,李梦的伤从来不是绊脚石。去年世界杯碰美国队,她崴着脚还在场上冲了快30分钟;这阵子全运会预选赛,她代表四川队上场,三分球十投八中跟玩似的,怎么看都不像“恢复费劲”的样子。倒是宫鲁鸣那句“国家队大门永远开着”,被网友扒出点弦外之音:“说白了,得按他的规矩来——少抹口红多投篮,不然再能打也白搭。”
其实争议的根儿,早埋在训练馆里了。宫指导那套“三从一大”,搁当年或许管用,可现在看真有点跟不上趟。现代篮球讲究跑着投、对抗中投,咱们这儿还在练“定点罚站投”。有篮球博主剪了段对比视频:日本队员在场上跟泥鳅似的钻来钻去,接球就投全是跑动中完成;中国女篮训练视频里,全是站在原地“哐哐”扔三分。底下评论扎心了:“对手都跑成一阵风了,咱们还在这儿练‘站桩功’?”
更尴尬的是时间撞车。这俩月集训正好卡着全运会,四川队的韩旭、王思雨都得两头跑,李梦要是想证明自己,只能在全运会赛场上猛冲——要是能带着队伍打出亮眼表现,老帅总不能装没看见吧?但也有人捏把汗:她那手腕的旧伤,经得住每天400次投篮的折腾吗?
说到底,球迷争的不是李梦一个人。是想弄明白:一支球队到底该像日本队那样,把每个人的特点磨成尖儿;还是得像宫指导想的那样,先把所有人削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标准件”?毕竟篮球这事儿,赢球靠团队不假,但真到了生死关头,少个能一锤定音的明星,有时候就真差那口气。
就像微博上有人说的:“怕的不是改,是为了改而改,最后把好苗子改废了。”李梦能不能回来不好说,但女篮这趟“闭关”要是真练出一群“投篮机器”,那才真让人捏把汗——毕竟篮球场上,活泛的脑子可比僵硬的准星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