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过“女神节”,不但不可耻,还很有用

发布时间:2025-08-05 08:44

三八未至,各大电商平台已经吹响了女神节的号角。

折扣、满减、优惠券,在各大店铺精挑细选的时候,时间君想到了一位从事销售行业的朋友说过的话:“抓住了女性,就抓住了消费”。

若按广泛流传的“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的消费市场价值排序来说,这话一点没错,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波士顿咨询报告,中国男性消费种类和额度都在增加,且线上消费的平均开支已经超越了女性;美国互动广告局(IAB)与IAB中国联合发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男性网购消费者占比超过女性,PC端占比57%,移动端占比53%。

女性背了“败家娘们儿”的锅,男性也被严重低估了消费实力,此时时间君突然想到,为什么男神节的热度严重低于女神节,就连豆瓣和知乎上的讨论量都大大不如。

豆瓣搜索女神节关联词

豆瓣搜索男神节关联词

女神节有礼物、文案,男神节却一片空白,是男神节站得还不够高吗?之前时间君从女性视角出发写了很多文章,今天,时间君就想换一个性别视角,为男性说说话。

比起女性,男性更需要“女神节”

长期以来,消费都和女性脱不了干系,所谓女神节,与其说是为了肯定女性的个人成就和社会贡献,不如说是给了女性一个放肆消费、犒劳自己的机会。

从这种层面来说,男性也需要消费。或许有人会质疑,上文提到的男性消费数据之所以高,是因为中国男人疼老婆,是帮老婆和家里买的。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西南证券报告显示:男性的购买力主要表现在电器、服饰等领域。

甚至在消费这条路上,男性比女性更放飞自我、更厉害:

《福布斯》杂志评选出的全球最值钱的品牌中,“男性专属”品牌占比1/5;

《世界奢侈品报告蓝皮书》显示男性在高端产品市场上的增长速度远超女性。

哪怕是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女性专属的美妆领域,都有意外发现:根据《2019年颜值经济报告》,男性化妆品中口红的消费增速达到了278%,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购买男士化妆品。

尤其是95后男性群体,其中18.8%用过BB霜,18.6%用过唇膏口红,18.6%用过眼线笔/眼线液,8.8%用过眉部化妆品。

图源豆瓣 《男人帮》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男性化妆不好吗?男性不能跟女孩子一样吗?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答案很显然,男孩子这样是要被骂“娘娘腔”的!

在以往的教育中,男孩子们一直被教导“外表不重要,不要重视打扮”“爷们儿点,要像个男子汉一样”,或许正是这样,如今很多男孩子们才会被吐槽颜值与审美,比如经典的程序员格子衫。

但是时间君想说,爷们儿应该是坚毅、顽强的品格,外表如何从来不影响他人对其个人品质的判断。

比如最近这位“最娘”80后小伙潘锐彬,中山大学毕业、拥有待遇不菲的翻译工作,但是他却辞去了这么一份社会理想中的男性职务,专职织起了毛衣。

就是这么一位会被人笑话“堂堂男子汉,竟然辞职织毛衣”的小伙子,织出的毛衣单件上万、供不应求,还发动组织了全村会织毛衣的大妈大婶们一起织毛衣,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图源网络

男性气概,是对男性的权利剥夺

在传统父权制的角色分配中,社会期待成为了一张大网,将每一个人牢牢地捆绑束缚:女性被要求温柔、贤惠、持家,男性被要求高大、勇敢、坚强。

性别期望差异一直是女权主义者的关注焦点,因为男生被默认为更聪明、更擅长理工类,获得了诸多先天的社会优势,并且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下,男性也确实拥有了不错的表现。

事实上,在社会性别期待之下,男性也极易走向毁灭,尤其是对于没有绝对资源优势的普通男性而言,这种价值评判标准有可能是一种灾难。

西方性别研究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有毒的男性气概”,《纽约时报》将其归为三类行为,分别是:压抑脆弱情绪;维护硬朗形象;将暴力视为权力的象征。

此时大多数读者一定已经联想到了众多没品的家暴男,但是今天,我们谈谈前两项。

爱尔兰诗人与创作者Joe Byrne在公益短片《男子汉不能哭》中,以口语诗的形式讲述了男性在传统性别期待下的痛楚:“我们与自己的情感脱节,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诲感性是可耻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伪装自己(比如,吸烟、睡女人),才能显得合群。”

图源微博@a土人

公益片的最后,是一组数据:2015年英国与爱尔兰自杀人数为6639,其中4997人均为男性。

干巴巴的数据或许没有那么令人感同身受,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

去年九月,江苏淮安一名22岁的年轻小伙因为身高不足180cm身高自卑,专门去国外做了断骨增高手术,却导致了双腿严重感染无法行走,为了几厘米的身高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拟人物,巴金《寒夜》中的汪文宣。

