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5-08-02 06:56

粉丝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以有着一定规模组织的粉丝群为消费主体,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粉丝群体作为激情消费的主体,在市场上有着十分大的潜力。相较于普通个体注重质量和价格的消费形式,粉丝群体的消费往往呈现出一种以冲动型为主,号召力强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经常在电商销售或博主直播时被加以利用,以增加流量和销量。在如今的市场中,粉丝经济效益仍然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有待挖掘。

粉丝经济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渗透。例如近期Netfix的新剧《黑暗荣耀》第二季全集上线,剧中人物同款受到了网友的追捧,甚至登上了淘宝热搜,多家直播间里相关产品销量也因此大涨。其中宋慧乔饰演的文东恩在剧中常穿的深色风衣,同款搜索量更是暴涨435%。而这只是粉丝效应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一些明星在日常的直播当中会进行一些好物推荐,亦或是明星的日常私服穿搭等、都会成为粉丝群体追捧的对象。同时,有明星参与的直播也会因为粉丝群体的加入而具有很高的流量,销售量也会有所提升。

粉丝经济具有其他经济所不具备的长处。首先,粉丝的忠诚性和黏性高,与普通的消费者相比,其看中的是某个人或者是某个品牌,购买的原因也大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是由兴趣出发,不容易出现因为外在原因而脱离的情况。其次,粉丝一般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本身具有巨大的流量基础,相较于普遍的个人化的购物形式,粉丝的购物一般是规模化、群体化的,其所产生的销量较大。销量、曝光度、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销量的提高会影响曝光量,进而带动商品出圈,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因此而关注到商品,如果此时粉丝群体对周围人群进行产品推荐,那么将会起到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与此同时,品牌本身也能够因此得到推销。

但是粉丝经济也有一些缺陷。相较于一般的商业运行模式来说,粉丝经济主要针对粉丝群体,对于普通受众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受众范围有限。在消费行为上,也多属于激情消费,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和日常的使用率上的考虑有所欠缺。因为不以个人需求作为消费的动力,其所购入的商品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没有实际的需要,最后的结局是被闲置。并且在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褪去后,面对用处不大或者不适合自己的商品,还会产生大量的退货行为。

在如今的市场上,粉丝经济主要体现在与明星相关的产业中,虽然明星市场确实更容易发展粉丝经济,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粉丝经济只能局限于明星市场。相反,粉丝经济的理念可以被广泛的运用到电商直播等领域。就消费行为上讲,粉丝群体的这种激情消费与直播带货所依据的消费行为十分相似,都是以兴趣为主的激情型消费。所以,直播带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粉丝的这种心理,通过某个兴趣点聚集消费者,给其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培养黏性化的粉丝群体,激发其的消费潜力和消费欲望,吸引流量,提高销量,并最终实现盈利。

除了直播博主,电商平台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粉丝受众群体,通过发布与平台调性相似的内容,吸引相同品味的受众形成自己的黏性用户。这一方式,对于发展已经比较完善的电商平台来说,或许已经有所运用。但是粉丝用户不同于固定用户,固定用户只是对平台具有一定的偏向,在对商品进行选择时,会优先考虑这一平台。但是粉丝用户相较于固定用户来说,少了那么一点理性,对平台的信任度、粘度更高,在购物时基本上不会考虑其他平台。在各电商平台都在开拓不同板块以加强竞争力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板块可以吸收不同的粉丝用户,将粉丝用户细化,加强针对性,能够更加精准的把控受众,粘度和忠诚度也更强。

粉丝经济的潜力还有待开发,良好发掘其背后的潜能,将会对电商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但是,其只能作为电商发展的一种方式,不能完全依赖粉丝群体,毕竟,“偶像”也会“塌房”,粉丝也能“转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氪流量”(ID:krliuliang),36氪经授权发布。

网址:粉丝经济,大有可为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30041

相关内容

粉丝经济大有可为,你追得起星吗?
粉丝经济市场规模有多大? 粉丝经济行业市场前瞻
粉丝经济的重要性揭示:拥有粉丝,就拥有无穷可能!
如何开展粉丝经济?开展粉丝经济有哪些策略?
粉丝经济:粉丝的购买行为分析
粉丝经济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流量经济和粉丝经济有什么关系?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粉丝经济研究
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有什么区别?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粉丝经济研究.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