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stica:被低估的AI基建之王,为何能成为终极成长股?
当市场追逐英伟达、微软等AI明星股时,一家总部位于多伦多的科技制造巨头正悄然构建AI基础设施的底层生态。Celestica(TSX:CLS)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商,已从传统硬件代工厂转型为AI算力基建的核心赋能者。
该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AI相关硬件及云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2.8%(2024年同期为10.2%)。首席执行官Rob Mionis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我们正在为三大洲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定制化液冷服务器解决方案,这是驱动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三大核心竞争力解析
技术卡位:从代工到联合研发
Celestica已深度介入客户的前期设计,该公司与AMD合作开发的模块化AI服务器架构,可将部署效率提升40%。Bernstein分析师指出:“在5kW以上高密度算力设备领域,Celestica的散热技术专利组合仅次于台达电子。”
财务韧性:现金流驱动的增长
截至第一季度末,该公司持有净现金8.2亿加元,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激增58%。这种健康状态使其能在2024年完成对德国精密光学制造商HCP的战略收购,强化了光通信设备生产能力。
业务平衡术:AI+传统双驱动
尽管AI业务增速亮眼,但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占营收18%)提供了稳定现金流。波音787航电系统、雷神导弹制导模块等长期合同,确保了该公司在科技周期波动时的营收底线。
估值悖论:为何市场仍在低估?
横向对比显示,Celestica的EV/EBITDA(15.3倍)仅为美国同业Vertiv(28.7倍)的53%,尽管两者在AI服务器市场的份额差距不足5个百分点。这种折价主要源于:
行业认知滞后:多数机构仍将其归类为“低附加值代工”板块
地缘因素:加拿大科技股普遍存在10-15%的流动性折价
业务复杂性:多元收入来源反而模糊了AI主线故事
不过,这种认知差正在被修正。2025年以来,Celestica的机构持股比例已从34%升至41%,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PPIB)增持至7.2%仓位。
长期风险与机遇
Celestica股票的潜在挑战包括台积电等晶圆厂直供模式可能挤压中间环节利润,以及北美《芯片法案》补贴更倾向品牌商而非供应链企业。
增长催化剂包括2026年量子计算冷却设备进入量产阶段,以及与亚马逊AWS合作的边缘AI服务器项目预计第四季度交付。在AI基础设施领域,Celestica正在复制富士康在消费电子时代的成功路径——从幕后走向台前。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价位或许正提供了一个“用制造业估值买入AI成长性”的黄金窗口。
AI加股成长股科技
网址:Celestica:被低估的AI基建之王,为何能成为终极成长股?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22651
相关内容
奥飞娱乐被低估的ai公司美股科技股被抛售,为何房产股板块却飙升?
定制AI日“大秀肌肉” 迈威尔科技(MRVL.US)仍被低估?
伟仕佳杰(00856.HK):AI、云计算与东南亚多引擎驱动,港股低估科技公司或迎重估机遇
AI评估我有明星气质,为何现实却没有红?
百度文心大模型,何以成为AI开发者的标配基座?
牛股王鞠盈禧:股市低迷期布局,成为股票社区第一
明星基金经理邱璟旻:如何使用超级成长股原则筛选A股?
郑恺、林更新和王建国为何成为时尚潮流的引领者?
大佬的“隐形重仓股”曝光!葛兰、蔡嵩松、谢治宇等明星基金经理在列,两大AI龙头被巨资建仓