作为一个单位小职员,他这一生都在社会价值要求和自我情况的差异中挣扎,经济实力、话语权、知识分子的尊严败给了残酷的生存规则,他必须忍受上司的厌恶、同事的白眼、妻子和母亲的怨怼,最终,汪文宣成为了一个时刻怀疑自我、丧失了自我价值认同感的懦夫,在汪文宣看来,他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也就意味着不是“人”。

以上两个案例中的可怜男人,为了迎合社会价值标准,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却忘记了,男性并不都是万能的,男性也有弱点,也有走不出的困境,也可以大哭一场寻求安慰。

尽管二十年前已经有歌手在唱“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时至今日,男孩子们依然被教导着“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汉大丈夫,哭哭啼啼不像话。”

图源豆瓣 《凪的新生活》剧照 我闻独自一人在小酒馆中哭泣

习惯坚强的男人,也需要被关怀

当女权盛行,“阳刚之气”不再成为男性专属,男性也可以重拾自己被剥夺的权利,挣脱父权社会的枷锁,男女从来不是互不相交的对立面,性格温柔、情感细腻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属。

时间君在关于粉圈泥塑粉的文章中说过这么一句话:“‘以我的性别呼唤你’,泥塑是我对你的赞美”,泥塑粉擅长挖掘男明星身上的女性气质,精致的五官、略显娇小的身材不再是批判点,美是无性别的。

现实生活中或许没有泥塑粉这么痴狂,但是性别气质流动性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了隐形的网络关键词。

比如,美妆博主李佳琦和诸多代言护肤美妆产品的男明星;

比如,视频网站上性别反串的up主,青岛大姨、郑丽芬er等人;

比如,同人文学中的流动性身份,“混合了传统男性和女性的性格行为特征,在他们的亲密关系中自由地在两种社会性别间转换。”

所谓的女性气质在男性身上并不会令人恶心,反而会为男性增添不一样的魅力。

弗洛姆说:“人性既不是一个抽象物,也不是一个无限可塑的东西,因而从动力学上看来,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系统。它有自己独特的质地、法则和选择的冲动。”

性别,不过是操演的结果,与后天塑造密切相关,事实上,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和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更全面,成年后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具优势。”

张念在时间专栏《用性别之尺丈量世界》中说女性之所以对消费充满欲望,是因为女性内部“永恒的匮乏”,主要指向自身性、本质性的缺失,因为社会没有和女性的自我实现相匹配的价值系统。

这种缺失,何尝不存在于汪文宣这类普通男性之中,他们没有经济、资源、权力、甚至是颜值上的优势,难以得到认同感,不仅要遭受上层男性的剥削,还要忍受部分女性的嘲讽,在此情况下,他们是很难获得自我认同的。

图源豆瓣小组艾玛花园 网友分享的朋友圈男性对“普且信”男性的吐槽

“犹如对相关性、根性和超越性的需要一样,对认同感的需要也是非常强烈和不可或缺的,以致人如果找不到这种需要的话就无法保持健全”,正是如此,不少人自顾自的进行着社会表演,塑造我很好的假象,不少人将情绪转化为言语利刃刺向了互联网上的陌生人。

女神节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消费仪式,更应该是对女性价值的肯定,以及对女性气质的弘扬,男生也可以温柔,他们也需要被关怀 -今日互动话题-

你怎么看待所谓的男性气概呢?

留言区分享吧! 为你推荐豆瓣时间专栏

《用性别之尺丈量世界——18堂思想课解读女性问题》 References

苏宁金融研究院《男性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游品岚:社会性别期待下的毁灭———以《寒夜》汪文宣为例论男权意识对男性的伤害

网址:男性过“女神节”,不但不可耻,还很有用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42077

相关内容

狗不理公关冷思:强硬可耻,但是有用?
女性谈论男女之间羞耻话题?当然啦!
蓝盈莹:有野心不可耻人生各有选择,但请你别损害她人利益
国耻不可亵渎
2020年黄金档电视剧收视排名,狗血虽可耻但真的很有用!
江宏杰近况曝光:还是单身,不觉得单身是羞耻,对福原爱女儿很宠
曾仕强说:“但凡是有些姿色的女人,基本都被男人撩过,只是有的不敢说出去罢了,但有的女人以此为荣,认为自己很有魅力。”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逃げるは恥だが役に立つ 第11集 超越夫妻的关系
汪涵是否有些过分?现场怒喷王一博粉丝:有病、不知廉耻!太尖锐
Justin称自己乳名很羞耻,曾“威胁”粉丝再叫拉黑,500天不更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