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外交”是改善中日两国关系的最佳良药?
+关注
◆高连兴
近日,日本和歌山县白滨町的娱乐设施“冒险世界”宣布,饲养的日本最高龄大熊猫“永明”和雌性双胞胎“樱滨”、“桃滨”,将于2023年2月22日送往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而日本则是与中国进行大熊猫养殖、繁育交流最频繁的国家,两国通过大熊猫这一纽带,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往。大熊猫“永明”、“樱滨”、“桃滨”按照协定回到中国后,日本应当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大熊猫领域的合作,这对于两国关系,尤其是民间层面的关系改善是非常有价值的。
诚然,将两国关系的改善寄托于大熊猫之上,不免有些“儿戏”。但不可否认的是,熊猫是中日两国人民都非常热爱的一种动物。熊猫以其“可爱”、“呆萌”的形象,俘获了众多日本民众的心。大熊猫与日本的“卡哇伊”文化,有着天然的高融合度,所以对于各类外来动物,大熊猫在日本民众的地位堪称“NO.1”。
正因为如此,大熊猫在中日关系之间,也有一个专有名词:熊猫外交。它架起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这种往来不局限于大熊猫本身,还延伸出了新的文化、经济现象。例如日本曾发行大熊猫纪念邮票,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咖啡店、餐厅,在日本也都随处可见。大熊猫的背后是中国形象,它传达出了中国的善意与合作姿态。上野观光联盟名誉会长二木忠男就曾表示:“大熊猫是和平与幸福的大使。”而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则做过经济估算:2017年,大熊猫“香香”在上野公园诞生,给上野公园及周边店铺带来了267亿日元的收入。
日本首次迎来中国国宝大熊猫,可以追溯至1972年11月5日。当时,为了纪念日中邦交正常化,中国将大熊猫康康和兰兰送来日本,引发全民轰动,3000多人彻夜排队。1973年,康康与兰兰来到上野动物园,当年上野动物园以920万参观人次打破了历史记录。此后7年,上野动物园观看大熊猫的到访人数达到3200万人次,约等于四分之一的日本人口,可见日本民众对于大熊猫的喜爱程度。
此后数十年,中日之间的“熊猫外交”日益频繁,在日本出生的大熊猫,会按照两国约定返回中国,同样在中国引起公众的超高关注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熊猫是中日民众之间,“认知共同感”最强烈的载体。通过大熊猫,中日两国民众之间的抵触情绪会有效降低,交流欲望显著增强。
例如2022年1月12日,于日本诞生的大熊猫“晓晓”和“蕾蕾”首次公开亮相。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观众必须通过抽签才能进入,中签率仅为1/348。有幸得以参观的横滨荒井女士就说,“希望日中两国以大熊猫作为纽带永远友好下去。”
“熊猫外交”与其他外交手段最不同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消解“政治经济交流”带来的严肃感与距离感,反而更容易让两国民众接受,激发内心最朴实的情感。“熊猫外交”给两国带来的话题讨论,分歧远小于政治、经济,甚至包括文化。
以日本流行文化为例,如日本流行音乐、动漫作品等,在中国有大量的拥趸者,但主要限于青少年群体,具有典型的亚文化倾向,难以达成全民共识。甚至部分中国人会认为,这是日本借助文化力量入侵中国。
日本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资本在日投资力度不断加强,但日本民间对于这种“外来资本”的不信任和抵触,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恐华论”。部分日本人认为,中国资本的强势和鲁莽,将会给日本经济带来更大伤害。
但反观大熊猫,每一次在日本亮相,都会创造出如节日一般的氛围,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会大为改善。所以,中日双方都应加强大熊猫项目合作的力度,让“熊猫外交”如“乒乓外交”一般,打开两国民众交流互动的大门,以大熊猫为桥梁,建立更为紧密的文化、经济合作关系,这会比两国的唇枪舌战更有价值与意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熊猫外交”是改善中日两国关系的最佳良药?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59344
相关内容
熊猫外交:中国国宝走向世界的友好之旅港媒:中国大熊猫赴日时机微妙 或助力中日关系
大熊猫香香返华掀送别潮 一文看清中日50年熊猫外交
港媒:中国大熊猫赴日时机微妙 或助力中日关系——中新网
大熊猫香香返国日本民众不舍排队送别,一文看清中日50年熊猫关系
新时代熊猫魅力助力中国公共外交
中国熊猫外交:一只可爱的动物背后的大国战略
通讯:美国前外交官的大熊猫之缘
外媒:中国大熊猫保护成果斐然
韩媒:“最佳外交官福宝”,还能回韩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