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治出明星村
“家文化”治出明星村
2022年02月16日 10:00:36 来源: 作者: 徐露霞 王炜 常山县新昌乡达塘村,周边群山环抱,原本是一个当地人都鲜少前往的穷山沟。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大地,达塘村也从“沉睡”中苏醒,他们把“家”的概念延伸,把整个村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村干部当“家长”,村民是“家人”,探索形成村务大家议、村事大家干、村风大家树、村福大家享为主要内容的“家文化”治村新模式。用短短4年时间,把自己的“家”从一个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幸福宜居、人人追梦的“明星村”。
村务大家议 难事烦事敞开说
这几天,达塘村正计划修建一条长约4公里的林区公路,从申山乡宿通往石林桃花景区,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游客游玩的体验感和便利度。修路固然是好事,但对部分村民来说却要损失自家林地,不少村民在心里犯起了嘀咕。
秉承“村里的事村民做主”的理念,村党支部书记陈重良召集村民开起了“圆桌会”。大家在环境优美的民宿中促膝而坐,陈重良一边详细解释了修路的重要性及带来的利好,一边耐心细致地询问大家对修路的意见和建议,气氛由原来的紧张逐渐变得舒缓。
“听完解释后,我觉得修路真是个好事,对我们村发展好旅游很有帮助呀。”村民余冬莲说,自己以后也可以骑车上山摘茶籽,确实方便。村民相继被感染,从原来的不理解转变为支持。最终,达塘村没用一分征地补偿费,就完成了该条道路的用地征收工作。
除了圆桌会,达塘村还利用“三老说事堂”、乡贤议事会、村民头脑风暴角等载体,推行村务公开,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引导村民在村庄发展、村民致富、社会治理等方面共商共议、献计献策。
村事大家干 齐心协力促发展
又到茭白丰收的时节,200余亩的山垄田里,一人多高的翠绿茭白“织”就了一片绿色的“青纱帐”,50余名村民正在田间采收茭白。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本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成了茭白采摘的中坚力量。
“干一天,就有130块工资,收益很不错嘞。”村民吴水根骄傲地说,自己今年已经68岁了,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赚到钱。事实上,在茭白种植之前,这200余亩的土地大量抛荒,无人问津,村民们也不知道在家门口如何增收。为此,达塘村以“老百姓关心的事都是大事”的“大家庭”理念,把原本高低起伏、大小不一的田丘整理成方正的田块,并配套了田间道路和灌排渠系后,最终引进了高山冷水茭白。
“每亩可产茭白4000斤左右,按订单收购价格每斤3块钱计算,每亩茭白能创造1万多元的收入。”达塘村党支部书记陈重良说,茭白收割期长,收益稳定。如今,达塘村不仅种植茭白、买卖茭白,还建立了茭白种苗培育基地、制作茭白辣椒酱伴手礼等,延长了茭白产业链,让村民在家门口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
达塘村美景
村风大家树 家园共守护
村规民约是村级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村庄治理中,达塘村坚持“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的治村理念,注重将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与村实际相结合,修订以“村为家、和至上、勤劳作、共致富”为主要精神内涵的村规民约。
但是修订之初,村民们并不在意,以为是村干部在“作秀”。2019年,常山县在全县启动农房风貌整治,陈重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不顾老父亲反对,毅然决然地拆除了自家附房。因为这件事,老父亲和他闹了好多天,甚至扬言再不认他这个儿子了,他用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获得了老父亲的理解与支持,也让村民们明白按“规矩”办事的重要性。
在“家文化”熏陶下,达塘村村风、民风为之一新,生活和谐安宁。达塘村还把全村划分为“三格六区”,以“三联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网格员、治保调解员等队伍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实现“属地管理、就地解决”。针对邻里纠纷“老大难”问题,达塘村推出了“家事评理堂”,群众担任“公证员”,两委成员担任“裁判员”,矛盾双方打开天窗说亮话,有理无理大家评,让村庄实现了矛盾纠纷“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村福大家享 人人奔小康
达塘村是典型的山区小村,发展基础薄弱。过去,连一条能通汽车的主路都没有,村民一直意见很大。
近年来,达塘村围绕“幸福路上一个也不少”目标,从拓宽马路开始,到建设小公园、开辟停车场、打造老年活动室,一件件民生实事办下来,渐渐暖了村民的心。
最开始,这些事都不好做,面对“怎么发展、发展什么”等问题,村里开干部会议总是有人瞎起哄,有人泼冷水。“认定了目标,我就是咬着牙也要坚持下来,自己垫资也要干。”陈重良说,自己就一个目标,让达塘村村民也能共享好日子。
为此,达塘村通过集资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猴山景区、泉水鱼池、银杏大道等旅游项目和设施,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除此之外,达塘村还成立了“早上好”共同富裕促进会,发动全村乡贤能人参与进来,帮助困难群众,支持青年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眼下,达塘村投资200余万元,在村中建设高粱酒加工厂。记者看到,达塘村一处老房屋已经腾退,等土地平整后就开工。
“我们村‘家底’不是很厚,年收入不过100余万元,所以只能一步步计划,先把要紧的、村民最关切的事情做了。”陈重良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会继续坚持一、二、三产同步发展,给达塘村这个“大家庭”的集体经济再添一笔收入。
(作者单位:常山传媒集团)
网址:“家文化”治出明星村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42074
相关内容
翁源明星村:家风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明星村”的“能人兴村”方略 铁力市北星村如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明星村”的“能人兴村”方略 铁力市北星村是如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
历史文化名村是啥意思,名村热点有哪些
省人大代表王建伟:正气治村 让落后小山村变成“明星村”
从数字乡村案例看乡村治理新经验
晋北“明星村”的共富路:果蔬销全国 “善治”铸乡魂
“明星舞蹈队”跳出乡村文明新风
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两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现场会
产业转型村落治理 乡村振兴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